后世誉李贺为“诗鬼”,与“诗仙”李白齐名,七绝4首笔力非凡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7-20 05:06:53

李贺(790-816),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居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唐宗室郑王裔孙。少有诗名。元和初,游江南。后至东都,以诗谒韩愈,大得赏誉。五年,举河南府乡贡进士,然以父讳晋肃,不得应进士举。为奉礼郎,郁郁不得志,以病辞归。往潞州访张彻,返昌谷,卒。贺长于乐府,想象丰富奇特,色彩瑰丽,句锻字炼,惨淡经营,后人目为“长吉体”。又多写神仙鬼魅题材,好用“死”、“老”、“冷”等字面,人谓“鬼才”。曾自编歌诗为四卷。

李贺早慧,7岁能辞章,贞元末即以乐府歌诗与前辈李益齐名,称“二李”。仕途失意,乃以全力为诗。常偕诗友出游,有小奚奴相随,背一古破锦囊,得句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

他也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南园十三首 其一 中唐 ·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这组《南园十三首》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当时他辞官回到家乡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闲居南园。这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

首句描绘花开盛景,“花枝草蔓眼中开”一句,以“花枝”和“草蔓”概括了南园内所有的花卉,既有木本花卉的高昂,又有草本花卉的低垂,姿态万千,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通过“眼中开”三字,将读者带入诗人所见的美丽景象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次句比喻花色娇艳,“小白长红越女腮”一句,以“小白长红”形容花的颜色多样,红的多,白的少。同时,诗人将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越女腮),赋予物以人的素质,使得花儿更加生动、可爱。

后两句抒发惜花之情:“可怜日暮嫣香落”一句,笔锋一转,由白日的盛景转入黄昏的凋零。诗人用“可怜”二字表达了对花儿凋零的无限惋惜之情。“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以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己的状态。花儿委身于春风,无需媒人作合,就像是被迫出嫁的女儿一样无奈。这里既写出了花落的凄凉,也隐含了诗人自身不被重用、才华无处施展的悲愤。

南园十三首 其二 中唐 · 李贺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首句“宫北田塍晓气酣”,描述了宫殿北面的田间小路上,清晨的气息浓郁而醉人。这里的“晓气酣”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空气的清新与醇厚,仿佛也带着几分沉醉。

次句“黄桑饮露窣宫帘”,进一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黄桑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是在饮用这清晨的甘露。而“窣宫帘”则形象地描绘了宫帘轻轻摇动的情景,可能是由于晨风或宫内人的活动所引起的,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感。

第三句“长腰健妇偷攀折”,引入了人物的活动。这里的“长腰健妇”可能是指宫中的侍女或宫女,她们身材修长、健壮。她们偷偷地攀折黄桑的枝条,这一行为既显得俏皮可爱,又带有几分生活的真实感。

最后一句“将喂吴王八茧蚕”,则融入了历史典故。据传,吴王曾养过能吐八种颜色丝的蚕,这里用“八茧蚕”来指代这种珍贵的蚕。宫女们攀折黄桑枝条,原来是为了喂养这种特殊的蚕。这一结尾既富有想象力,又巧妙地将历史典故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田园的景象和宫女们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典故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内涵。

南园十三首 其三 中唐 · 李贺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首句“竹里缲丝挑网车”,描述了南园竹林中,有人正在缲丝(即抽丝),并挑动着网车(可能是用来捕捉或筛选丝的工具)。这一场景展现了南园劳作的繁忙景象,也透露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氛围。

次句“青蝉独噪日光斜”,描写了夏日的午后,一只青色的蝉在树上孤独地鸣叫,而日光已经渐渐倾斜。这里的“青蝉独噪”与“日光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生命的活力与喧嚣,后者则是时间的流逝与宁静。这种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第三句“桃胶迎夏香琥珀”,进一步描绘了南园的夏日景象。桃树上分泌的桃胶,在夏日的阳光下散发出阵阵香气,宛如琥珀一般。这里的“香琥珀”不仅形容了桃胶的香气,也暗示了其珍贵与美丽。

最后一句“自课越佣能种瓜”,则引入了人物的活动。诗人自我勉励,要像越地的佣工一样,努力耕种,种出好的瓜果。这里的“自课”表示自我督促,“越佣”则是指越地的佣工,以善于耕种而著称。这一结尾既展现了诗人的勤劳精神,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南园夏日的劳作画面。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受,捕捉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勤劳与耕种的崇尚之情。

南园十三首 其四 中唐 · 李贺

三十未有二十馀,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首句“三十未有二十馀”,诗人以自述的口吻,道出了自己年近三十却仍无所成的现实。这里的“未有”与“二十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于自身境遇的焦虑。

次句“白日长饥小甲蔬”,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漫长的白日里,他常常忍受着饥饿,只能以小小的甲蔬(一种野菜)充饥。这里的“长饥”与“小甲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凸显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第三句“桥头长老相哀念”,诗笔一转,引入了一位桥头长老的形象。这位长老对诗人的境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与哀念,他的出现为诗人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最后一句“因遗戎韬一卷书”,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长老不仅给予了诗人同情与安慰,还赠给他一卷珍贵的《戎韬》之书。《戎韬》是古代兵书的一种,这里象征着智慧与策略。这一举动不仅为诗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也寓意着他人生的转折与希望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自述的形式,展现了诗人早年的艰辛生活与内心的挣扎。然而,在困境之中,他遇到了一位富有智慧与同情心的长老,这位长老的出现不仅给予了他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为他指明了前行的道路,激发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首诗既是对诗人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际遇与转折的深刻感悟。



0 阅读:13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