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郝,Hǎo,又读he,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子姓,以居邑名为氏。成汤(子姓,名履,又称武汤、天乙、商汤,契的第14代孙,主癸之子,商族首领,商朝开国国君)武力灭夏建商,定都今河南商丘,传至殷商帝乙(子姓,名羡,商王文丁之子,商纣王帝辛之父,商朝第29位国君)时,迁都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其子子期于郝乡(今山西太原),建立郝国,仅传两世,商被周灭,郝国随之灭亡,国人有以国名为氏,称郝氏,尊帝乙、子期为得姓始祖,世代相传。
郝姓始祖:帝乙
源于姜姓,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上古帝王伏羲氏(风姓,又名太昊、太皞,黄熊氏,燧人氏之子,三皇五帝之一,医药学、针灸学始祖)时期,炎帝神农氏部落郝骨氏(姜姓,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为辅佐大臣,帮助太昊治理部落。商朝晚期,殷商武乙(子姓,名瞿,商王庚丁之子,商王文丁之父,商王帝乙之祖父,商朝第27位国君)封郝骨期于郝邑(今山西太原迎泽区郝庄镇郝庄村,又说今陕西西安鄠邑区祖庵镇郝村),郝骨期的后代便以封地名为氏,逐渐省文简改为郝氏。
另有匈奴族、乌桓、南蛮、党项族、满族、土家族、回族、蒙古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郝姓等。
得姓始祖:帝乙、子期
发源地:山西太原
迁徙路线:
殷商帝乙之子子期建立郝国后,随着商朝被西周所灭,郝国归于周朝,周成王姬诵(姬姓,名诵,今陕西岐山人,周朝第2位国君,周武王姬发之子,姜子牙吕尚的外孙)时封其弟唐叔虞于晋国,郝邑归属晋国。
陕西西安鄠邑区郝村郝国遗址内郝国剧场
直到秦汉时期,今山西太原一带仍为郝姓主要繁衍地区,同时郝姓族人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
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今湖北武汉)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湖北安陆)。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山西郝姓受影响不大,河北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郝姓有迁安徽者。
隋唐时期,社会安定,郝姓在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繁衍壮大,形成郝姓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
宋朝时期,郝姓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中原地区还是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北宋灭亡后,郝姓有随王室南迁江南者,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落籍。
元朝末年,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朝初年,郝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
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
清朝时期,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由于川蜀战乱不断,百姓人口锐减,有部分族人迁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后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迁秆徙到汉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后来又有郝姓族人移民台湾,迁徙到欧美国家。不过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
郝姓主要郡望为太原郡、京兆郡,除以望立堂外,还有晒书堂、丰文堂等堂号。晒书堂出自东晋名士郝隆(字佐治,今山西原平人,生性诙谐,无书不读,官至南蛮府参军)的典故: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郝氏晒书堂的典故由来,郝隆
历史名人:三国曹魏名将郝昭(字伯道,今山西太原人,领兵3000据守陈仓,抵抗诸葛亮30万军队而不破,一战成名,封关内侯)、金朝末年起义军领袖郝定(又名郝八,红袄起义军首领,建立大汉政权,自称皇帝,改元顺天,主要在山东沂蒙山一带活动)、近代著名武术师郝鸿昌(河北沧州人,八极拳名家,民国时期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做出重大贡献),著名艺人郝蕾、郝劭文、郝文婷、郝好等。
剧照:郝昭,诸葛亮也拿他无法
祠堂: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郝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解放后为番禺三中校舍使用,2011年因BRT公交施工挪动复建,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该支郝氏始祖为郝世荣,南宋时期大臣,金灭宋后迁徙到广州车陂定居,宗祠除了供奉始祖世荣外,还供奉着当初提醒始祖危险的侯王。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郝荣村郝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民国时期扩建,曾作为学堂使用,三进院落,建筑面积165平方米。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雷埠乡郝山村郝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曾做为怀宁县抗敌后援会使用,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安庆地区最大的郝氏祠堂,2006年重修开放,为怀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怀宁郝山村郝氏宗祠
家训家规:
《郝氏家训》郝懋循(明):
一、立身行道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人不见其美,则美在其中矣。德之不修,不入于政;政之不公,不归于道。故德而不可守,则无以立身;政而不公,则无以立国。
二、处世立事篇夫不修身而能治人者,未之有也。自外及内,皆须修之。其所以养其身者三:一曰端,二曰仁,三曰勇。凡此三者,所以全身而有之者,谓之身德。整齐之家,其事业兴;废败之家,其事业崩。立家必先立身,欲家必先欲身。
三、交友立言篇交友之道,三以辅之:一曰以言谆,二曰以友信,三曰以身敬。谆而不厌,诚则明,敬而信之,凡说皆中。友不信不立,言不行不通。废事从人,成事取人。
四、修身齐家篇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送礼不求人,非礼也;求人不送礼,闻恶于乡。义之所在,言有信;人之所恶,言有诈。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五、为政齐家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郝氏家训》:
孝父母 尊祖先
和兄弟 忠国家
勤耕作 重学问
明理义 讲道德
现分布:郝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山东,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等地,其中河北分布最多,全国郝姓分布形成以冀、晋、鲁为聚集中心,向南北散布格局。
常见单姓分布:郝姓主要分布在河北
总人口:郝姓约264万人,全国排名第89,在百家姓中位列第77。
郝姓出自子姓,始祖为商王帝乙和其子子期,子期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一带,建立郝国,子期为帝乙之子、商纣王帝辛的兄弟,也是王族后裔,不幸的是建国不久商朝就被周朝所灭,周时归晋。“郝”读Hǎo,但在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及一些南方地区也读he,你们那里读什么呢?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