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代差达到历史峰值。 美军此次调动的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装甲师均配备M1A2 SEPv3主战坦克和“弹簧刀”巡飞弹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覆盖率100%。反观胡塞武装,其最先进武器仍是伊朗提供的“圣城-2”弹道导弹和缴获的M113装甲车,防空体系依赖上世纪80年代的萨姆-6导弹。五角大楼评估报告直言:正面交火情况下,胡塞武装主力部队存活时间不超过72小时。
伊朗的“影子战争”成最大变数。 革命卫队“圣城旅”被曝向胡塞输送50套GPS干扰装置和200架“迁徙者-136”自杀式无人机,德黑兰至荷台达港的军火船每周保持3班频次。更危险的是,以色列摩萨德截获情报显示,胡塞武装正测试射程1500公里的“圣城-3”导弹,可直接威胁美军迭戈加西亚基地。
国际社会博弈进入高危阶段。 俄罗斯外交部警告“任何对曼德海峡的军事化都将引发全球能源危机”,中国外交部敦促“各方保持最大克制”,欧盟27国则分裂为两派:法国、意大利要求美军停止行动,波兰、立陶宛力挺“反恐战争”。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连续3天未达成共识,暴露大国势力在能源命脉争夺上的根本对立。
历史幽灵正在重现。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用42天击溃30万伊军,但随后陷入长达18年的治安战泥潭。也门国土面积是伊拉克的1.5倍,山地占比超70%,胡塞武装控制区90%人口持械,美军后勤车队遭袭风险指数飙升至阿富汗战争时期3倍。 退役四星上将彼得雷乌斯在《华尔街日报》撰文警告:“占领也门的难度远超华盛顿想象,每拖延1个月将消耗150亿美元军费。”
这场战争已超越传统军事范畴,成为新能源秩序、地缘控制权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多维角力场。 当美军F-35战机群掠过荷台达港上空时,胡塞武装用改装渔船发射的火箭弹正在书写不对称战争新范式。无论结局如何,曼德海峡的炮火都将重塑21世纪的能源安全规则——要么美国用8万士兵强行建立新秩序,要么胡塞武装用游击战术证明“超级大国也有打不赢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