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打。
战斗一开始,我军炮兵万炮齐发大显神威,为后续步兵攻击奠定良好基础。
然而就在我军全军上下一片欢呼时,刘昌毅将军却对着炮兵怒斥道:这么打有什么用!你们的上级该撤职!
那么刘昌毅将军为何会这样说呢?
事情还要从自卫反击战开打之前说起。
当时许世友被任命为反击战主帅,并且中央军委让其亲自选将。
但是当时我军不少名将都有重要职务,所以对于前线总指挥的任命,让许世友将军犯了难。
思来想去,许世友将军便想到了一个人。
那便是刘昌毅将军。
刘昌毅也是老红军出身,战斗经验丰富,指挥能力出色。
于是刘昌毅便成为了反击战的前线总指挥。
可是,当刘昌毅抵达前线之后,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因为当时我军无论是从人数,还是装备上,都明显优于越军。
所以使得部队各级指战员疏于防范,作战计划中也大多数都主张以火力优势迅速击溃越军。
虽然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但是对于刘昌毅将军来说,却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我军装备占优,但是我国工业基础并不完善,如果一味追求火力覆盖,势必会给后勤以及我国的工业发展带去压力。
所以刘昌毅将军并不主张极端火力覆盖的作战方式。
但是他的反对,并未奏效,直到战斗开打的时候。
我军炮兵万炮齐发,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看着火炮淹没敌人阵地,全军上下十分鼓舞,只有刘昌毅将军怒不可遏。
因为他从望远镜里看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虽然我军火力覆盖成功压制了敌人。
但是越军把守的阵地有很多山洞,只要躲进山洞,火炮便不能奏效。
这也就意味着,白白浪费了不少的炮弹,但是并未给敌人有效打击。
刘昌毅见状怒气冲冲的找来参谋长周德礼,并下令立即停止攻击。
可是周德礼却难为情的表示,炮击的命令是上级下达的。
刘昌毅闻言直接怒道:这样打根本起不到战斗作用,部队一直放空炮!就算是上级也应该撤职!
很快,刘昌毅便将情况报告了许世友。
经过一番商议后,许世友等人认为刘昌毅的说法很中肯。
于是便立刻调整了作战部署。
大大削减了我军的弹药消耗,最终在许世友以及刘昌毅等人的指挥下,我军顺利取得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或许有人认为,刘昌毅的发言有些过激,甚至是目中无人。
可是如果大家了解刘昌毅的经历后,便不会这样觉得了。
因为他敢说的性格,从当兵时候起,就有了。
1929年,红军来到湖北黄安征兵。
出身于此的刘昌毅闻讯立刻从外地赶回来,并且与村中的十几个童年好友一同来到征兵处。
可是,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因为脸上长了麻子,征兵负责人认为有失红军形象。
便拒绝了他的入伍神情。
刘昌毅见状当即质问道:难道有麻子就不能革命了?我们有手有脚有肩膀,照样扛枪打仗!
一番话下来,将征兵负责人怼得无言以对。
就这样,他们一行人顺利入伍。
由此可见,刘昌毅敢说敢做的性格,从入伍之初便有了。
参加部队之后,刘昌毅表现出色,很快便成为了排长,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且,他参军时顶撞上级的行为,让他在部队里名声大噪。
按理说刘昌毅算是一个“刺头”,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性格,引起了陈赓的注意。
当时陈赓刚刚被任命为红12师师长,便听说了刘昌毅的“威名”。
陈赓认为,刘昌毅是可塑之才,于是便将其调到自己身边做事。
而事实证明,陈赓将军没有看错。
在多次战斗中,刘昌毅身先士卒不畏牺牲,并且指挥部队多次完成作战任务。
他的职位也从排长,一步步走到了连长。
可即便是当上了指挥员,他那敢打敢拼的性格也没有收敛。
每次战斗都会冲在最前面,这固然能够鼓舞士气。
但是同样,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万源保卫战的时候,意外便发生了。
当时战斗正处于白热化状态,刘昌毅见敌我双方陷入僵持,急需有人破局。
于是刘昌毅亲自率队佯攻,策应大部队重逢。
最终成功打破敌人防御,但是他自己也身受重伤。
被抬下阵地后,尽管经过医生抢救,但是他依旧处于深度昏迷当中。
几天之后,他的伤势并没有好转,反而是几乎气绝。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刘昌毅已经无力回天。
可是就当准备下葬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下葬之前,跟随刘昌毅的警卫员突然提出,让刘昌毅摸一摸他最喜欢的勃朗宁手枪。以示纪念。
可没想到,手枪刚刚触碰到刘昌毅,他的手便动了一下。
这让众人意识到,刘昌毅并没有牺牲。
于是立即再次开始抢救,经过一连数日的治疗,原本已经一只脚踏进鬼门关的刘昌毅居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从那之后,刘昌毅一直活跃在作战一线,成为了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刘昌毅在一次伏击战中缴获了一门火炮。
没成想,这门火炮竟然是日本天皇的御赐之物,日军对它视若珍宝。
便想着用物资与我军交易,以换回火炮。
可是刘昌毅明白,这门火炮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所以并不想让日军如愿,于是便表示想要回火炮很简单,只要日军能够在正面战场击败自己,就可以拿回火炮。
当然,最终日军也没能如愿,这件事让刘昌毅在日军指挥官心中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军上下,无一不对刘昌毅的光明磊落而深深折服。
甚至后来,日军也不再对刘昌毅驻守的区域用出下三滥的手段。
给当地老百姓的安危,提供了保障。
结语:
刘昌毅将军在自卫反击战战场说出的话,也并非是以下犯上,而是真正的为国家利益着想。
所以许世友等人也并未责怪刘昌毅。
而刘昌毅多年的军旅生涯,也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
参考资料
刘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