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造舰太快,3年造舰总规模,相当于美、印度、日韩总和

东场的校尉 2024-11-08 18:35:04

2000年初的中国海军。

主力舰艇,仍以老旧的江湖级护卫舰和旅大级驱逐舰为主,作战能力相对有限。

但转折点很快到来,054A护卫舰和052C驱逐舰服役。

这些新型战舰,不仅是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质的飞跃。

以052D驱逐舰为例。

装备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作战性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万吨大驱”055。

更代表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平,综合作战能力全球领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后的“下饺子”现象:

新型战舰像饺子一样一艘接一艘下水,年度新增舰艇吨位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这背后是中国造船业的整体实力。

从设计、制造到系统集成,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0年,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中,现代化水平较高的052型驱逐舰仅有2艘。

而到2023年底,仅052D型驱逐舰就已建成25艘,再加上8艘052C和6艘055大型驱逐舰。

主力战舰实力,实现质的飞跃。

2014-2020年:

被称为中国海军,高速发展的“黄金七年”。

这期间,052D驱逐舰实现了惊人的建造速度,平均每年下水3-4艘。

同时,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于2019年服役,中国已完全掌握航母建造技术。

2020年,万吨大驱055型入列,排水量超过12000吨。

装备双波段相控阵雷达和112个垂直发射单元,作战性能比肩世界一流。

首舰南昌舰服役后,已陆续有多艘建成。

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服役,则开创了全新战力。

这款4万吨级的大型舰艇。

可搭载多架直升机和两栖作战装备,大大提升了海军远程投送能力。

目前已有3艘服役,为“海上力量投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2-2022年的十年间,中国海军新增舰艇总吨位超过200万吨。

这一数字,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现役舰队的总和。

效率差异背后

2018年,英国老牌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

该所在其《军力平衡》报告中,详细对比了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造舰规模。

指出中国,在过去3年的造舰总规模,相当于这些国家的总和。

声称,中国造舰速度太快!列装这么多新舰,只为战胜美军?

“中国速度”,再次震撼世界。

这种效率差异背后,其实是中国与西方在造船工业体系上的巨大反差:

首先是规模优势。

中国拥有江南、大连等世界级造船基地,具备多型号舰艇并行建造能力。

现代化的模块化建造工艺,使得舰艇建造效率突飞猛进。

其次是产业链优势。

完整的配套产业体系,确保了从钢材到发动机。

从雷达到武器系统的及时供应,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

然而,英媒将中国海军发展,解读为“意在战胜美国海军”的观点。

是典型的西方思维定式。

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海军实力的提升。

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初的日本都经历过类似阶段。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建设与国力相匹配的海军,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

中国海军的发展。

不是为了谋求霸权,而是为了维护和平。

这一点,或许是某些西方媒体最需要理解的。

大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实力

2010年,50万吨的总吨位,是当时中国海军的基本面貌:

以近海防御为主,主力舰艇仍以中小型舰艇为主,现代化程度有限。

那时的中国海军,在世界海军序列中还是“中游选手”。

到2023年,200万吨的总吨位量:

航母编队初具规模,大型驱逐舰群日益壮大,两栖攻击舰相继服役。

这已是一支能够远海护卫的现代化海军。

第一,这是经济实力的必然反映。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有近60%的GDP依赖海上贸易,强大的海军是守护海上生命线的需要。

其次,这是科技进步的集中展现。

从技术引进到创新,实现了质的飞跃。

现代化的模块建造工艺,使得舰艇建造效率大幅提升。

这是国家战略的理性选择。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中国的海外利益点日益增多,需要相应的海上力量保障。

然而,将这种发展解读为“意在战胜美军”的观点,显然是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读。

事实上,即便到2023年。

中国海军200万吨的总吨位,相比美国海军300多万吨的规模,仍有相当差距。

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

海军建设的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而非谋求海上霸权。

大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实力。

这也是,中国海军快速发展的核心逻辑。

中国拥有1045万平方公里陆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绵长的18000公里海岸线,构成了世界上最复杂的海防体系之一。

从渤海到南海,从东海到远洋。

这些辽阔水域的安全防卫,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支撑。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90%的外贸依赖海运。

从马六甲海峡到苏伊士运河。

从波斯湾到地中海,中国商船的身影遍布全球各大航线。

保护这些海上贸易通道,是海军义不容辞的责任。

美国拥有11艘航母,英法俄都在上世纪就具备航母战力。

而中国,直到2012年才,装备首艘航母辽宁舰。

中国的国防支出,占GDP比重约1.3%,远低于美国(3.2%)、俄罗斯(4%)、英国(2.2%)和法国(1.9%)。

这个数字,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军事扩张”的说法。

“擦枪走火”的风险很大

近年来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实质上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

从近海到远海,从单一作战到立体作战。

这种转变不是野心膨胀,而是大国安全的基本需求。

细究原因,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之快,很大程度上是在“补课”。

我们以应对挑战,捍卫海疆为主线,深入分析当前形势:

当前,西太平洋的形势可谓波谲云诡。

美军的频繁活动,为这片海域增添了不少变数:

美军航母编队长期在南海“巡航”,动辄停留数月。

仅2022年,美军航母就多达十余次进入南海水域,创下近年新高。

“擦枪走火”的风险很大:

台海方面,美舰频频穿越台湾海峡,2022年就有10余次过航。

东海,美军舰机经常在东海防空识别区活动。

南海,美军不断以"自由航行"为名,进入中国岛礁邻近海域。

更令人警惕的是,美军侦察机在中国沿海的活动达到惊人的密度,每年超过1000架次。

这些“空中眼睛”,不断在我国周边徘徊。

对我国国防安全构成直接挑战。

美军还频频联合盟友,举行针对性极强的军事演习。

从“环太平洋”到“利剑”系列。

这些演习,往往就在中国家门口进行,意图十分明显。

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实力维护。

任何主权国家,面对如此密集的军事威慑,都需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防卫力量。

面对挑衅,敢于亮剑

中国海军的实力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与周边国家相比,中国海军已具备绝对优势:

对比日本:

仅以大型水面舰艇为例。

中国海军现役的052D、055型驱逐舰总数已超过30艘,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驱逐舰仅有8艘。

对比菲律宾:

中国任何一个海军编队的实力,都远超菲律宾海军的总和。

虽然拥有压倒性优势,但中国始终坚持:

以对话代替对抗,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这种克制,就是大国担当。

中华文明五千年,始终崇尚“和为贵”。

强大的海军,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维护和平。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武力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海军的发展,是为了保家卫国,而非“称霸海洋”。

不主动挑衅,但也决不退让,面对挑衅,敢于亮剑!

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任人欺凌的岁月,永远不会重现。

1 阅读: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