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九回,当时,贾母、王夫人和邢夫人等有身份的人入朝随祭,薛姨妈搬进潇湘馆居住。春日早晨,薛宝钗派莺儿向林黛玉要蔷薇硝,林黛玉告知莺儿,自己和薛姨妈早饭会到薛宝钗的房间吃 ,随后,紫鹃便将黛玉的匙箸用一块洋巾包皮了,交与藕官先送过去。
紫鹃的举动,让人好奇,林黛玉去薛宝钗屋里吃早饭为何要自带餐具呢?
1
荣国府富贵至极,别人到访都有公用餐具。
《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宴请。
王熙凤为了让贾母开心,故意捉弄刘姥姥,首先就在筷子上动了手脚。原文写道:
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后来,王熙凤按照贾母的要求,给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从两个细节可知,荣国府里待人接物有公用餐具。
所以,林黛玉自带餐具到薛宝钗房里,并不是因为没有公用餐具。
2.
林黛玉自带餐具,是不是因为洁癖所致呢?
林黛玉有洁癖。
《红楼梦》在第二十五回,贾宝玉被灯油烫伤脸,林黛玉前去探望,贾宝玉深知她癖性喜洁,见不得这些东西,所以忙把脸遮住。
从这一情节可以明显看出,林黛玉对于洁净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她日常的生活习惯也十分讲究,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个人用品,都力求一尘不染。自带餐具去薛宝钗屋里吃早饭,很会不会是她这种洁癖习惯的延伸。就像在现代生活中,一些有洁癖的人出门在外,也会自带餐具,以避免使用公共餐具可能带来的不卫生问题。
从常理推测并非如此。
贾母和王夫人不在家里,薛姨妈住进林黛玉房里,照顾她日常起居,甚得贾母认可。
薛姨妈作为中年妇人,同在一个屋里与林黛玉朝夕相处,林黛玉若是洁癖达到这种地步,不可能忍受与薛姨妈住在一起。
3
林黛玉有传染病,是不是因为医生有医嘱,不让她与人交叉使用餐具呢?
应该不会!
因为林黛玉的潇湘馆不仅住着她和薛姨妈,还住着丫环和婆子,若是林黛玉病情重到接触就会传染的程度,潇湘馆里恐怕个个都会得女儿痨。尤其是紫鹃,作为贴身丫环,两人天天在一起,如果林黛玉有了传染病,她不可能独善其身。
此外,从书中描写来看,潇湘馆里除了林黛玉之外,并没有其他人得病。
所以,林黛玉自带餐具到薛宝钗房里有其它原因。
4.
其实,林黛玉自带餐具到薛宝钗房里吃饭,是荣国府里的一种习惯——有身份的人,都有自己的专用筷子。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姥姥时,原文写道: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敁敠人位,按席摆下。
林黛玉的丫环派人去送林黛玉的餐具,如同王熙凤给贾母准备筷子的举动如出一辙。
此外,更重要的是,紫鹃送餐具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习惯。
细看《红楼梦》第五十九回原文,莺儿到了潇湘馆后,林黛玉不仅给了蔷薇硝,还特意交代:“我好了,今日要出去逛逛。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了,也不敢劳他来瞧我,梳了头同妈都往你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
林黛玉说的清楚,自己的饭也要端到薛宝钗房里去吃。
饭菜由小厨房负责送到薛宝钗屋里,筷子和勺子也一并让人送过去,天经地义。
所以,林黛玉到薛宝钗屋里吃饭,自带餐具,不是因洁癖矫情,也不是怕自己病传染给他人,更是傲娇做作,而是顺其自然的行为。
5
林黛玉自带餐具赴宴的细节,折射出封建贵族社会深层的身份秩序与礼仪文化。
这一行为看似寻常,实则是荣国府等级制度在生活细节中的具象化表达。
当紫鹃将黛玉的匙箸郑重其事地用洋巾包裹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主仆间的默契配合,更是封建礼教对个体身份符号的极致雕琢——餐具在此刻已超越实用功能,成为彰显主人身份的文化图腾。
透过这个细节我们应该知道:任何时代的社会结构都会在生活细节中留下烙印。
就像当代职场中定制名片、专属停车位等符号化存在,本质与黛玉的一勺一筷异曲同工。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在于消灭差异,而在于理解差异背后的文化密码。
林黛玉到薛宝钗房里吃饭,自带一把勺子一双筷子,你看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