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文坛上,说到唐宋八大家,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唐宋八大家在文化上的巨大贡献,更是从唐宋延续至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779831f6499c36acdd0f324b786323.jpg)
作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更有人冠之为“百代文宗”、“文章巨公”,与柳宗元合称“韩柳”。
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最高,被人们称为“文起八代之衰”。但其所作诗词,亦有大家风范,对后世的影响亦是非常的巨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韩愈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首诗,其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几句就被人们传诵千年。
特别是其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描绘了早春时似有似无的春色,写得特别的有神韵,被无数人称赞为难得的绝妙佳句。
这也难怪,早春时节,冰雪时不时地降临人间,使得万里山川,仿佛在一夜之间白了头。而树上、屋檐下的冰棱,却有如春花一般,晶莹剔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e0ca12273e44bcda0e8482950792cb.jpg)
所以看着此时的天气,总觉得春天离我们很远。但冰雪一融化,如酥油般的春雨一降临,春天就蹑手蹑脚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不过,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么优秀的早春诗词韩愈可不止这一首,。比如在这样的早春时期,韩愈就写下一首非常闻名的《春雪》诗。
这首诗也是因为看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而作,写得特别的独特新颖,想象特别的奇妙。其诗如下: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本诗诗人与背景韩愈,字退之,今河南省孟州人。因其自称“郡望昌黎”,故有“韩昌黎”或“昌黎先生”之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11c7b34f6c109f1fab389c43a0a1dd.jpg)
韩愈三岁就成了孤儿,被兄嫂抚养成人。然而,命运虽然对韩愈不公,可他并不以为意,还能从小刻苦勤学,攻读六经以及百家之书,终于在792年进士及第。
之后,韩愈慢慢地成长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其一生留下了《韩昌黎集》、《外集》等作品。《师说》一文更是韩愈最出名的作品之一。感兴趣的诗友可以读一下《韩愈文集》。
公元815年,韩愈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这一年,北方的春天迟迟未到,直到二月,才有些许草芽出现。这样的春天对于来自河南,到达过岭南的韩愈来说,真的是有些晚了。
但领略了北方的春天,看到了北方的春色,也有感于岑参的《白雪歌》,韩愈于是创作了这首《春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f1ffea90fec039e02bf51fbbe073aa.jpg)
在韩愈的这首《春雪》诗中,首句的“新年都未有芳华”意为:新年都已经如约而至,可那娇艳芬芳的花儿在北方的春天却迟迟不见踪影。
此处的“芳华”泛指春天的百花;“新年”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便是在这正月初一的前后不久。所以新年一到,便意味着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
因此,“新年都未有芳华”一句描写了人们渴望春天到来的心情。然而,不管人们怎么盼,怎么等,春天就是迟迟不到,这难免让久困于寒冬的人们心情焦急。
一个“都”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迟到,以及春花的爽约,还描绘了人们焦急难等的心情。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该来却还不来的一种责怪。
第二句的“二月初惊见草芽”是说:苦苦地从一月等到了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少许的小草从土壤里偷偷地探出头来。
本来一月已经是新年了,然而春天却在二月才到,不得不说春天真的是来得太迟了。但不管怎么样,春天总算是来了,还是能够让人惊喜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f308d58e467cb8f0bd5ca447d7c50f.jpg)
“二月初惊见草芽”中的一个“ 初”字,表达出了诗人对春天来得太迟的埋怨与不满,更表达了人们对春花开得太晚的惋惜与遗憾。
而其中的一个“惊”字,则道出了对突然看到那久久未见的春色的惊喜,这种惊喜是突然间的一种惊讶,更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因此,这一句刻画出人们经过了长期焦急的等待与期盼之后,突然见到了想要见到“春色”,从而表现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惊讶和欣喜,写得十分的到位。
到了诗的最后两句,韩愈写出了非常传神的诗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意思即是:春天来得这么晚,连白雪都嫌她来得太晚了,故而化作所舞动的飞花,在庭院里、树木间来回穿飞。
这两句不得不说韩愈真的是脑洞大开,想象神奇,如神来之笔一般,把雪花写得那样的懂得人间冷暖,一下子化作春的使者,来到人间,装扮春天,
“白雪却嫌春色晚”中的一个“嫌”字,与“故穿庭树作飞花”中的一个“穿”字,使用得极其传神,既把春雪拟人化,又生动地写出了白雪的淘气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4a8593b00430d89afa975b333a22d1.jpg)
除此之外,这样的拟人化描写,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雪写得那么的有人情,写得那么的有灵性,使得全诗妙趣横生,使得整个春天也呼之欲出。
其中的“飞花”一词,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白雪翻飞的动态之美,更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等待的急不可耐的心情,真的称得上是神笔。
而这两句,表面上看起来是说雪花等不及春天的到来,故而变飞花穿林。可实际上等不到春天到来的恰恰是人们。
所以这两句诗充分地体现了人们望春、盼春的焦急心情。写得非常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简直是直追李白。
从整体结构上来说,韩愈此诗构思精巧,想象奇特。初春时节,本来有时就会有春雪翻飞。春雪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春天的脚步。
在本文中则是造成了“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使得整个春天迟迟未至。
可诗人偏偏不这么想,他反其意而用之,说白雪就是因为嫌春天脚步太慢,来得太迟,故而才化作上下翻飞的飞花,在庭院里、林树间来回穿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464b0ecef3af75f472c44416900428.jpg)
而这种以因为果的写作特点,在无形之中增添了此诗的无限诗意,增添无限的情趣。使得此诗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成了一篇别开生面的千古佳作。
当然,韩愈这样生动传神,这样经典的诗词还有很多,感兴趣的诗友可以读一读《唐宋八大家韩愈诗选》,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不小。
*文中所有图片句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