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上午,中俄伊三国发布了联合声明,核心是支持伊核协议和反对单边制裁,这份声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伊朗应对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军事压力。
一、联合声明的保护作用体现在哪里?
1. 营造国际声势声明明确强调“非法单边制裁破坏伊核协议”,相当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场合,中俄用自身影响力为伊朗撑腰。例如,2024年6月英法德试图通过施压伊朗的决议时,中俄带头投反对票,直接削弱了西方的提案合法性。这种政治支持能增加伊朗谈判筹码,让美以不敢轻易撕破脸。
2. 缓解制裁压力中俄伊近年深化能源、军事等领域合作,例如俄罗斯与伊朗签订二十年战略协议,中国推动伊朗与沙特复交。这些动作能帮助伊朗绕过西方制裁,稳定国内经济,减少因经济崩溃而被迫妥协的风险。
3. 警告美以两国中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对任何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军事行动。如果美以对伊朗动武,可能面临中俄在安理会否决后续决议,甚至推动国际舆论谴责。这种外交威慑会让美以更谨慎——毕竟美国不愿同时与中俄伊三线对抗。
二、联合声明的局限性在哪里?
1. 没有军事同盟承诺声明强调“对话是唯一有效选项”,但没有提到任何军事保护条款。这与北约等同盟的共同防御性质不同。例如,2024年以色列威胁打击伊朗核设施时,美国是否参战仍是关键变量,而中俄并6没有明确表态会军事介入。
2. 无法阻止小规模摩擦美以对伊朗的打击可能以代理人战争或精准暗杀形式出现。例如2024年以色列刺杀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时,伊朗虽愤怒却难以直接报复。这类行动通常绕过国际法,联合声明难以约束。
3. 打铁还得自身硬伊朗拥有中东最庞大的导弹库和无人机群,这才是威慑美以的核心。中俄的支持更多是外因,而伊朗能否避免被打击,最终取决于其军事防御能力和战略克制。更重要的是,新总统上台以后,对美国各种示弱。
三、现实中的“平衡游戏”
1. 美以设置的红线以色列把伊朗核能力视为生存威胁,曾经多次空袭叙利亚、伊拉克的伊朗目标。如果伊朗核研发突破“武器化门槛”,即便有中俄反对,以色列仍可能孤注一掷。此时联合声明的约束力将大打折扣。
2. 中俄的优先利益中俄支持伊朗的核心是“反霸权”而不是“保伊朗”。如果伊朗主动挑衅(例如袭击美军基地),中俄没有必要无条件支持。例如2024年伊朗抗议中阿联合声明时,中方只是重申“呼吁对话”,没有改变中立立场,说明三国合作存在灵活空间。
3. 国际社会的观望印度、沙特等国家对伊核问题投弃权票,反映出全球南方国家不愿站队。这种“中间派沉默”可能削弱中俄伊声明的道义影响力,让美以找到行动借口。
联合声明是“盾牌”,但不是“金钟罩”。
中俄伊联合声明为伊朗提供了战略缓冲:政治上增加博弈筹码,经济上减轻制裁伤害,外交上提高美以动武成本。但它无法彻底消除军事风险——尤其是当以色列认定国家安全受致命威胁时,仍可能绕过国际机制发动打击。
中东中俄如果军事介入,基本上就没有美国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