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在城里过惯了的生活,会让我们觉得农村已变得遥不可及,生活在农村的人更是无法享受城市的便利。
但这个周末,在山东微山,我的一次探访彻底改变了这个认知。
那个在农村生活的老战友,于德水,他的生活态度让我一夜未眠。
再次探访战友于德水前年二月份,我正式退休了,每月的退休工资有9700多元,这在我的山东微山老家来看,已经算是很高的收入了。
那天,我回老家看父母,因为在家要待几天,我决定去拜访一直未曾联系的老战友于德水。
阳春三月,老家的空气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树上的叶子渐渐泛绿。
没有于德水的联系方式,我打算给他来个惊喜。
步行了不到半小时,我来到于德水家,他家的房子显得特别陈旧,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的。
与两边楼房相比,他的家明显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心里揣测着他生活的情景,于是,停下脚步,将红包的金额又加了一千元。
狗叫声一阵急促,我还是毅然走进了院子,战友于德水看到我,满脸诧异,但很快和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老战友相见,难免要追忆军营的日子。
当年他在新兵连时照顾我生病的细节,都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对话中。
农村战友的乐观人生我本来以为于德水会向我倒苦水,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对生活这么满足和乐观。
他告诉我,他第三年退伍后结婚,育有三个孩子。
两个女儿已经成家,一个在镇上开店,一个在济南打工,日子都过得不错。
小儿子大学毕业五年了,过去年结婚,妻子也没要彩礼。
尽管生活条件不算好,他还是很知足。
聊了半小时,我掏出随身携带的6000元红包,打算给老战友于德水帮补一下,但他怎么也不接受。
他反而详细给我介绍了他的收入来源。
第一,他说自己已经64岁了,养老金已经从开始的110多元涨到了140多元,加起来一年共有3300多元的收入。
第二,家里有七亩多地,其中四亩租给了村里的种粮大户,每亩地年租金900元,这样一年有3600元的收入。
第三,剩下的三亩地种小麦和玉米,遇上好年成,扣除化肥、种子、浇水等费用,年收入也有1500元左右。
此外,还有政府的每亩每年的120元补贴,算下来有840元。
他和老伴还会打一些零工,尽管收入不稳定,但一年下来也有5000块钱。
于德水拿出了计算器,算了算他的年收入,大概是14240元。
讲到这,这个数字虽不多,但他话锋一转,提到农村生活开销小,自己平时吃的蔬菜都种在后院里,去年一年来,吃喝方面的开销不足2000元。
而子女给买的衣服、人情礼节也占去些钱,一年还能存下一万左右。
深夜反思听完他的话,我陷入了深思。
临别时,我再次把红包递过去,他还是坚决不收,反而安慰我,说自己种地的,身体硬朗,再干七八年不成问题,连养老钱都准备好了。
那晚,我静静躺在床上,那些话一直在耳畔回响。
他家境虽不富有,心却是如此豁达与满足。
而我,住在城市的花园洋房里,却常常觉得不够,尽管已经退休,还拼命想得到更多,深感疲惫。
他的话让我反思,这世界和其上的一切终究会过去,唯有知足的人,才会过得幸福安宁。
我祝愿我的战友于德水晚年幸福,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如此简洁和朴素的生活观念,或许是现代人所缺乏的。
我们常常走得太快,追求太多,反而丢失了生活中最纯粹的快乐。
让我们学着慢下来,多一点知足感,少一些抱怨,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