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高德地图帮你找路,一边是“数字军师”帮你做生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赛博朋克那味儿了?最近吴江搞了个大新闻,上线了一个叫做“产业智理AI+”的东西,号称能给企业发展“导航”。

这个“导航”咋个导法呢?简单说,就是通过大数据和AI,帮你分析行业趋势,预测企业动向,甚至还能帮你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仔细想想,这玩意儿真的靠谱吗?咱们先看看官方的说法,亿友慧云的沈利东说了,这个AI+集成了好几个大模型,什么腾讯混元、通义千问、科大星火,听着就让人眼花缭乱。他们还花了四年多时间,攒了个巨大的数据库,囊括了全国3亿多家企业的信息。

有了这些数据,就能“动态归集”、“描绘经济运行态势”、“洞察产业链情况”,最终实现“精准的资源要素配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算命先生?只不过算命先生靠的是玄学,他们靠的是大数据。但问题是,大数据就一定靠谱吗?咱们都知道,数据这玩意儿,本身就是冰冷的数字。

怎么解读,解读出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读者的屁股坐在哪儿。企业想用这玩意儿,那肯定想看到对自己有利的分析结果;政府想用这玩意儿,那肯定想看到符合自己政绩目标的结论。数据本身是中立的,但人不是。而且,这个“产业智理AI+”号称能监测企业迁移动向,这事儿细思恐极。企业搬家,要么是经营不善,要么是另有高就,总之都是自己的商业机密。

现在,政府通过这个系统,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动向,这算不算侵犯企业的隐私?会不会让一些企业感到不安?有人可能会说,政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才要掌握这些信息。但问题是,服务的边界在哪儿?如果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会不会适得其反?

会不会让市场失去活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个“数字军师”的价值。如果它真的能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那也算是一件好事。但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如何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说白了,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怎么用。

如果用得好,就能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效率;如果用不好,就可能变成监控企业的工具,甚至扼杀市场的活力。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搞类似的“智慧城市”、“数字政府”项目。这些项目投入巨大,但效果如何,恐怕还得打个问号。很多时候,这些项目只是变成了政绩工程,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却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就像高德地图,虽然能帮你找到路,但它不能帮你决定去哪儿。

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所谓的“数字军师”,充其量只能提供一些参考,不能代替企业做出决策。所以,对于吴江的这个“产业智理AI+”,我们既要看到它的潜力,也要保持警惕。别把它当成万能灵药,也别把它妖魔化。关键在于,如何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保护企业的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毕竟,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而不是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