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打的羽毛球,正钻入你的羽绒服!央视曝光后,羽绒服再塌房

先锋影视娱评 2024-12-28 01:43:51

文|好好

编辑|先锋谷

“三百六十行,行行要我命。”

食品塌房这事儿还没完,日用品也开始接连塌房。

不曾想,最近甚至连羽绒服都塌房了!

而又有谁能想到,我们身穿的羽绒服竟然是这些东西做的呢?

01 温暖的“谎言”

曾经,羽绒服是我们抵御严寒的忠实伙伴。

然而,央视的调查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一些不法商家的操作下,羽毛球竟然成为了制造“假羽绒服”的原料之一。

他们跨地域收购二手羽毛球,将其上的刀翎羽毛拆解后粉碎,制成所谓的“飞丝”,以此来冒充羽绒填充进羽绒服中。

何为“飞丝”?

就是从鹅、鸭甚至是鸡的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小绒毛,或是由这些动物的毛粉碎而成。

之前有一位女消费者,花了499元买了一件羽绒服。

商家承诺充绒材料为白鸭绒,但是实际上却是“飞丝”。

这种“飞丝”与真正的羽绒相比,无论是保暖性、蓬松度还是重量等关键指标,都相差甚远。

除了这种极其恶劣的以假乱真行为,羽绒服行业还存在诸多其他质量问题。

例如,含绒量虚标现象屡见不鲜。

不少商家在产品标签上标注着高达 80~90%甚至更高的含绒量,可实际检测结果却远低于此。

前段时间,有媒体就爆出警察查获7万件吊牌标70%的羽绒,但实际含量为0的童装羽绒服。

消费者满心欢喜以为购买到了保暖性极佳的羽绒服,却在寒冷的天气中发现根本无法抵御严寒。

而且连童装都要弄虚作假,实在是令人发指。

还有一些商家在羽绒的种类上做手脚,用价格低廉的鸭绒冒充鹅绒。

鹅绒相较于鸭绒,绒朵更大、蓬松度更高、保暖性更强,价格自然也更高。

现在的羽绒服动辄上千块,消费者花费了买“鹅绒服”的价格,得到的却是“鸭绒服”。

这怎么不让人感到气愤呢?

此外,羽绒服的清洁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劣质羽绒服的填充物在加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清洁处理。

这就导致其中含有大量的粉尘、杂质甚至细菌等有害物质。

当消费者穿着这样的羽绒服时,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过敏反应。

如皮肤瘙痒、红肿、咳嗽、打喷嚏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长期损害。

一部分知道服装行业内幕的网友,在网上爆料称今年最好不要买羽绒服。

有一些实体服装店,称那些价格便宜的羽绒服味道特别大,简直要把人熏晕!

而有些直播间,羽绒服竟然只要百元左右的价格。

这些衣服的填充物,肯定不是禽类的羽毛了,甚至可能是狗毛、猪毛。

而羽绒服的塌房并非个例,其他的日用品也塌了不少!

02 信任危机

前段时间,短视频上有一个很火的段子,视角是“当代女生完蛋的一天”。

早上起来,先换上有一片有毒的卫生巾。

接着穿上货不对版的衣服,再用砒霜眼影给自己化个妆。

到了中午吃一顿充满科技与狠活的预制菜,喝一杯奶精调制的奶茶。

晚上到家之后,再换上一片日用长度的夜用卫生巾。

“完美”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当然,这种状况可不只是存在女性消费群体之中。

很多生活必备品都被爆出过质量危机。

某些洗发水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二噁烷,这是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长期使用此类洗发水,可能会导致头皮过敏、脱发等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头发健康和形象。

此外,还有一些洗发水在宣传时夸大其功效。

他们声称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头发的柔顺、亮泽、增发等神奇效果。

可实际使用后却发现与宣传相差甚远,让消费者花了不少冤枉钱。

再看家居用品中的床垫行业。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在床垫的制作过程中使用劣质的材料。

比如,使用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海绵、胶水等,这些劣质材料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消费者在睡眠过程中长时间接触这些有害气体,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

严重的还可能会对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增加患白血病等严重疾病的风险。

而含甲醛的,也不仅仅不只是家具,连加绒裤上都有。

网友曾在网上说,如果加绒裤是复合一体绒的,就不要买了,因为是胶水粘在一起的。

而胶水中就含有甲醛,劣质胶水更是有着含量超标的甲醛。

很多网友检查了自己的加绒裤之后,顿感天塌了!

这些日用品的塌房现象,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消费危机。

消费者在购买日用品时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他们不知道该相信哪个品牌、哪种产品。

曾经那些备受信赖的品牌纷纷曝出质量问题,让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受到了沉重打击。

消费者在消费时从曾经的信任与放心,逐渐转变为怀疑与谨慎。

但在信息繁杂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很难获取准确、全面的产品信息。

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消费焦虑。

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日用品塌房现象呢?

这背后的根源主要在于商家对利益的过度追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不惜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

他们通过降低产品质量、虚假宣传等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售价,从而赚取巨额差价。

而且他们心存侥幸,认为即使被发现,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逃避责任或减少损失。

这样的做法,消费者心寒也是在所难免。

结语

羽绒服的塌房让我们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生活必需品都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伤害我们的 “凶器”。

而这些在消费上的信任危机如何才能真正解除呢?

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资料来源:

顶端新闻|二手羽毛球变“一手羽绒服”

新民晚报|1000多件羽绒服被“退货”引纷争,静安法院法官给它们找到了“归宿”

0 阅读:0

先锋影视娱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