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聊到XF2Y超音速水上战斗机的时候,提到了配装的J34发动机,因为那时候喷气发动机就那个水平,所以F2Y飞不到超音速并不全是发动机的锅,而J34这个系列发动机在早期发动机里其实还算是好的,用在了当时近二十种飞机上,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曾经被我国击落的P2V,在原有的活塞式发动机外侧也安装了2台这样的发动机。

P2V-H,和我国击落的P2V-7U略有差别
采用J34发动机的还有一款沃特公司的F6U单座战斗机,这款飞机名声不太响,但却是美国海军第一批喷气式战斗机、以及第一款发动机带加力燃烧室的飞机,只是它的服役时间不到一年、研制时间倒是花了将近六年,可以说是相当得不偿失。同时它的生产数量也只有区区30架,这在早期战斗机里算得上是“少得可怜”的数量,以至于有些人把F6U作为试验机,并且这货说是服役,实际却只是进入海军试验站,并没有在海军航空中队呆过,所以也有人把F6U仅仅视为试验机。

F6U的模型
F6U的绰号是“海盗”。沃特公司一直比较喜欢用这个名字,除了F6U以外,还有至少四款沃特的飞机飞机也都是叫海盗,分别是20年代的O2U双翼侦察机、30年代的SBU轰炸机、二战时的F4U战斗机,以及后来的喷气式A-7舰载攻击机。不过要说明一下,F6U的英文名实际是“Pirate”,其余四个都是“Corsair”,墨林英语也不太好,简单查了一下,有人说“Corsair”是专指地中海上的海盗,心想着难不成“Pirate”专指加勒比海盗?不知道有没有大神能指点一下……有些国内资料干脆把A-7译成“海盗船”,大概也就是为了避开这个坑。

沃特SBU双翼舰载轰炸机
生产数量之所以少,飞机性能太差自然是主要原因。SBU开始研制的时候是1944年底,那会儿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出现,美国空军也已经有几个喷气式飞机正在研制,海军正在准备登陆日本的作战,这时候也打起了喷气式飞机的主意,沃特公司在几家老牌海军飞机供应商里胜出,在1944年的最后几天里,拿下了三架原型机的研制合同,其中一架用于静力试验,其余两架则用来试飞。海军还一并下了65架生产型的意向订单,因为当时还在打仗,很多审计审查的事情都“理所当然”的省掉了。

F6U的进气口在翼根部
沃特公司也是海军的老牌供应商,但这家公司历史非常复杂,创始人是Chauncey Milton Vought ,不过后人一般称为Chance Vough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钱斯·沃特,他之前担任过莱特公司的首席试飞员,后来于1917年和另一位飞行员刘易斯合伙创办了一家“刘易斯和沃特”公司,这也就是最早的沃特公司,后来几经合并重组,中间还和西科斯基合并过一段时间,到研制F6U的时候实际是当时联合飞机公司的一个独立运作的分公司。沃特本人则已于1940年去世,享年只有40岁,这也是题外话了。

钱斯·沃特(肖像)
沃特的方案在公司内部被称为V-340,海军照惯例编为XF6U-1。因为海军要求只装一台发动机,选来选去就选中了前面提到的西屋公司的J34,具体是J34-WE-22型,这台发动机不带加力燃烧室,本来是准备用在多发飞机上的,推力只有13.34 千牛,带加力的是1948年换装的J34-WE-30型,加力推力19千牛,这个后面再细说。

解剖开的J34,左侧是尾喷口
一开始F6U的研制进度还是快的,沃特公司拿到合同的确切日期是1944年12月29日,不到2年时间,1946年10月2日首架原型机就进行了首飞。不过首飞差点就首摔,问题出在发动机上,好在试飞员技术过硬飞回来了。但后续就发现了不少问题,大部分是气动和结构方面的,甚至主机翼和垂尾都经过了重新设计。实际上这会儿喷气式飞机的设计没什么太多新理论支撑,F6U的气动设计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活塞式战斗机,只不过里面塞了一台喷气式发动机。

试飞中XF6U,还没有加力燃烧室
导致研制进度滞后其实不能全怪沃特公司,主要还是美国海军的原因。在F6U的试飞过程中,海军把飞机的生产厂从康涅狄格州斯特拉特福迁至得克萨斯州达拉斯一座战后闲置的工厂,然后沃特只好在斯特拉特福德生产出机身,然后用卡车运到达拉斯,安装好发动机等设备,但达拉斯工厂的跑道又不够长,于是只好把飞机再拆散、又用卡车拉到俄克拉荷马州阿德莫尔的一个废弃机场去试飞,这么折腾的后果,就是首架生产型F6U直到1949年6月底才得以首飞。

生产型F6U
正式生产型的F6U和原型机XF6U即使在外面上也有很多区别,大家可以自行对比一下。虽然还保持了平直翼,但采用了有利于高速飞行的层流翼型,垂尾前缘加装了弧形的边条和机身圆滑过渡,平尾中部靠外侧还各安装了一个小端板以提高方向安定性。1948年第二架原型机换装了带加力的J34-WE-30发动机,此后也应用在生产型上,因为多了一个加力燃烧室,因此尾喷口一直延伸到垂尾后部,加力燃烧室用不锈钢包裹以扛住高温。机翼两端的副油箱是可以拆卸的,但只能在地面上拆装,空中不能抛掉。

“屁股”特写,不锈钢的外壳很明显
F6U的机身横截面总体是一个矩形,座舱非常靠前而且凸出于机身很高,因此飞行员视野倒是不错,和上期里的F2Y不是一个档次。基本武器是位于机头的4门20毫米航炮,机翼下还可以挂8枚无制导火箭弹,在攻击轰炸机这类大型目标时有不错的火力输出。沃特公司还研制了一种复合材料Metalite,是在两层薄铝片中间夹上一层环氧树脂浸透的轻木芯,由此减少了机身框架和纵梁结构,也相应减轻了机身重量。F6U本来是准备上舰用的,因此尾部也有拦阻钩,但后来F6U一次也没有在航母上起降过。

F6U的机头,四个航炮口也挺威风的
试飞也是一波三折。除了首飞就差点寿终之外,1949年还发生了一起严重故障,这时候飞机已经装上加力燃烧室了,当天是试飞最加力时的最高速度,结果发动机空中涡轮盘断裂、碎片击穿机身,飞机不仅完全失去动力,关键的空速表也因电缆被切断而失去指示(空速管装在垂尾上),说时迟那时快, 但首席试飞员保罗·塞耶在空中另一架飞机的引导下仍然操纵飞机回到了机场并用机腹迫降成功。这位保罗·塞耶后来60-70年代一直担任沃特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1983年还出任国防部助理部长。

保罗·塞耶与F6U
别人经历过挫折往往能见到彩虹,但F6U并不是。1950年初首批20 架飞机于装备马里兰州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的作战评估中队用于作战评估试飞,结果被一些海军飞行员私底下称为“土拨鼠”,海军航空局于1950年10月30日就正式通报沃特公司:“F6U-1 的性能已被证明低于标准,无法用于作战。” 从而宣告了F6U的死期,剩下35架的订单也被随之取消。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喷气式发动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后掠翼等新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全面应用,战斗机的速度高度都得到大幅提高,还停留在40年代中期水平的F6U可以说还没有服役就已经落后了。

被遗弃的F6U
连同3架原型机,F6U最后一共生产了33架,交付给部队的30架飞机,一共只飞行了945小时,平均每架飞机31小时30分,最少的一架只飞了6个小时,然后大部分就被遗弃,只留了几架用来开发舰上拦阻装置,如今只剩下1架,孤零零的在美国海军航空博物馆里展出。

现存唯一的一架,是生产型的第2架
翻到这里的都是真爱,动动小手点个赞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