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余晖
2月8日,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由青海省与中国五矿携手打造的中国盐湖产业“航母”启航。
青海省委书记吴晓军,中国五矿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陈得信致辞,并共同揭牌。青海省省长罗东川主持。
吴晓军表示,此举“在青海盐湖、中国盐湖、世界盐湖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盐湖产业“航母”?又为什么是在青海?
盐湖是多组分资源,素有“无机盐宝库”之称,富集钾资源,还伴生钠、镁、锂、硼、氯等矿产资源。
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青海的盐湖矿产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33个盐湖中,累计查明氯化钠资源量3031.75亿吨、氯化钾8.03亿吨、镁盐56.55亿吨、氯化锂1851.96万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首位。
盐湖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钾肥是农业三大基础肥料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对钾肥需求量巨大。但另一方面,我国又是典型缺钾国家,已探明的钾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左右,但钾肥需求量却占到全球20%以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资源开发、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中国钾肥完全依赖进口。
这些年来,青海省通过自主研发、技术革新、制度支持等,集聚力量进行盐湖资源开发。如今,以察尔汗盐湖为核心区域,柴达木盆地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四的钾肥生产基地。
2023年《瞭望》新闻周刊的报道显示,青海柴达木盆地33个盐湖聚集起16家规上盐湖开发企业,钾肥年产能超过900万吨,对我国钾肥自给率支撑度超50%,不仅让更多的中国粮用上了中国肥,也增强了我国在国际钾肥贸易中的话语权。
不仅仅是钾肥。
盐湖锂资源也正在支撑我国锂电产业的快速发展,盐湖镁、锂、硼等资源也将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对保障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推动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集聚合力,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此次揭牌成立的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由青海省与中国五矿携手打造的中国盐湖产业“航母”,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矿盐湖有限公司3家企业组成,员工15000余人,注册资本100亿元。
集团生产基地包括全国最大、世界第二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察尔汗盐湖和大型硫酸镁亚型盐类综合矿床一里坪盐湖,采矿面积近4060平方公里,掌握世界上所有成熟的氯化钾加工技术,盐湖提钾、盐湖提锂规模化生产技术世界领先。
集团现有530万吨/年钾肥、5.8万吨/年锂盐、百万吨/年盐湖化工产品产能,是全国最大的钾盐和盐湖锂盐生产基地。
在当日的揭牌仪式上,吴晓军提到,“希望中国盐湖承担起保障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争做落实国家战略的‘主力军’,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盐湖资源绿色、高效、循环开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出新的贡献。”
他还提到,希望中国盐湖争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盐湖领军企业,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标杆企业。
政知君注意到,中国盐湖董事长由中国五矿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朱可炳兼任。
他曾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经营财务部总经理兼预算总监、资产管理总监,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金融业发展中心总经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和金融业结合发展中心总经理,华宝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五矿资本董事长等职。
朱可炳在表态发言中提到,中国盐湖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懈奋斗,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助力青海省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助力中国五矿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