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古代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是四大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端午节最初起源于上古先民祭拜龙,后又融入“祛病防疫”、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因传说屈原五月初五投江,端午节也成为纪念屈原的日子。总之端午节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古人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比今天要重的多,习俗也丰富得多,清朝乾隆年间宫廷画师徐扬画了一册八开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画,让我们见识了古人是如何为过端午节的。第一开是《射粉团》,这是唐代都城和宫廷盛行的游戏,粉团是一种点心,放在桌子上,用弓去射粉团,射中者可以吃粉团。
第二开是《赐枭羹》,枭被认为是恶鸟,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做枭羮、送枭羮、吃枭羮的习俗。“赐枭羹”是皇帝把枭羮赐给臣子,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也包含了除恶的用意。
第三开是《采药草》,五月因为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繁殖,疠疫常常发生,五月又有“恶月”之称。此时很多草药也正好成熟,因为形成了采草药的习俗。很多药铺常在端午节施药,如雄黄、芷术等。
第四开是《养鸲鹆》,鸲鹆(qú yù)就是我们俗称的鹦鹉八哥,八哥可以模仿人类的语言,古代达官贵人喜欢在家里养几只八哥,闲来无事就调教驯养,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第五开是《悬艾人》,端午节悬挂艾草这个习俗有些地方至今还有,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治病又可驱虫。五月正直艾草生长旺期,端午这一天,人们采摘艾草,编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明清妇女在端午时节还会头簮艾花,小孩子会身贴艾虎。
第六开是《系采丝》,采丝就是把五色丝系在手臂上,五色丝线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古人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分别代表五行,象征五色龙,“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令人不病瘟”,使人健康长寿。
第七开是《裹角黍》,就是包粽子。粽子传说是为了屈原而诞生的,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第八开是《观竞渡》,这是我们熟悉的赛龙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渔夫们乘船去江里打捞屈原,追到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没有手机、网络的古代,端午节竟有这么多好玩的习俗,古人真的比我们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