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畔,倾听发展澎湃潮声;弁山脚下,演绎波澜壮阔新篇。
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之际,国家级经开区被赋予了要“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
作为浙江省首家设在县域的国家级经开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牢记使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围绕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1+4”主导产业,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执“实干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政企合力
对外贸易欣欣向荣
作为一个拥有近900家外贸企业的经开区,在当前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全球贸易保护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外贸承压前所未有。长兴经开区缘何能交出这份写满“增量”的成绩单?
“政企合力”是长兴经开区外贸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
从政府层面来看,在全球贸易的风起云涌中,航运价格的波动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何才能提前锁定航运价格,降低企业“出海”成本?2024年7月,长兴经开区在湖州海关、长兴县商务局、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进一步提升搭建了跨境出海CCA新通道,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跨境出海”。
长兴港务海关监管作业场所
提前锁定“出海”成本,跨境出海CCA新通道也降低了企业的物流费用。“以前,货物通过多式联运转至海港口岸报关,待海关检查通过后再装船出运,需要提前7天准备。现在走CCA模式,在长兴就可以进行属地报关等操作,缩短交付周期3—4天。”长兴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单军杰解释道。
从企业层面来看,拥有性价比优势、技术门槛高等特点的出口产品正是企业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所在,要想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局势中“突出重围”,就要因势而动,构建产品竞争力。
同样面对全球贸易新局势,松德刀具(长兴)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以技术的“稀缺性”破题。“这款产品全球仅两家企业能量产,其中一家就是我们。也正因为制造厂家不多,所以公司在进行市场谈判时有一定的话语权。”松德刀具董事长何振虎指着一款数控刀具介绍道:“对我们来说,只要保持既有产品优势,并不断研发新品,在机床刀具国际高端市场上有自己的技术强项,就一定能在全球贸易的浪潮中'风生水起’。”
链上发力
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产业集群建设是推进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纵观长兴经开区的发展历程,围绕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首位产业,以择商选资补链强链、推动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融通”,打造产业集群的“巧劲”始终贯穿在其工作实践中。
生产流水线井然有序、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项目产品快速下线……在华阳汽车轻量化精密压铸零部件项目生产现场,建设热潮持续涌动。“这个项目,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接触,直到2023年12月才成功落户。”谈及项目签约背后的故事,长兴经开区办公室主任费玉云感慨万千。
“之所以花费长达4年的时间对接,主要是为了补强经开区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项目早投产,“链条”早完善,自项目落地后,经开区积极与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提供配套厂房,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从进场施工到投产仅用了166天。
长兴华阳精机有限公司开业
当链上企业日益集聚,如何“串珠成链”成了高质量发展赋予长兴经开区的新任务。为此,经开区推出“产业链协同”行动,由政府为产业上下游搭台牵线,举办产业链专场对接会,推动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融通”,构建整零协同发展格局。
浙江凯迪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汽车等速万向节和传动轴及三代轮毂轴承单元的专业生产商,在去年3月经开区举办的对接会上找到了其下游供应商。“这意味着我们的物流运输成本将会大大减少,同时沟通也会更加高效便捷。”凯迪汽配运营总监崔一伟表示。
“独木难成林,企业只有协同合作,才能实现互惠共赢。”长兴经开区项目服务局局长孙春兰表示,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先后开展了7期产业链专题对接会,不仅帮助松德、凯迪等几十家企业匹配到了其配套供应商,形成行业“伙伴圈”,而且为众多中小型企业拓展了合作“朋友圈”,扩市场增订单,推动区内企业共谋发展。
从“引进来”到“链起来”,长兴经开区内产业链发展正朝着形成产业集群阔步前行。目前经开区内已集聚科佳模架、华阳精机等一批链上企业,逐步形成了一条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汽车大数据服务、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产业链条。
“仅吉利长兴生产基地周边5公里内就涵盖了晟博、泰鸿万立等数十家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这些企业相互协同、共谋发展。”(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