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兄,为什么却不敢杀了李渊?因为后果是李世民承担不起的!

多彩火车啊 2024-12-28 14:08:54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成功诛杀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但他却不敢对父亲李渊下手。

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个人利益的权衡。

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杀李渊将带来无法承受的灾难性后果,而选择不杀则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当时的情景十分紧张。

李世民刚刚在玄武门斩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局势一片混乱。

为了迅速稳定局面,他立即派遣尉迟恭前往寻找李渊。

尉迟恭带着士兵们一路搜寻,在皇宫内湖上找到了正在泛舟的李渊和他的几位心腹重臣。

李渊见到全副武装的尉迟恭时,心中满是恐惧,以为自己也难逃一劫。

但尉迟恭并没有动手,而是传达了李世民的口信:太子和齐王举兵作乱,已被秦王平定,特来保护陛下安全。

听到这话,李渊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明白自己暂时无性命之忧后,立刻开始了他的政治表演。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李渊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冷静地问身边的大臣萧瑀、裴寂:“今日之事,该如何应对?

”大臣们深知大势已去,若此时提出治罪李世民,恐怕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于是他们纷纷表态支持李世民,称其诛杀乱党,立下大功,建议李渊将朝政大事交给李世民处理。

李渊见状,顺水推舟表示赞同。

尉迟恭见此情景,顺势提出了让李渊将京城兵权交给李世民以节制诸军的要求。

李渊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充分体现了不杀李渊给李世民带来的巨大好处。

李渊先是派宇文士及持亲笔敕令宣布让李世民掌管兵权,京城诸军全部听从指挥。

有了这道敕书,李世民名正言顺地掌控了整个京城的兵权,陷入混战中的禁军很快停止了混乱。

随后,李渊又派裴矩到东宫传达诏令,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举兵作乱已被诛杀,要求东宫将士不得胡来,东宫士卒听完后自动解散。

乱局结束后,李世民才露面出现在李渊面前,史书记载,李世民见到李渊那一刻,“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李世民获得了两个最核心的好处。

首先是李渊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正式承认李建成和李元吉属于乱党,李世民的行为属于合法诛杀乱党。

理论上来说,李世民私自在玄武门埋伏军队击杀当朝太子和齐王,本应被视为乱党,弑兄杀弟也是严重罪行。

但有了李渊的认可,李世民不仅不是乱党,反而成了诛杀乱党的功臣。

其次,李渊主动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并禅让皇位给他,确保了李世民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自古以来,皇位继承都是父传子,先成为太子再继位才是合法流程。

李世民严格按照这一程序行事,避免了权力合法性受到质疑,同时也堵住了悠悠众口。

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那将是另一番景象。

李世民会背上千秋骂名,名声尽毁。

杀兄、杀弟、弑父、谋反篡位等罪名将让他成为千古罪人。

这些行为在古代律法中属于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行,道德层面也会遭受严厉谴责。

其次,李渊一死,就不会有后续承认李世民发动政变合法性以及合法传位的事情。

即使通过武力手段登上皇位,李世民的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引发各方实力派反对。

最终,他可能连皇位都坐不稳,甚至身首异处,留下的只有千秋骂名,不会有贞观之治,也不会有明君圣主李世民这一说。

简单来说,李渊的存在为李世民兜住了许多严重问题,保全了他的名声。

李渊公开承认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的合法性以及认定李建成、李元吉属于乱党,这背后涉及的是古代最重视的合法性以及“法统”的问题。

本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弑兄杀弟,会有很多人指责,恰恰是李渊的承认,堵住了很多人的嘴。

毕竟这是李家内部权力斗争,现在连皇帝本人都没说什么,还公开以诏书形式认可了李世民的行为,旁人也就无话可说。

就算心里不认可,也不能拿出来说,毕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你说李世民谋反作乱,可皇帝都说秦王是诛杀乱党,李建成和李元吉才是作乱的人,李世民属于平乱功臣。

充其量也只能是指责一下李世民不顾兄弟之情,竟然为了权力杀害亲兄弟,但也仅此而已。

接着,李渊立了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传位于他。

所以,李世民继承皇位也是合法流程,合乎律法礼制,而且李渊还活着,皇位是李渊亲传的。

这种情况下,能说李世民是篡位,是谋反吗?

显然是不能的。

但是,如果李渊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杀,就不一样了,那些大逆不道的罪名和道德上的谴责就已经够李世民喝一壶的了,而且杀李渊再自立为帝,这就坐实了谋反篡位的事实,皇位就更加坐不稳了。

因此,杀李渊的坏处极大,不杀的好处也极大,最后肯定是不杀要划算得多。

当然,这都是建立在纯粹的权力斗争,不谈感情的情况下。

实际上,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深厚的感情因素、道德因素,杀李渊这事儿,无论从情感、道德、政治利益等各种方面考虑,都是行不通的。

李世民也绝对干不出这种蠢事。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的表现,也进一步证明了他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

他在处理完军事行动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

他通过李渊的诏书获得了京城兵权,确保了军队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后,他派人到东宫安抚士兵,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李世民出色的军事才能,更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李世民与李渊之间的互动,也充满了戏剧性。

当李世民出现在李渊面前时,他跪下来吮吸李渊的乳头,表现出极度的孝顺和悲伤。

这种举动看似奇怪,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是表达忠诚和孝道的重要方式。

李渊看到儿子如此表现,心中虽有痛苦,但也感到一丝安慰。

毕竟,李世民没有对他下手,反而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敬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渊逐渐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将朝政大事完全交给了李世民处理。

两个月后,李渊宣布禅让皇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太上皇。

这一系列动作看似顺利,但实际上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李世民不仅要面对朝廷内外的各种势力,还要处理好与李渊的关系,确保权力交接平稳过渡。

李世民的成功离不开李渊的支持和配合。

尽管李渊失去了两个儿子,但他仍然选择了支持李世民,确保了李家政权的延续。

如果没有李渊的配合,李世民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多的支持和认可。

正是李渊的存在,为李世民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使他能够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开创了贞观盛世。

从长远来看,李世民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他没有选择极端手段对付李渊,而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了皇位,赢得了民心。

这种做法不仅避免了更大的社会动荡,也为后世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历史上,许多帝王在夺权过程中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亲情和道德,但李世民却能在关键时刻保持理智,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总之,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的决策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

他不仅成功解决了眼前的危机,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与李渊的合作,他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确保了李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理性思考和长远规划是多么重要。

李世民的故事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