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刘平:行业最坏的时刻基本过去了

潘堂 2024-07-01 13:39:43

文|潘永堂

眼下的房地产行业,乾坤未定。

房价还要跌多久?房地产何时筑底?真的要躺平?过剩后企业还有发展机会吗?高库存下房企还要不要拿地?眼下保安全时还要不要谈发展?既然房地产未来走弱要不要加快转型或转行?……

眼下依旧活着的房企,都面临上述问题的拷问,因为这些问题的回答与落地,将决定企业下一步的走向以及命运好坏。

巧合的是,昨天行业一哥保利在一年一度股东周年会上,对老潘关注的这些问题,正好给出了“保利版本”的全部答案!

01

一般而言,老潘更爱看股东会交流,因为房企的研判,股东会比业绩会的内容更“深刻、真实和理性”。

毕竟股东才是真金白银投入企业,相对于媒体资本市场,股东们更深切关注企业当前发展问题、效益以及下一步发展的风险、机会和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的逻辑。

保利这次股东交流会上,根据观点引用参会投资者的转述,以刘平董事长为代表的保利发展管理层,对行业和自身下一步走向给出了6个关键判断。

1、论周期:这个行业最坏的时刻基本上是过去了

2、论政策,房地产行业历史上宏观政策最友好的阶段

3,论行业,有效需求绝不会消亡,现在只是在调整(观望)状态

4、论机会:市场总量看是足够的,但从结构性矛盾看还有比较大的机会。

5,论转型:保利不会像其他企业去转型,而是选择鉴定去做好这个行业。

6,论信心:对当下房地产,还是要多给它一些信心,更要多给他一些耐心!

这6个判断,理性与正能量满满。

既是保利发展对股东投资者强调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与信心,也是保利对整个行业下一步走向的理性乐观。

通俗的说,保利,在行业信心不足时,坚定在给行业打气,挺好!

02

转型,是企业的关键路线。

在这一块,且不说百强分化,就连同为10强的房企,他们对转型也高度分化。

直到今天,多元化与专业化的争论依旧在企业界持续讨论。

但从眼下房地产行业而言,一方面反向多样化,即基于先天母胎带来的多元化,比如从制造业、农业过来的美的置业、伟星房产、新希望地产等都还相对稳健的活着,但另一方面,从地产主业主动跨到其他行业的多元化成功案例几乎没有。比如开发商去造汽车,做光伏、做矿泉水、做医药的不仅没成功案例,而且几乎都爆雷了。

股东会上,刘平表示:“保利发展坚定选择去做好这个行业,不可能会去造汽车、干别的事。”

对10强内房企的转型命题,也分化为两派。

老潘按照非开发类营收占集团营收占比来看,大致可分为两派。

其一,第二曲线“小成派”。

即以华润置地、龙湖、万科、绿城、新城为代表。

典型比如华润的商业只做行业前三,2023年非地产开发的经营性收入已高达391亿,营收收入占15.6%,利润占34.4%。龙湖大家就更了解了,经营性收入23年营收245亿,占集团14%,但更牛的是,经营性收入的利润占比超过60%……应该说,地产主业营收过大,导致非开发即使营收绝对值不小即使做到行业第一,但占比依旧过低,这也情有可原,也不必纠结。

但老潘还是提醒要用发展眼光看未来,老潘深信。

5年10年之后,华润,龙湖、新城的经营性营收将不可小觑。

这一点,代建一哥多年的绿城管理层也表示,去年去日本走访三井不动产。当下的三井不动产营收结构,正好给了当下中国头部房企转型一个未来“样本”。即当下三金不动产营收占比

地产开发占三分之一;

代建轻资产占三分之一,

运营经营性业务占三分之一。

显然,地产开发营收占比仅33%左右。

其二,坚定开发主业派。即以保利、中海、招商为代表。

没记错的话,保利,中海,招商的非地产开发的营收占总收入应该普遍不到10%,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第二曲线”还是小虾米阶段。

当然,这并非他们转型能力不行,而只是战略选择不同。

他们没有主动提前选择做大第二曲线,而是把所有的志向、资源、人才都投入到地产开发主航道而已。

比如保利过去7、8年的发展无非四个关键词——即“重回前三,进三争一,乃至如今的高质量发展,品质时代”,其实都代表了他坚定地产主业的澎湃志向。

同样,比如中海的利润王,虽然总利润被华润超了,但地产开发赛道净利率依旧全行业第一,2023年依旧保持可怕的13.4%的净利率,中海一路痴迷于利润王,已经成为几十年的信仰。

而关于保利中海的转型,对他们而言,早期拿地被动的被绑定非住宅业态,当这些写字楼,商业、长租公寓等积累到一定体量,他们也不得已去盘活做好,但这更多是“被动发展”,并非“主动战略大布局”。

比如组织上没有成立满格级别的事业部,规模上没要求激动人心的规模目标,以及没有类似龙湖每年投入10%销售收入注入商业地产赛道的巨大资金投入……给目标给钱给资源给人,这一点上,结局自然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但事实上,类似保利刘平董事长所言:“保利发展不会像其他企业去转型,而是选择鉴定去做好这个行业。”

保利的选择,也是有自身的道理。

核心在于对比保利目前虽然是规模一哥,但2023年市占率才3.6%,欧美房地产头部企业市占率都在8%左右,这一点同样是对转型没有宏伟目标而痴迷于利润王的中海也表示,未来中海市占率还有大幅度提升空间。

显然,坚定中国房地产10万亿量级主赛道,这是保利,中海的战略笃定。

两类不同的转型态度,其实没有谁好谁差,而是在一个10万亿量级的主业市场,有人选择了增量存量多赛道领先的平衡活法,有人选择了坚定超级赛道的利润王,市占率王,规模王的主力赛道。

选择不同,自然结果不同!

同样在招商蛇口,稍微有点特殊。

即因为历史原因,招蛇承接了自身开发历史上以及母公司招商局下放的各种产业资源,所以招蛇的多元化有很重的“先天性”特征,这是差异点。

眼下管理层也强调在加快布局和转型,比如2024年成立代建公司,加速代建规模化,并并入三大主业之一的城市服务赛道。

对多元化,招蛇也是万般谨慎。管理层也提醒了过度多元化也是部分房企爆雷的三大原因之一。

即部分房企爆雷无非三大原因:其一是杠杆用得太狠,其二,业务过度多元化,其三,项目投资部不够聚焦。

虽然对多元化很谨慎,但管理层也表示:“公司24年也在加大转型力度,代建和物业管理等新业务增长非常快,但第二增长曲线打造还需要时间投入,没办法像住宅开发一样,快速占据收入的较大比重。”

某种程度上,招蛇相对前两派,是比较中立的存在。

03

房地产行业还是有机会的,

这对这一轮楼市调控如何看,如何应对?刘平也给出了答案。

“房地产行业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市场调整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但目前,这个行业最坏的时刻基本上是过去了,不过行业的生态、盈利的模式、发展的模式等等都迎来了调整,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企业都会面临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在这个过程当中,保利主要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以自己最大的确定性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同样在过剩时代,调控时代,保利未来发展的机会在哪里?

刘平也给出了明确方向。

其一、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现在,从总量上来看是足够的,而从结构性的矛盾来看,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作为企业,要想谋求新的发展模式,第一个战略布局就是如何去寻找结构性的机会。保利发展近两年便是如此,公司的投资布局与产品的类型也因此越来越聚焦。”

其二、市场经济决定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问题,房地产虽然牵扯到行业和链条产业比较多,但也还是要看供应和需求的关系,并且这个有效需求不会消亡,现在只是在调整状态。

刘平董事长对行业,对保利的信心,既源于保利这些年实打实的战绩,也值得其他房企反思。

反思一:

我们是否过度担忧行业了,比如担忧规模萎缩等,而大于了对企业自身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做强自己的的担忧。

事实上,连行业规模第一的保利发展、利润王的中海发展,都还在坚定地产开发主业发展,没有大幅度、大力度转型,那么,对比之下,你作为一个规模还在几百亿的中小房企,轮到到你去担忧行业规模和后市萎缩吗?

这显然是过度担忧了。

相反对自己企业模式是否做对,产品是否做强,运营是否高效却担忧不足,关注不足。

事实上,保利在行业持续低迷下,23年销售4222亿,是行业唯一一家过4000亿的房企。同时在2024年前5月,保利继续1313亿冠领行业,比第二名中海地产多出300亿……

显然,保利,短期依旧是遥遥领先、难以超越的存在。

显然,保利的坚定主业,是知行合一的。

反思二:

房地产总量的确过剩了,但结构性机会,机遇依旧大面积存在。对此,老潘拉通几个数据,机会就更明朗了。

看库存:行业狭义库存的确都7.4亿平米,但高库存更多是差房子,同质化房子,过时的房子太多,品质刚需、品质改善依旧大面积不足。

看面积:眼下全国平均房子人均住房面积46平米,绝对值的确很高了,但实际上却是结构性不足又大面积存在。比如深圳人均住房面积21平米,东莞27平米,厦门28平米……中国核心一二线城市人均面积其实严重不足,80%缺乏人居应有的品质尺度。

对比漂亮国、日本都是独栋为主,人均面积是中国几倍。所以,面积也没饱和,结构性不足依旧存在大量改善机会。

看城市:现在房企抱怨市场下行,拿地没好城市,好板块、好地段。但事实上,机遇偏爱认知领先的人。

比如中海就是一线城市的信徒,2023年超千亿拿地金额中一线城市的新增货值占比了60%,而2024年3月,中海上海单盘首开劲销196亿,6月,中海深圳超总单盘劲销100.2亿,笃定重仓一线城市,中海的现金流、去化率赚的满贯。

当然你可能会说,谁都知道一线城市好,但没钱拿啊。

但事实上,抓住非一线城市的结构性机会,特别是关注微观板块、片区的市场缺口的结构性机会,做缺口性,客户真实需要的品质房子,依旧可以实现高去化。这一点最近绿城、美的置业就反复强调过。

比如当下绿城就强调投资更聚焦项目自身的好与坏,即使2024年投资环境是没有好城市,也没好板块,只有好项目。

比如好城市北京、上海、杭州这些优质城市,周边也都有不少项目亏损面很大。反过来,义乌这种三四线城市,现在绝大部分房企都不投了,绿城今年不但投资,而且首开实现了很好的价格,动态净利润率达到13%。而在海南蓝湾小镇的潮鸣苑项目,净利率甚至可以达到24%

同样,在最近与美的置业总裁王大在交流中,大在总就表示:“不要过度关注宏观,真正关注微观片区市场的结构性不足的机会,关注客户真实的核心的需求,而且以极具竞争力且合理的成本优势做出好产品,就依旧能实现好的去化和销售。”

显然,对于房地产的低迷与过剩,不能一概而论;换个角度,从结构性剖开看,往往是不足,是问题,而这些痛点,恰恰也是房企针对性发力和突围的机会。

小结

最后,老潘借用刘平董事长的温馨提示收尾,

送给正在焦虑迷茫的地产人。

“对这个行业,大家还是要多给它一些信心,多给它一点耐心!”

0 阅读:275
评论列表
  • 2024-07-01 23:52

    胡扯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