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斌身份暴露,特务不敢得罪他哥,便打招呼:你弟弟是共产党

烟雨故人桂 2024-12-20 18:33:56

1948年,中共地下党罗广斌的身份被叛徒出卖。他的哥哥是国军中将罗广文,威望显赫。而罗广斌身份的暴露,却让军统的特务头子犯了难,到底要不要抓?抓了怎样处理?这都十分难办。

那么军统特务到底是怎样处理的?而罗广斌又会遭遇什么?

兄弟抉择:亲情与信仰的对决

1948年春日,特务头子徐远举手里拿着一张刚获得的情报,上面清楚的写道:罗广斌,中共地下党成员,其身份已被叛徒供出。

但让特务们进退两难的是,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是蒋介石麾下的一员大将,权势滔天,擅动罗广斌,可能招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这事不能轻举妄动。”徐远举冷冷地扫视着手下,吩咐道,“去问问罗司令,看他怎么处理。”

于是,几个特务便出现在了罗广文的办公室里,并向罗广文递上了一叠厚厚的资料。

“罗司令,请过目。这些资料,牵涉您的弟弟罗广斌。”

罗广文接过资料,细细翻阅,文件详尽记录了罗广斌的地下党活动,还附有叛徒的指证。

罗广文脸色沉凝,良久没有言语。

其实,关于罗广斌的身份,他早有察觉。这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弟弟,虽然性格张扬,却心怀理想,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一直嗤之以鼻。

尤其是近几年,兄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罗广文隐隐感到,弟弟可能走上了一条和家族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不曾深究,也不愿深究。

而今天,摆在他面前的不再是猜测,而是铁证如山的事实。

“罗司令,”徐远举适时地打破沉默,“此事关系重大。我们需要您的指示——如何处置您的弟弟罗广斌?”

罗广文抬起头:“此事证据确凿?”

“千真万确。”

“不过罗司令放心,只要您点头,我们一定保证令弟的生命安全。”

罗广文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是罗广斌的哥哥,也是一位身负重任的国军将领。

他深知,袒护弟弟将会对自己的仕途乃至整个家族带来致命的打击。国民党内部派系争斗激烈,一旦此事被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罗广文更清楚,他的弟弟是怎样的人。罗广斌不会屈服,也绝不会背叛。

“抓吧。”罗广文闭上眼,仿佛下了某种诀别般的决定。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只要不危及他的性命。”

听到他的回复,徐远举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特务们离去后,罗广文靠在椅背上,久久没有动作。

渣滓洞监狱:生死之间的博弈

罗广斌被捕那天,他的家门被突然闯入的特务撞开,面对数个黑压压的枪口,他也只是默默地抬起双手,任由他们将自己押走。

押解他的车一路颠簸,驶向了那座阴森的渣滓洞监狱。

特务将罗广斌推搡进一间窄小的牢房,角落里是一个发黑的马桶,他被扔在地上,铁门在身后重重关上,

特务们对罗广斌很警惕,他们知道,他不仅是一个中共地下党人,还是国民党中将罗广文的亲弟弟。这个身份让他们既忌惮,又愤怒。

忌惮的是,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火烧身;愤怒的是,一个出身显赫的人,竟然背叛了他们的阵营。

初入监狱的罗广斌被刻意孤立,狱卒们不敢用严刑逼供,却又对他保持警戒,试图从他的言行中寻找破绽。

他们不允许他与其他囚犯交流,也不让他获得任何额外的待遇。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严格监视,甚至连每顿饭里的分量都经过精心计算,既不让他死,也不让他活得太舒坦。

然而,罗广斌始终如石般冷硬。特务们对他软硬兼施,起初态度温和,他们带来了罗广斌的父亲,试图劝说。但是罗广斌心中坚定,父亲的劝说也以失败告终。

之后这些特务们又承诺只要他写一份声明退出共产党,便立即释放他,还可以送他回家与家人团聚。

然而,罗广斌冷笑一声回答:“我可以死,但绝不叛党。”

威胁与诱惑无果,特务的态度很快发生了转变,他们试图用心理战击溃罗广斌的意志。

狱卒故意制造噪音,用电筒反复照射他的双眼,甚至深夜突然拉他起来盘问。罗广斌一次次从床板上爬起,却始终保持冷静,他的回答简单而有力:“不知道。”

特务们开始怀疑,这个人是不是铁打的。他们不敢对他动用酷刑,却不断尝试其他方式折磨他的精神。

信念不屈:狱中斗争的高潮

渣滓洞监狱的夜晚沉寂而阴森,对于罗广斌来说,他的身份特殊,既让他承受了更多审视的目光,也让他成为同伴眼中的希望。

刚入狱时,罗广斌与其他囚犯的关系并不和睦,特务们的故意安排让许多人对他心存怀疑。

狱友们看到他没有被严刑拷打,反而能享受所谓的“优待”,甚至有特务有意无意地放风,说他已背叛党组织。一时间,他成了众人议论的焦点,甚至招致了一些人的嘲讽与排斥。

这样的局面没有让罗广斌退缩。他知道,信任不会凭空而来,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

每一次的探视,他都在父亲或哥哥面前表达自己的信念,拒绝妥协。这样的态度渐渐传到了狱友们的耳中,他们也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开始相信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广斌得知监狱里有一些未被特务发现的地下党员。他小心翼翼地通过信任的狱友传递信息,与这些同志建立联系。

通过多次秘密会谈,他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决定在监狱内开展斗争。他们用极为有限的资源,编写和传递革命歌曲与标语,为绝望中的囚犯注入精神的力量。

他们拒绝配合特务的任何审讯,一次,一名狱友被特务带走单独审讯,罗广斌担心他会承受不住酷刑,主动向狱卒发起挑衅,将自己的注意力吸引到身上。

在狱友们的印象中,罗广斌成了一个标杆。他不仅为自己争取时间,也为整个监狱的地下斗争创造了空间。

渐渐地,人们开始以微小的行动表达抗议,或是低声唱着革命歌曲,或是在牢房的墙壁上刻下“革命必胜”的字样。这些细微的抵抗,逐渐汇聚成了一股暗流。

1949年,距离罗广斌被捕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而外界随着三大战役的推进,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也只是强弩之末。

此时的渣滓洞监狱内却是异常惨烈,眼看大势已去的特务们开始对监狱里关押的共产党员进行大肆屠杀。

就在这危难关头,罗广斌对身边相熟的狱卒进行策反劝说。几天后,在策反狱卒的帮助下,他和其他19名幸存的同志走出了那座阴森的监狱。

同年12月25日,罗广文带领麾下两万人在川西起义,直接为我军解放西南扫清了一大障碍。

最终我军成功解放西南,罗广斌两兄弟也成功保全了性命,一家人得以在乱世中重逢。

烈火青春:文笔书写信仰

回到解放后的重庆,他以革命干部的身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工作,然而,过去的经历让他无法平静。

他明白,这些记忆需要被书写下来,成为不朽的证据。他提笔写下了第一个名字:江竹筠。他的手微微颤抖,仿佛重回渣滓洞那冰冷的牢房。

就在这盏灯下,他开始书写那些真实又悲壮的故事。

1957年,《红岩》正式出版,一经问世,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这部作品不仅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更让更多人看到了渣滓洞的黑暗和革命者的光辉。

在时代的长河中,它成了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