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为何能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知道,杨秀清没有学习兵法,他没有这个条件,但贫苦的生活练就了一身军事本领,是环境塑造了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让清朝闻风丧胆。
太平天国“首义五王”,杨秀清出身最寒微,生活条件最差。东王早年所遭受的苦难,不是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可比。
北王韦昌辉,金田富户人家,土地一百多亩,还有许多山头,并兼营铺面,收入来源广泛。金田起义需要的资金,基本都是韦家提供,韦昌辉不担心生活问题。
南王冯云山,小康家庭,可以读书,只是没考上秀才而已。温饱问题,在冯云山看来不是问题;金田起义之前,冯云山已经成家,儿女众多,生活过得去。
翼王石达开,在贵县也是小康之家,土地、耕牛都不少,还做一点小买卖,过得蛮滋润。石达开不如韦昌辉有钱,但比杨秀清强几个档次。
萧朝贵,也是以烧炭为业,比较贫穷,但也比杨秀清强。因为,萧朝贵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在,至少萧朝贵的童年,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与温暖。
杨秀清是什么情况呢?5岁没了父亲,9岁失去母亲,无所依靠。杨秀清的父亲就一个小孩,他没有兄弟姐妹,只能靠同样贫穷的伯父抚养长大,寄人篱下的日子,杨秀清深有感触。
《天情道理书》记载:“乃至贫者莫如东王,至苦者亦莫如东王,生长在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伶仃孤苦,困厄难堪。”
9岁年纪,你们都在干嘛?美好的童年时光,在田野中玩耍,饿了就有父母叫回家吃饭,感受家庭的温暖。杨秀清呢?他必须学会谋生,想办法活下去,即便他还小,却不得不面对。
邓艾曾说:“出身寒微,并非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杨秀清虽然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他也没知识文化,但生存的道理,他是知道了。
如何活下来?杨秀清没有土地,没有铺面,父母也没留下值钱的东西。如此,杨秀清只能融入大环境中,走到平在山,进行烧炭,然后贩卖到广东。
烧炭,是一种什么职业呢?近代之前,木柴是主要能源,是民众取暖、做饭的主要原料。富裕人家,冬季来临时,还可以烧木炭烤火,渡过严寒的冬天。
广西山林众多,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木柴已经足够满足民众需要。那么,为何还要烧炭呢?很简单,服务于广东冶铁业的需要,是佛山的冶铁行业,带动了广西烧炭事业的发展,并培养出一批烧炭工人,对晚清历史影响深远。
说起佛山,你的印象是什么?瓷砖,如今佛山的标签,还有影视剧中的佛山无影脚黄飞鸿。其实,佛山最初的发展,是冶铁业,是古代著名的四大名镇之一。
江西景德镇,瓷器行业发达;汉口,九省通衢,商贸活跃;朱仙镇,以木板年画享誉全国。佛山镇,冶铁行业,质量精美,全国有名。
冶铁,就需要能源,在煤炭稀缺的时代,木炭是主要的能源。可以说,广西烧炭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佛山冶铁业的基础上;杨秀清每天从事的工作,就是满足佛山的能源需要。
烧炭,对杨秀清一生影响很大,不但让杨秀清得到军事上的锻炼,还建造了一帮班底,成为杨秀清在太平天国活动的基本盘。
深山老林作业,披荆斩棘,猛兽出没,绝非一人能搞定。如此,为了顺利完成烧炭工作,就必须结成一个团队,彼此相互配合,将生产与运输、售卖合为一体。
清朝末年,广东、广西天地会起义频繁,土客械斗不断,如何将木炭从广西桂平运送到广州,这对杨秀清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无利不早起,木炭能赚取利润,运输就有风险,盗匪、天地会、团练等都有可能觊觎这笔财富。如此,杨秀清必须要学会跟他们打交道,在交往中,学会了如何去观察人性,从而增加了社会阅历。
再则,烧炭工人还必须团结起来,组建一支武装力量,捍卫自己的利益。要想做到这点,就需要有一位负责人,由他来调配资源,安排各自任务,从而顺利完成每一次交易,并震慑潜在的敌人。
如此一来,杨秀清不但增长了社会阅历,也在运输木炭的过程中,培养出一批实干家,并锻炼了自己的军事素养。要知道,作为客家人,杨秀清也要面对棘手的客土之争,在从事烧炭之外,也要投入必要的战斗中来。
得益于佛山冶铁业,杨秀清这些烧炭工人,还过得不错。但是,随着五口通商的开放,广州没了贸易优势,佛山冶铁业受影响,产量、销量都不如人意,烧炭工人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这是他们参加拜上帝教的重要原因。
烧炭事业,成就了杨秀清,他以烧炭工人为基础,在拜上帝教站稳脚跟。烧炭生涯,杨秀清对人性的了解很深刻,这是他能在冯云山被逮捕时拜上帝群龙无首状态下,表演天父下凡,从而获取太平天国实权的原因。
军事素养,也在烧炭中形成,他学会了如何组织、安排人员,也具备了良好的指挥才能。再则,孤苦伶仃一人,无所依靠,却也无所畏惧。如此,杨秀清行军打仗时,既能灵活应对战局变化,又能把握机会,全力以赴,放手一搏。
杨秀清、石达开都是太平天国名将,由于出身不同,作战风格差别明显。石达开小康之家,不会轻易去冒险,不敢放手一搏,犹犹豫豫,多次贻误战机,最终栽在大渡河。杨秀清一无所有,该断则断,行军打仗从不拖泥带水,故而能将太平天国军事推向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