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数百万年了
滚滚江水
不远万里
奔赴而来
又扬长东去
唯有那片后来被叫作
龙蟠矶的礁石
和那座后来建起的观音阁
立在时间的洪流里
地老天荒
▲侯刚峰 摄
大江千年的光影
流转着江畔的金戈铁马和人间烟火
“隆隆起于江心”的石上台阁
在百转千回的守望中
孕育着、淬炼着
充沛着、激扬着
鄂州这座古城的
精神风骨和独特气质
江水汤汤
浪涛拍岸
梦回千年
当时明月在
▲侯刚峰 摄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ròu)
翻开新石器时代的初页
5000多年前的雨台山、吴家大湾……
已经有了先民的足迹
他们狩鹿捕鳄
开榛劈莽
长江和云梦泽孕育了
生生不息的原始村落
刀耕火种照亮了
上古樊国的第一缕文明之光
鄂王城阙烟苍苍
鄂王宫殿波茫茫
遥望鄂国、鄂邑、鄂县……
湖北之根深深扎在
1600年的鄂风楚韵里
熠熠铜镜照见了当时
最先进的冶炼技术
熊渠拓疆
熊红建都
楚国开始崛起
鄂君子晳在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
《越人歌》里放缓了行舟
鄂君启持通商节符
带领浩浩荡荡的商队
通往华夏大地
屈原“乘鄂渚而反顾兮”
是为了向故城的先王倾诉么
武昌鼎据
实为帝里
穿越三国的刀光剑影
在龙蟠矶的龙吟声里
看吴王孙权易“鄂县”为“武昌”
成就“以武而昌”一代霸业
作为59年的王城、首都、陪都
武昌城一度被推向历史舞台的中心
自此到民国元年(1912年)
武昌城跌跌撞撞走了1700年
武昌鱼优哉游哉到了今天
故人杨执戟
春赏楚江流
走过文治武功的高光时刻
陶侃、王羲之、慧远、葛洪
李白、元结、刘禹锡、苏轼
苏辙、黄庭坚、岳飞……
一大批风流人物驻足观音阁畔
他们植柳于官柳
问道于葛山
和诗于庾楼
隐居于退谷
寻梅于西山
石刻于怡亭
……
一串串足音像绵延的种子
根植了鄂州的千年文脉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江水流过战火纷飞的近代
在那场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里
彭楚藩等一群从观音阁畔走出的先驱
以身许国
建党初期的50名党员里
范鸿劼与李大钊一同就义
刘伯垂第一个将共产主义火种
传播到湖北
贺龙、彭德怀也为这片土地
撒下了红色的种子
大风泱泱
大潮滂滂
拨开疫情的阴霾
看今朝
大飞机满载着春天的故事
和新时代的梦想
从观音阁上空飞过
向云端
……
白衣苍狗
风流云散
见证了从时光深处走来的古城
观音阁像生动的注脚
深邃厚重的
英雄热血的
灵动浪漫的
开放包容的
……
都是鄂州
峭壁起江心,层台水面浮
岂堪龙久卧,但见石长留
云影轻帆处,桡声夜渡头
问津何处是,一柱砥中流
洪流打磨出的“精绝古阁”
要用洪荒之力打开它的前世今生
《武昌县志》等史料只言片语中记载
宋代龙蟠矶上便有了寺庙
再往前的历史难以考据
较详实的记载是从元代开始的
元至正五年(1345年)
当时武昌县的长官、蒙古族人
达鲁噶齐铁山
在原来的庙基上督修建阁
名“大士阁”“龙蟠矶寺”
后来又叫“观音阁”
“观音阁,观音阁,随水涨,随水落”
从祖辈传下来的民谣里
藏着神鳌背阁、伏波安澜的传说
寄托着百姓平安度过水患的美好愿景
近年
每到汛期
“700年屹立不倒”的观音阁
就会在网上雄起
“网红阁”“坚强阁”“最牛钉子户”
盛名在外
▲侯刚峰 摄
与其说观音阁是不倒的神话
不如说是同长江一样久远的龙蟠矶
给了它足够的底气
是千百年来一次一次的
迭代重修成就了今天的无坚不摧
明弘治元年(1488年)
明嘉靖六年(1527年)
明嘉靖十年(1531年)
清同治三年(1864年)
光绪三十年(1904年)
民国二十年(1931年)
当时的知县、僧人、士大夫、商人
纷纷募财重修、扩建
观音阁在逆流中不断升级
▲侯刚峰 摄
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分别于
1954年
1982年至1985年
1996年
1998年
拨款重修
特别是2015年
在修缮观音阁本体
配置安防、消防、水电
防雷、工作用船等
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了近800万元
2022年
有了数字化新技术手段的加持
观音阁三维空间信息得以永久性保存
有了“结界”的观音阁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侯刚峰 摄
历史上
每当狂风巨浪席卷而至
观音阁多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或断壁残垣
或片瓦无存
像剪不断的脐带
它的每一次历劫
都与沿岸百姓的安危相连
曾经水漫楼阁时
“江湖汇为一,舟行城中”
官员临阵逃脱
百姓尸横遍野
▲侯刚峰 摄
如今
哪怕洪魔卷土重来
观音阁中流击水
长江大堤红旗猎猎
众志成城力挽狂澜
大水数过“鄂州”而不入
悻悻东流去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无数次的洪难
间或的兵祸、火灾
一次次损毁
一次次重建
历尽千帆的观音阁
像归来的少年
赤子之心
风华意气
尽在眼角眉梢
有形的建筑已经升华成
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的精神家园
融入了鄂州人的血脉
历久弥新
大江之半石嵯峨
石上楼台荡碧波
如今的观音阁不再有修行的道士
不再有祭拜的香火
不再有登阁的游人
……
它无声地立在那里
就自成一道长情的风景
从巴蜀流向吴淞口的江水
唯有一阁与它演绎着初见的传奇
1956年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赋予了它
“万里长江第一阁”的美誉
▲侯刚峰 摄
历经几代兴废
它依然保留着原始的模样
受水面的弧形挡水墙
阁内的镂空墙体和排水洞口
继承了古代对流体力学的奇妙运用
电影《长江图》里观音阁的镜头
和《鄂州观音阁》邮票的发行
让观音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官宣
让它的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等价值
进一步彰显
▲侯刚峰 摄
它矗立江心,坐东朝西
枕鄂州,望黄州
总面积300多平方米
长24米,宽10米,高14米
基座以条石垒成,厚1米余
▲侯刚峰 摄
古往今来
星夜兼程的船只过境
远远就能望见江面上
这座醒目的标志性建筑
从而绕阁而行
既避免了触礁
也精准了定位
观音阁俨然成为“黄金水道”
独一无二的航标
▲邱良明 摄
漫步江畔
吹过观音阁吹过的风
看看与观音阁擦肩而过的江流
早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而每逢汛期或旱季
观音阁熟悉的身影
就成为了比水文记录
更生动直观的天然标尺
看它是水涨船高
还是水落石出
是防范应对
还是高枕无忧
老百姓悬着的心有了底数
龙蟠矶托起的一亭三殿一楼
阁外是观澜亭
一进纵向三楹的正阁里
分别为祖师殿、观音殿、老君殿
前两殿的南墙外为纯阳楼
与三殿组成一个整体
殿中道友居多
而阁的名字却叫“观音阁”
道教与佛教、儒教
和睦相处了千百年
东方朔、观音、太上老君、吕洞宾……
各界“大佬们”讲经论法
其乐融融
▲邱良明 摄
观音阁飞檐如牙,回廊如腰
青瓦白墙,红栏朱台
小巧精妙,随水沉浮
朝夕各异,四时不同
▲邱良明 摄
在大多数天朗气清的日子
它闲看云卷云舒
漫观船来船往
大方地迎接
从鄂黄大桥升起的第一缕阳光
把落日熔金送给
樊口公园的“橘子洲头”
当月上武昌楼
又满载一“阁”星辉
和着巍巍西山、漾漾澜湖
和着万家灯火
在斑斓的梦里摇曳
▲吴伦 摄
大江流日夜
慷慨歌未央
回头看
观音阁
踏过千重浪
已过万重山
向未来
在水一方
嘉木争华
鄂州入画
文字 | 吕雪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