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时候我们迷失在了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被内卷的工作折腾得毫无踹息的机会,面对很多无能为力的东西,变得疲惫而又冷漠。
人生实苦也正因为对于生活的不满意,让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也忍不住开始抱怨。抱怨自己的出身,抱怨老板眼瞎,抱怨命运不公。大部分普通人的欲望也被唤醒,一心追求物质的名利生活。
而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又有很多人扛不住压力,和人生的落差,选择走上了不归路,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我们普通人就算是没有一切外在的名利物质,却有一样是即使用金钱多不一定能够买来的东西。
那样东西就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无论用什么外在的名利和金钱都无法换得的,真正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因此当你的生活不如意时,心力憔悴之时,不妨就停下来,歇一歇,为自己拥有如此强健健康的体魄而庆幸。
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连最起码的身体健康都不曾拥有,人生一片灰暗,却硬是靠着坚强的信念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1955年,山东省文登市的张家出生了一个可爱灵动的女婴。父母感恩于这个女婴的到来,为家里添加了很多的欢声笑语,为其取名叫做张海迪。
张海迪的父母对于孩子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看到可爱的女儿,只期盼她可以健康无忧,快乐幸福地长大,追求自己的人生。
张海迪在这样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中,性格也活泼开朗,身边有一群小伙伴。这样的日子无忧无虑,过得飞快。
转眼就到了张海迪上幼儿园的年纪,张海迪很喜欢去幼儿园。她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很有学习天赋,并且热爱学习。
班里每次教授新的算术知识,张海迪总是第一个学会的,并且帮助同学一起学习。
如果日子就这样平淡但是快乐无忧地过下去,就没有以后的苦难。或许张海迪也会像大多数同龄的女孩子一样,认真努力地学习,考上心仪的大学,让父母感到荣耀,开启平凡但是属于自己的一生。
不过似乎老天爷在冥冥之中要考验张海迪,为其设置了很多门槛。就在张海迪准备进入小学前夕,突如其来的噩耗击垮了这个家庭。
因为身体的疼痛,张海迪的父母带她去看了医生。诊断的结果却令所有人大吃了一惊,小小年纪的张海迪竟然得了非常严重的疾病—脊髓血管瘤。
这种病症很少出现在幼儿阶段,张海迪可谓是十分倒霉。即使现在张海迪的病症是良性的,但是这类疾病的并发症非常多,加上张海迪小小年纪,很难预测病症会发展成何种程度。
张家自此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海迪的父亲成日里愁眉不展,母亲则是经常止不住地哭泣难过,都祈求女儿的病症可以变好。
张海迪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她生性乐观,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生病而如此难过,在病痛之余,还出声安慰自己的父母。
自强不息不过老天爷却并没有因为张家人的悲伤而轻易地放过张海迪。张海迪的身体随着时间推移,并发症越来越多。
一开始她只是感到身体疼痛,到后来双腿开始慢慢变得僵硬,无法动弹,甚至只能躺在床上,靠别人照顾。
不久张海迪就变成了高位截瘫,此时的张海迪原本应该去读小学,过着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如今却只能瘫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度日。
父母为了可以让张海迪接触外面的世界,不至于被困在家里这狭小的空间里面,特意为她购置了一辆轮椅。
张海迪虽然年幼,但是心里也清楚,她再也无法直立行走,跑跑跳跳,和小伙伴们追逐打闹,甚至都不能一起玩耍,也不能去学校读书学习。
这样巨大的变化,即使是对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巨大打击,何况是对这么一个原本对待世界和未来充满好奇的孩童。
张海迪的性格也随着身体的变化和病痛的折磨而发生了变化。她不再爱笑,也不再活泼开朗,喜欢说话。渐渐地她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即使别人和她说话,也是躲躲闪闪,不愿意回答。
在家里的时候,如果父母提出想要推着轮椅带着张海迪出去走走,逛逛。张海迪的反应也会变得很激烈,她不希望别人看到她坐在轮椅上的模样,一听到出去就开始不停地乱扔东西,大哭不止。
张海迪也陷入了深深地绝望,总是询问父母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后要怎么办。
不过即使成日里沉浸在悲伤之中也是毫无意义,为父母徒增伤悲。时间一久,张海迪看到父母比自己还要难过,不免为自己的人性自责。
家长也笼罩着深深地阴云,为了让父母不再因为自己的事情如此悲痛。张海迪反倒是开始安慰父母,她也开始自己心灵上的自愈。这一场战斗,除了自己治愈自己,别无他法,也不能自怨自艾地活下去。
张海迪不想就这样躺在床上度过一生,她渴望学习,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或许读书可以带给她不一样的广阔世界。因此张海迪开始转变,她让父母为其买一些书籍,包括小学的教材。虽然不能够去学校学习读书,但是她可以在家里学习。
父母将小学课本和中学课本都买了回来,还为其购置了很多课外书。张海迪开始了自己的艰苦卓绝的学习生涯。
她天资聪明,并且十分热爱读书,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坚持,不但克服了身体上的不便以及疼痛,并且在学习上远超同龄人,学习成绩出类拔萃。
张海迪也凭借努力和勤奋学会了德语,英语以及日语,可谓是十分具有语言天赋。正因为通过书本接触了外面的大千世界,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许多像她一样形形色色的人,让她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张海迪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从一个需要别人同情并且帮助的弱势群体,开始想要变成可以帮助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遇到爱情在张海迪25岁的时候,她得知很多山东偏远山村的人们,因为贫困,无钱治病,很多时候即使有病也只能硬扛着。
因此有些小病也逐渐恶化,成为不能治愈的大病。为了可以帮助这些人,张海迪开始钻研中医,她想靠着自己的力量,去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村民,这些生活在苦难里的人。
自学医术自然十分困难,很多东西并不是单单靠着医学书籍就能融会贯通,需要老师和实践。
因此,张海迪为了尽快的掌握医术,用自己的身体实践,反复的在自己的身上扎针,寻找准确的穴位。
学有所成以后,张海迪又开始自费购买了一些医疗器械,开始了乡村治病之旅。20岁的张海迪也完成了人生的蜕变和精神的升华,她的生活也重新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除了帮助这些贫困的病人,张海迪还会为贫困儿童捐赠书籍和衣物,并且会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成为这些人生命里的一束光。
张海迪在闲暇之余,还翻译了16本外国名著,并且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年轻女孩的存在,也都将她的精神奉为“张海迪精神”,号召大家学习这种坚强不屈和勇往直前。
被张海迪感动的人中还有一位叫做王佐良的老师。他通过《人民日报》的刊登,知道了张海迪这位乐观并且坚强的女孩,内心大受震撼。
王佐良托人找到了张海迪的地址,为其写信,诉说自己内心的触动和感受。这一次通信没想到也是两人爱情的开始,从一封信到无数封信。
两人在信里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虽然不曾见面,却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深知对方内心的想法,也是对彼此最为熟悉的陌生人。
渐渐地在这通信过程中,也触及了对方的灵魂深处,成为彼此依恋的朋友。在通信两年以后,两人的心灵也越走越近。
但是张海迪却深深地明白,以她目前的情况,和任何人几乎都不可能有未来。她也不想成为王佐良的负担,因此将自己的爱情隐藏起来。
可是真正的爱情和缘分不会因为任何外在的原因而无疾而终,王佐良对于张海迪也产生了难以言喻的爱情,并且提出了想要见面的提议。
张海迪虽然犹豫,却还是答应了这位将近两年的笔友。或许有时候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也是对于自己的交代。
所以张海迪也将这次初次见面,视为最后一次见面。但是第一次见到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王佐良并没有嫌弃,反倒是第一时间表白,让她很感动。
两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虽然面对家人的反对和重重困难,但是两人依旧是坚持携手前进。
1982年,两人没有举办婚礼,也没有宴请客人,只是举办了简单的仪式,就走到了一起。
或许对于张海迪和王佐良而言,生活中有彼此足矣。两人约定不要孩子,现在是王佐良全心全意地照顾妻子,等到两人老了,就一起去养老院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