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民俗收藏传承千古之美

展示河北魁力 2024-10-26 04:26:53

那些千古民俗之美,除了极少数自然遗留,一部分则通过民间收藏得以完美留传,滋润我们的成长记忆,感染我们的民族情结。

在太行山东麓,藏着一个山水俱佳的风水宝地——三山溪谷。从邢台路罗高速口下来,远远望去,桑格垴三峰倩影耸立;近前,路罗川溪谷流水淙淙。依山傍水,新建了这座农耕文化园,青砖黛瓦,墅院有序,数千平的博物馆和一条“太行老街”内,收藏陈列着上万件极具邢襄文化特色的老物件。

邢台,历史上为邢国、襄国,五朝国都,与鲁国皆为周公的嗣国。鲁国为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封国,邢国则是周公四子靖渊的封国,两个兄弟国皆是严格按周礼之制,因此,邢台自古便是礼仪之邦之典范。《顺德府志》记载:“邢州土厚水甘,人物产于其间者多实少浮,民俗淳厚,人心古朴。”“男勤耕稼,女修织纫,急公后私,尚于周恤,燕赵慷慨之风犹存。”在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邢襄大地哺育了勤劳、智慧、刚毅、果敢的民族属性,同样也创造出灿烂的邢襄文化,这从三山溪谷绚丽多彩的藏品中得以完美展现。

三山溪谷的藏品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大都表达了以“男勤耕稼,女修织纫”为主题的精神内涵。从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品,从建筑装饰到文化艺术,从医药到军事,各种陶瓷、玉器、铜器、名石、书画、钱币、票券、徽章、杂项等五花八门。如近代各种牌匾的收藏,文字内容较多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孝悌忠信和诗礼传家的儒家思想,还有杏林世家、官宦大家牌匾等。除此之外,还有反映家族宗祠石碑文化,以及邢台特有的宫廷礼乐、佛教文化、武术文化、玄学文化等。

最能勾起我们记忆的是近现代农耕农具,如打粮用的扇车,内部结构科学,制作工艺繁杂,没有一点铁具,却将整车牢固,以致很早时期就实现了秸秆和谷粒的便捷分离。还有耕种用的三脚镂,牛马车具,以及灌溉庄稼用的如长蛇阵般的水车翻斗,生活取水用的三体辘轳。这些民俗用品,无不以高超的技艺和别具一格的设计,悄然诉说着往昔岁月田间耕种的悠闲与舒适。

还有那些代表古建筑装饰工艺的砖雕、木雕,精美绝伦的木床,无论阳刻、阴刻还是镂空雕花,均凭借细腻流畅的线条,栩栩如生地传递着先人的审美情趣和超凡的手工技艺,即使现在先进工艺也很难打造出如此精美水准。

最令我震撼的是两辆古战车,四个硕大的轱辘,轮框严丝合缝地镶套着一指厚铁箍,尽管木轮外表已经腐朽,其内里的木质仍坚硬如石。这是古代用于攻守的两种战车,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屯守并载运辎重,车体硬木板结构,由两匹马或四马驾挽。

文献记载,木战车在我国夏朝就已出现,到近代一直是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战车木体宽大而又牢固,更有精湛的炼铁工艺。它历练战火的洗礼,水土的侵蚀,岁月的沧桑,却经久耐用,到现在铁箍仍坚挺不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车轮的作用。精美的战车一下就让人联想到遥远的战争,可就这么精致的战车仍没能挡住外来民族的金戈铁马,更没有挡住国外列强的坚船利炮。

藏品中还有两辆令人津津乐道的华美马车,车身遍体的镂雕花艺,彰显着大户人家的富贵与大气,被大家戏称为“古代的劳斯莱斯”。

一件件精美的老物件,既陌生又熟悉,既古老又新奇,它们虽不能开口说话,却生动地诉说着曾经的烟火人间。我们在深深感慨这些真实记录并代表着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结晶的老物件同时,更是敬佩收藏着执着坚守传统、坚定追忆历史的大爱情怀。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历史老物件的收藏与研究。这些韵味无穷的藏品,不仅反映了收藏者的乡愁情深,也符合了当下社会返朴归真、慎宗追远及永恒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民俗文化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由远古而来,向未来而去,生生不息,它既是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又是一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透过这些沉静安逸、又或热烈奔放的面孔,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方水土,见证先辈的生活,看到人类发展蓬勃涌动的活力。从这些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中,我们还能通过文化差异,找到和谐共生的人类主题,这大概就是民俗文化的经典魅力。

民俗收藏以其美学经典传承历史,留住历史,留绝美于后世,同时还为当代旅游文化增加了特色与内容,这也是民俗收藏无论在民间还是官方都有着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民俗收藏,不只是收藏者的精神家园,也是全民族的整体情感记忆,其背后所蕴含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吕鹏程

0 阅读:0

展示河北魁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