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将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外长王毅将亲自到访日本。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这是日本外长岩屋毅访华后,中方最高级别的回访。然而,王毅此行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背景——就在韩国外交部公布会议消息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透露,日本计划在九州部署“改良版”的12式陆基反舰导弹。这一导弹的射程可达1000公里,覆盖中国东南沿海经济核心区及军事基地,被日媒明确称为“专打中国导弹基地”。
日本此举显然是为了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试图通过强化进攻性武器形成对华威慑。改进后的12式远程导弹不仅具备隐身设计,还能灵活调整攻击路径,大大提升了日本的远程打击能力。日本共同社甚至表示,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这些导弹将显著增强日本的震慑力。日本的这一部署计划效仿了美国的“远程精确打击”战略,旨在向美国展示其盟友价值,换取更多的安全承诺。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毅外长的访日行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只宣布了与日本外长岩屋毅会面的消息,但九州部署远程导弹一事很可能会成为中日讨论的焦点之一。此外,日本前防卫大臣石破茂一直希望访华,此次也可能借机与王毅外长碰面。石破茂近期因未能推动中国解除对日本海产品的禁令而受到日本国内的批评,他对此表示歉意,并承诺将竭尽全力推动此事。有分析认为,不论石破茂是否与王毅外长会面,日本要求中国解除禁令的诉求一定会被传达。
日本试图通过“对话”姿态换取经济利益,同时通过军事部署测试中国的反应。这种军事挑衅与经济示好的并行策略,本质上是日本既想维持对华贸易利益,又企图在安全领域压制中国。然而,中国已明确表示,日本的军事扩张威胁地区安全,并要求其“深刻汲取历史教训”。日本计划部署远程导弹,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例如,韩国可能加速“萨德”系统的升级,朝鲜可能强化核威慑,进一步破坏东北亚的稳定。
关于日本海产品禁令,中国表示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中。如果水产品没有问题,中国也会如约解除禁令。然而,从日本目前的态度来看,似乎并没有与中国做生意的诚心。日本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帮美国施压中国,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算盘未免打得太响。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国家安全与主权不容妥协。日本若想真正改善对华关系,必须停止军事挑衅,而不是一边“递刀”一边“要钱”。
国际社会的警惕与期待国际社会也需要警惕日本重蹈历史覆辙,推动其回归和平发展道路。日本在二战后的和平宪法框架下,曾长期奉行“专守防卫”政策。然而,近年来日本的军事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强化其进攻性军事能力。这不仅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构成了挑战。中国呼吁日本深刻反思历史,避免再次走上军事扩张的老路。
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中日关系的发展始终受到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尽管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安全领域的摩擦却不断加剧。日本在军事上的步步紧逼,使得中日关系的改善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希望通过对话与谈判,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但前提是日本必须停止一切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军事行动。只有在此基础上,中日关系才能真正走向稳定与繁荣。
总的来说,王毅外长的此次访日,既是对日本外长访华的回访,也是中日两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一次重要外交互动。然而,日本在军事上的挑衅行为,无疑为这次访问蒙上了一层阴影。中日关系的未来,取决于日本能否在军事与经济之间找到平衡,以及能否真正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