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应美国防部长威廉·佩里之邀,时任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率团访美。
面对远道而来的中国代表团,美方接待人员却存心“刁难”。
面对美方的刁难,迟浩田并没有恼怒发作,反手一个举动震慑全场。
迟浩田究竟做了什么?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呢?
试试就试试,一发上靶!1996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威廉·佩里邀请中国国防部部长迟浩田访问美国,出于国家战略形势考虑,迟浩田接受了美方邀请。
当年12月率团前往美国进行访问,与威廉·佩里和白宫安全顾问安东尼·雷克进行了会晤见面。
在华盛顿例行访问过后,为了让中国代表团见识一下美军的兵精器利,美方还邀请了中国代表团参观访问美军最大的装甲兵基地——胡德堡。
当时我军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近距离参观访问这座久负盛名的装甲兵军事基地,无疑可以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不少宝贵借鉴经验。
在中国代表团参观基地时美军也是“炫耀”的拿出了先进装备,让中国代表团近距离参观体验。
在美军展出的装备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见迟浩田一行人对M1A2坦克驻足许久,负责接待的美国军官心想这下可算让中国代表团见识到美国的装备先进了。
随行的美国军官认为迟浩田此时已经年过六旬,对于军事技能应该早已生疏,抱着让中国代表团当众出丑的心态,故意提议让迟浩田当场试射一发。
面对美方毫无由来的故意“刁难”,早已久经战阵的迟浩田并没有愤怒,也不做推辞而是当场应下,随后便移驾前往靶场。
坦克开上颠簸不平靶场后,迟浩田根据此前翻译介绍的内容调校好瞄准仪器,随后操纵仪器将准心对准炮靶,在确认一切运转良好后扳动击发开关。
随着炮口发出“轰”地一声巨响,炮弹卷起一阵尘埃后迅速飞向目标。
就在美国军官震惊迟浩田居然来真的时,对基地人员汇报道,“距离1500米,一发上靶!”
在听到迟浩田竟然一发上靶后全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原先等着看人出丑闹笑话的几位美国军官,也不禁被迟浩田这一精彩的表现折服。
迟浩田走下坦克后,美国军官们立刻围上来表达敬佩。
对于美方人员的盛赞,迟浩田谦虚地回应道,“是因为你们的炮好,所以我才能一发上靶啊。”
之后中国代表团又有几人相继自告奋勇坐上坦克试射,也都打出了一发命中的好成绩。
中国代表团非但没能让心怀鬼胎的美方人员如愿看笑话,反而在美国最大的装甲兵基地打出了中国装甲兵的风采和气势。
而迟浩田的这一举动也是震慑在场的所有人。
战场上的孤胆英雄其实和我军其他伟大将领一样,迟浩田也是一位从战火中走来的铁血军人。
1944年迟浩田参加民兵赶上了抗日战争的尾巴,真正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则是在解放战争开始后。
起初由于年纪小再加上迟浩田在学校里读过几年书,所以组织领导出于爱护尽量让迟浩田远离战场一线干些文书工作。
年轻的迟浩田虽然理解组织领导的良苦用心,但是在一心立志杀敌报国的满腔热血下最终还是走向了战场一线,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
在解放上海时,由于上海作为远东大都会城市的重要性,陈毅指示我军不仅要拿下上海,还要尽量减少战斗中对上海造成的破坏。
为了寻求尽快解决战斗降低我军伤亡的对策方案,当时还不到20岁的迟浩田主动请缨深入敌后探查敌情。
面对敌人在四行仓库设置的桥头阵地,迟浩田带领两名战士从地下水道一路摸到四行仓库门下,并乘着夜色顺利敲晕两个敌军哨兵。
在从两个哨兵口中了解此处敌情后,迟浩田并没有急着回去汇报情况,反而当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仅凭自己和两位战友三个人就拿下这处阵地。
为了不让敌军发现己方虚实,迟浩田没开灯就冲进国军营房掏出枪指向正在酣睡的国军大喊道,
“不许动,谁敢动就打死谁!”
当时光线昏暗,营内敌军看不清几人人影,顿时便炸了锅,不少人贪生怕死举手投降。
在混乱的人群中迟浩田看到一位上校军官向自己走来,于是便抢先一把揪住那个上校衣领拿枪指着他威胁道,
“快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不然我先崩了你!”
那名军官倒也是个贪生怕死之辈,碰上这种以性命相要挟的情况当场吓破了胆让手下士兵们缴枪投了降。
迟浩田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便俘虏了上千敌军还拿下了敌人在上海的关键桥头堡阵地四行仓库,为我军解放上海立下了重要功劳。
担任迟浩田所在部队军长的聂凤智将军在得知如此壮举后,当场就给迟浩田起了个外号“迟大胆”。
朝鲜战争爆发后,迟浩田加入志愿军入朝作战。
初来乍到的迟浩田入朝第一战就碰上了一块“硬骨头”——美军劲旅陆战一师。
在等待攻击发起时间,迟浩田与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天气下与恶劣天气和环境作斗争。
为了防止严寒冻坏四肢,迟浩田想起此前父辈传授的闯关东经验,教战友们用雪搓揉皮肤来抵御严寒。
战役发起后,为了防止美军逃脱,当时已经担任营教导员的迟浩田再次主动请缨带领一个加强排穿插占领美陆战一师的高地,阻断敌军南逃之路。
在上级批准计划后,迟浩田带着战士们以疏散队形躲开敌军火力杀伤一路猛冲猛打,直到与友军在敌后会师。
此战中迟浩田率领战士们夺下美军四座高地,歼灭一倍于己的敌军并缴获不少武器装备。
战斗结束后,兵团司令部起草了一篇《两英雄联袂出击,连下敌军四个山头》的报道向全军宣传迟浩田等人的壮举和勇略。
二次授衔时最年轻的上将1955年开国授衔时,迟浩田清楚自己没参加过长征,所以在申报军衔时拒绝了上级申请少校均线的建议,退而求其次申请了大尉军衔。
但是一直将迟浩田表现看在眼里的上级领导,认为迟浩田无论是能力还是战功都值得一个少校军衔,决定打报告破格为迟浩田申请少校军衔。
于是就这样迟浩田成了新中国最年轻的一批少校军官。
在历史转折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的迟浩田亲自前往唐山驰援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面对灾区余震不断、灾情严重等问题挑战,迟浩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组织人手就地开展救援行动。
在奋斗多个日夜后终于唐山灾区各项秩序迅速得以重建,恢复重建工作也因此得以顺利实施。
救灾工作初见成效之际,还没等迟浩田从多日劳累中缓过气来,突然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又让迟浩田连夜前往北京接管人民日报。
在人民日报工作的一年时间中,迟浩田以笔为剑,用犀利的文笔,一直致力于扫清社会不良风气。
1987年邓小平指名迟浩田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面对如此重任迟浩田一开始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想拒绝任命。
但是在老首长聂凤智一通“革命不是升官发财”的教育下,迟浩田最终还是接下了总参谋长的重担。
1988年,我国重新恢复军衔制度,在这次授衔的名单中,59岁的总参谋长迟浩田被授予上将。
是将军,也是外交官迟浩田在国防部工作时,我国正处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开拓外交新局面的关键时期。
迟浩田不仅要操心军队建设,也少不了做对外工作。
今天回过头来翻看迟浩田担任国防部长期间的《解放军报》,就会发现对于当时的迟浩田来说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国访问团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除了互相增进友谊的友好交流外,迟浩田也经历过许多次或明或暗的摩擦冲突。
2001年4月1日,震惊世界的南海撞机事件发生,我国英雄飞行员王伟在此次撞机事件中牺牲。
面对美方对所负责任的百般推脱和强词夺理,迟浩田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必须为其行径向中方道歉赔偿。
在看望王伟的遗孀阮国琴时,面对中外记者递过来的话筒,迟浩田强硬地说道,
“这次撞机事件完全是美方造成的,美方想推卸责任是不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不答应!美方这种强词夺理、 霸气十足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迟浩田此番言论被转载到国外后,海外媒体纷纷评论认为中方言论过于严厉甚至可以堪称出格。
但是事实证明,若非中方的严厉措辞和坚定立场,一向横行霸道惯了的美帝国主义又怎么会甘心低头认错道歉呢?
还有一次迟浩田接待日本代表团时,几轮对话后日方人员话锋一转开始谈论历史问题。
面对日方人员拿中国人民的苦难伤疤说事的行径,作为抗日战争亲历者的迟浩田心中顿时感到一阵不悦。
但是碍于场合又不好把话说得太难听,于是便想了个招说,
“其实我有今天的成就还要感谢你们日本人啊。 ”
对于迟浩田突如其来地“道谢”,日方人员是既摸不着头脑又心中暗暗窃喜,于是连忙追问原因。
发现日本人已经上钩后,迟浩田不紧不慢地说道,
“我本来只想读几年书就去乡下教书的。可是因为你们日本人入侵中国,屠杀我的同胞,逼得我不得不参军打仗,所以我才成了上将,当上了国防部长。所以说没有你们日本人,哪来我今天的成就呢?”
听到迟浩田暗讽日寇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原本神采奕奕、眉飞色舞的日方人员顿时都低下了头不再口出狂言。
正如迟浩田常常告诫自己的那样,
“我的形象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国有国格,人有人格,军有军格,不能因为我的一举一动使我们的国家、军队有一丝一毫的损失。”
所以无论何时,迟浩田都端正自己的形象、言行,将国家放在首位。
而对于自己的功绩,迟浩田也从不主动提及。
退休后,当听说有关部门要为他写传记,迟浩田拒绝道,
“像我这样的人,平常得很,在全军数以万计,还写什么呢?”
结语在6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迟浩田先后7次负伤、3次患重病,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可在他看来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个幸存者,从没想到能活到今天。
迟浩田戎马生涯六十年,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见证了新时代人民军队走向现代化。
不仅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立过功勋,也曾在外交场上用自己坚定的立场与智慧维护祖国尊严与利益。
迟浩田不仅在岁月洗礼中成就了自己,也用一个革命军人的信念和奉献为我军浇筑了强军之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