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报恩
上海 东建中
在岁月的长河中,泛黄的史册里,曾记载着这样一段奇事。往昔,有一人无端遭仇家处心积虑地构陷,蒙冤入狱,彼时的他,恰似风雨中飘摇的孤灯,命悬一线,只待那无情的问斩之日。
某一日,牢房的昏暗角落,这人正默默用餐,不经意间,一只蝼蛄闯入他的视线。只见那蝼蛄,于地上绕着他的周身缓缓徘徊,身形孱弱,神情萎靡,似被饥饿折磨已久。他本就心怀悲悯,见此情景,心底的善良瞬间被触动,犹如春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于是,他轻轻将手中饭食分出些许,宛如赐予世间生灵的一份恩泽,递与那蝼蛄。

次日饭时,宛如守约而来的老友,蝼蛄如期而至。此人惊讶地察觉,蝼蛄竟似在一夜之间有了长大的迹象,那小小的身躯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他心中一暖,又大方地分食给它,每一粒饭食,都仿佛承载着他与蝼蛄之间那逐渐深厚的情谊。
此后的日子里,蝼蛄如同忠诚的伴侣,每日都准时光临。随着时光的流转,它的身形如破土而出的春笋,日益增大。十余日转瞬即逝,那蝼蛄竟已大如小猪,周身似有一股神秘的气息萦绕。
此人心中已然明了,这蝼蛄绝非凡物,定是修炼成精的灵物无疑。当下,他满心忧虑,试着向蝼蛄倾诉心中的悲苦:“我遭奸人陷害,如今命若悬丝,深陷绝境,你可有法子,救我脱离这万劫不复之地?”
未曾料到,那蝼蛄竟如通了灵智一般,微微点头,似是给予他坚定的承诺。
当夜,夜幕如墨,万籁俱寂。蝼蛄如暗夜中的精灵,悄然现身。只见它猛地发力,一口咬断了这人身上那象征着束缚与苦难的沉重枷锁,发出清脆的声响,仿若打破黑暗的前奏。紧接着,它在墙上如疯如狂地奋力咬噬,宛如开天辟地的盘古,每一口都用尽全身力气,不一会儿,便咬出一个硕大的洞,洞口仿佛通往新生的希望之门。随后,蝼蛄在前轻盈地领路,步伐坚定而有力,此人则紧随其后,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二人一同向着那莽莽深山奔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时光悠悠,如潺潺流水,悄然流逝。多年之后,这人的冤情终于得以昭雪,恰似乌云散去,阳光重现。他怀着复杂的心情,重返那阔别已久的家园。回到家中,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郑重其事地设下蝼蛄的牌位。每逢时节,他必定身着素衣,怀着一颗虔诚至极的心,精心准备祭品,毕恭毕敬地祭拜,以报答当年蝼蛄那生死攸关的救命之恩。每一次祭拜,都仿佛是在与那段传奇的过往对话,让这份跨越物种的恩情,在岁月中永恒流传。
感恩蝼蛄,善念之光
古往今来,感恩的故事如璀璨星辰,照亮着人类情感与道德的天空。而那则关于蝼蛄的古老传说,更是如同一盏明灯,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向我们诉说着善念与感恩的力量。
故事中的主人公,无端遭受仇家诬陷,身陷囹圄,命运的巨轮似乎即将将他碾碎。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他的生活充满了绝望与无助。然而,一只小小的蝼蛄的出现,却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穿透了黑暗的牢笼。当蝼蛄围着他转,似是饥饿之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自己的饭分了一些给它。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实则是他善良本性的自然流露。在困境中,他依然心怀怜悯,愿意与这只小生灵分享自己本就不多的食物,这份善念如同种子,在牢狱的土地上悄然种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蝼蛄准时出现,且一天比一天大。当主人公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蝼蛄精,并向它求助时,蝼蛄竟点头回应。这看似神奇的情节,实则是善念的回响。他的善良打动了蝼蛄,让蝼蛄愿意伸出援手。夜晚,蝼蛄咬断枷锁,在墙上咬出大洞,带着他逃入山中。这份恩情,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给予他生的希望和力量。
很多年之后,主人公的冤情得以洗白,他回到家中。此时,他没有忘记曾经救过他性命的蝼蛄,在家中设了一个蝼蛄的牌位,每年都去祭拜。这一行为,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他内心感恩之情的深刻表达。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帮助的尊重和铭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他人的帮助和善意。或许是朋友在困难时的一句鼓励,或许是陌生人在危急时刻的一次援手。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可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然而,有些人在接受他人帮助后,却选择了遗忘。他们忘记了曾经给予自己温暖的人,忘记了那份珍贵的恩情。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帮助者的心,也让社会变得冷漠。
感恩,是一种力量。它能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当我们心怀感恩时,我们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更加懂得付出和回报。我们会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这份感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善念的力量。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他的感恩之举,不仅温暖了蝼蛄的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让我们学会感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别人帮助我们时,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当我们有能力时,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善念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感恩的花朵在生活中处处绽放。因为,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
在岁月的长河中,那只小小的蝼蛄或许早已化为尘土,但它所代表的善念与感恩的精神,却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一颗善良和感恩的心。
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