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方面指责VIVO在印度政府监管部门眼皮底下,通过代理商把大量资金转出印度,相当于偷偷撤资了。
2024年第2季度,VIVO手机在印度市场销量第一
VIVO方面并没有出面承认,为此我专门查了查资料。信源来自印度媒体报道,说VIVO印度公司利用10年时间,通过“支付进口费”名义,把7083.亿卢比(约合595亿元人民币)转出印度,主要流向中国香港、萨摩亚、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全都受VIVO中国总公司控制。
VIVO不出面承认是对的,因为下一步印度打算怎么做我们还不知道。但印度这次感到很难受是必然的——原本塔塔集团打算用极低的9亿元人民币就收购VIVO印度公司51%的股份,VIVO也应该像其他中国手机企业被印度彻底收割的,这回强盗抢劫失败了!
这些年来,在莫迪老仙领导下的印度,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骗子王国。
印度不断强调它的人口已经超过中国,是有明确目的性的。印度真实的人口是否超过中国其实是有疑问的,因为这个数字无非是数学模型推测出来的,受人口统计的全面性和精确性影响。
但印度急不可耐地宣布人口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已经超过中国,其目的就是要营造自己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假象。
印度的国内GDP造假严重,连牛粪之类的都统计进去,即便如此,印度人均收入也不算高。再加上印度社会贫富悬殊严重,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并没有印度政府宣传的那么多。印度的消费市场虽有一定的规模,但绝对不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而发达的大市场。
印度营造消费市场规模巨大的假象,目的就是要欺骗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来印度投资,帮印度建设,再把外国企业挣到的钱尽量通过巧取豪夺留到印度。
印度的做法一点没有创新性,这个计谋在我国古代就有,最近我看短剧,发现不少短剧都引用了这样的桥段——
某地大灾后缺少粮食,官府故意抬高价格收粮,营造一个可以获取暴利的粮食市场的假象。其实这个市场里的消费者大多是灾民、贫民,压根买不起高价粮食。
但是存在信息差呀,周围城市里的那些粮商听说出现一个规模巨大的粮食市场,于是拼命把粮食送到,不料到了以后傻眼了,能够买得起的粮食购买者只有这么一点,而市场上的粮食堆积如山,再运走成本太高,不得不贱价销售粮食。
结果是,外地粮商不得不充分供给了当地市场,还把应赚的利润也留在当地。
印度的做法就是这样——先营造印度市场巨大的假象,等把外国投资者诓进来建厂以后,外国投资者才发现还要培育印度当地人的消费能力,不然就没有人买得起东西。
中国的手机商不得不向印度转移智能手机全产业链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全面进口国外手机印度人买不起,在印度建造手机生产厂能降低成本,大量印度人能买得起廉价国产手机之后这个市场才能见到利润,结果是智能手机全产业链都留到了印度,中国手机厂商给印度做了嫁衣裳。
印度媒体报道的VIVO转移资金
此外,印度政府还坏到极点,当外国投资商在印度市场赚得利润后,印度政府就修改法律证明这些外国投资企业违反了印度法律,需要补缴税款和罚款,以便把外国投资商在印度市场赚得的利润一分不少地再扣留到印度国内。
然后,印度再让塔塔集团出面,低价收购国外投资商的工厂,最彻底地再次收割国外投资商一次。
这几年,因为印度这种收割韭菜的手法太恶劣,已有500多家外国投资企业逃离印度。
不过,其他外国投资企业在印度受到的伤害还比较少,唯独中资企业在印度受到的伤害最多最狠。这是因为印度始终把中国视为敌人,而不是商业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只要在印度投资,一般就是羊入虎口的结局。
最近,我看到金灿荣的一个视频,他就讲到现在的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的幻想已经开始破灭,他讲到了中国企业要考虑投资印度的风险。
我以为,金灿荣说的话还是比较留面子的,没有过分批评我们的一些对外投资企业的行为很愚蠢。中印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这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多年以来一向如此。虽然中国很想和印度和平共处,但是印度不想啊,今后中印两国在各产业领域内的尖锐对立不可避免。
所以,我们的企业家们就应该正视现实,客观地调查印度市场,认识到印度在投资制度上的短视性与凶残性,正确评估投资印度的制度风险和政治风险。不要随意跳坑,万一不幸跳坑了要想办法自救。
印度恶棍——塔塔集团,在印度政府操纵下专门低价收购外国投资企业,
VOVO这回做得很好,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早在十年前就有这种意识了。出国投资,企业的命脉就一直被抓在人家手里,如果既没有张良计,也没有过墙梯,就别出去当冤大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