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杆与传力杆的区别**
**拉杆:** 拉杆通常设置在路面分幅的纵缝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混凝土路面会出现膨胀和收缩。当气温升高,混凝土路面板膨胀并向两侧伸展;而气温下降时,路面板则会收缩。
如果没有拉杆的固定作用,路面板可能会在收缩时无法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产生不应有的缝隙,拉杆的作用就是将膨胀的路面板拉回原位,保持路面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传力杆:** 传力杆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荷载,当车辆荷载作用在一块混凝土路面板上时,该板块承受的压力很大,如果板的两端各有一块板提供支撑,那么荷载作用下的板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这就像两个人帮助挑夫分担扁担的重量,使得挑夫感到更加轻松。
因此,在路面板的两端设置较粗的钢筋作为传力杆,以增强道路的承载能力。
**拉杆与传力杆的应用**
道路的接缝主要分为纵缝和横缝,其中,纵缝又分为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与道路中线平行,当一次铺筑宽度超过4.5米时,应设置纵向缩缝,并在板厚中央设置拉杆。
若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则需设置纵向施工缝。纵缝内宜加设拉杆,以增强板块间的连接。
横缝则包括胀缝、横向缩缝和横向施工缝,应与纵缝垂直布置,确保相邻板块的横缝对齐。
设置胀缝的目的是为混凝土面层提供膨胀的空间,避免因热压应力过大而损坏。在胀缝处,混凝土板完全断开,形成真缝。
为了减少胀缝的数量,可以在膨胀处设置滑动传力杆,这些传力杆平行于板面和路中心线。
横向缩缝的间距即板的长度,应根据气候条件、板厚、路基稳定性等因素确定。
一般认为,板长应为板厚的25倍左右,一般为4至5米,最大不超过6米。板的宽长比以1:1.3为宜。
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缝宽为3至8毫米,缝深为板厚的1/5至1/4,板下部的混凝土仍然相连。横向缩缝处一般不设传力杆。
在每日施工结束时或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故中断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
因此,平缝与企口缝的区分、真缝与假缝的区分,都是为了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拉杆通常布置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向缝中,起到连接左右幅路面的牵引作用;而传力杆则布置在缩缝和胀缝处,以圆钢筋为主,一半涂有沥青,允许一定程度的滑动。
这样,整条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置胀缝,以适应温度变化对路面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