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春雨》三首

飞雪随心文化 2025-02-20 18:55:42

《鹧鸪天·春雨其一》

细雨如丝落九天,

轻烟袅袅润山川。

桃花带露娇容醉,

柳叶含珠翠意绵。

风细细,水涟涟,

无声润泽兆丰年。

田家喜看墒情好,

垄上犁铧待下田。

《鹧鸪天·春雨其二》

春雨淅淅笼碧纱,

阶前滴沥似琵琶。

湿云低卧千林暗,

新水微盈万径斜。

听竹韵,赏檐花,

幽怀难遣意无涯。

此身愿化春潮里,

随梦悠悠到海涯。

《鹧鸪天·春雨其三》

点点春霖润旧苔,

柔丝飘洒洗尘埃。

池塘涨满蛙声起,

阡陌滋濡柳眼开。

穿小巷,入幽斋,

情思暗涌笔端来。

凭栏静赏烟和雨,

心向田园不用猜。

《鹧鸪天·春雨》第二首词中赛文君的情感变化分析

在《鹧鸪天·春雨》第二首这首词中,赛文君的情感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变化。

一、幽微惆怅的起始情感

1. 上阕描绘春雨之景中的幽情

○ 词的上阕开篇“春雨淅淅笼碧纱,阶前滴沥似琵琶”,描绘出春雨细密如纱、阶前雨滴声如琵琶弹奏的景象。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幽愁的氛围。

春雨如纱,将世界笼罩其中,给人一种朦胧而压抑的感觉;雨滴声如同琵琶声,琵琶声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与哀怨、幽思等情感相联系,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此时,赛文君的情感是一种幽微的惆怅,在春雨的淅淅沥沥和雨滴声的撩拨下,内心的愁绪被轻轻触动。

○ 随着“湿云低卧千林暗,新水微盈万径斜”的描写,湿云低垂使得树林变得阴暗,新涨的雨水让道路变得歪斜。

这种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压抑和幽寂的氛围,赛文君的幽愁情绪也在这样的景色烘托下逐渐蔓延。此时的情感仍然是一种内敛的、被春雨景色所引发的惆怅。

二、豁达超脱的情感转折

1. 下阕情感的升华与转变

○ 下阕“听竹韵,赏檐花,幽怀难遣意无涯”,赛文君在听竹韵、赏檐花的过程中,虽然说幽怀难以排遣,但“意无涯”已经暗示出情感有了一种向外拓展的趋势。

竹韵和檐花都是春雨中的独特景致,竹在中国文化中有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檐花在雨中也别有一番韵味。在这里,赛文君开始从幽愁的情绪中尝试超脱。

○ 最后“此身愿化春潮里,随梦悠悠到海涯”,情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赛文君表示愿意化身于春潮之中,随着梦境悠悠飘向海涯。

这种情感从之前的幽愁惆怅转变为一种豁达、超脱的情怀。春潮是充满生机和力量的象征,海涯则代表着广阔无垠的远方。

赛文君不再局限于春雨所带来的幽愁情绪,而是渴望融入这充满生机的春潮,向着广阔的远方和梦想前行,体现出一种对自由、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以及一种超脱于眼前幽愁的豁达心境。

总的来说,在《鹧鸪天·春雨》第二首词中,赛文君的情感从幽微惆怅逐渐转变为豁达超脱,这种情感变化是通过对春雨景色的描绘以及自身心境的逐步升华来实现的。

0 阅读:4

飞雪随心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