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1月7日,在黄土岭围歼战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杨成武部击毙日军有着“名将之花”之称的“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阿部规秀。
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战争以来被击毙的第一个高级将领,同时也是八路军在整个抗战期间击毙的职务最高的日军将领。
一时之间,日本朝野震动,我抗日军民上下士气高涨,振奋异常。党中央、八路军总部以及全国各地的友军、抗日团体、著名人士包括蒋介石在内纷纷向杨成武部拍去贺电,祝贺他们取得的胜利,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报道战斗经过,并刊登各种祝捷诗文。真可谓贺电满天,欢声动地。
而当时率部击毙阿部规秀的,正是杨上堃。
他是杨成武部的一员虎将,当时正担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一团参谋长。
只不过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黄土岭围歼战这一大胜仗后,他身上职务发生调动,调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一支队参谋长。
对此,杨上堃一时无法接受,事实上,这并不算降职,但在他看来,支队参谋长就是个配角,并没有实权。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击毙了阿部规秀,打出了晋察冀的威名,反而没了实权?
另外再加上有人鼓动,年轻气盛的杨上堃冲动之下做了个令他此生后悔的决定,直接带着20多人和枪支离开了部队。
他原本想着自己拉一支队伍去打日本人,以此向上级证明他的军事才能,之后再归队。
殊不知,军队治军严明,首先靠的便是铁一般的纪律,持枪私逃还带队,性质是十分恶劣的。
更雪上加霜的是,杨上堃想要拉队伍打日本人,却被认为是去投靠日本人了。
抗战相持阶段,由于日军正面战场的节节胜利,全国一度弥漫着失败情绪,变节者汉奸数量不少,可以数十万甚至百万计。持枪私逃还带队,很容易被误会,若不及时处理,恐易动摇军心。
据说一贯治军非常严格的彭老总当时便发了话:持枪私逃,性质恶劣,要枪毙,否则今后还怎么带部队?
后来彭老总和朱老总针对此事通了气,一致决定严惩不贷。
不过这件事毕竟影响较大,有关处理决定,还需要和毛主席通气,关键时刻,是毛主席出面相救,认为应该给这样的功臣留条活路。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延安黄克功逼婚杀人案,毛主席曾力主从严治罪,亲自要求枪毙。
那么,这一次,毛主席又为什么说给杨上堃一条活路呢?首先是两件事性质不同,其次,便不得不提及杨上堃这个人。
杨上堃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16岁加入赤卫队,19岁正式加入红军,参加了红军反“围剿”战斗和长征中许多重要战斗。
尤其是在1935年强渡贵州第一大江,有着“天险”之称的乌江,面对汹涌的江水、两岸的悬崖峭壁和乌江南岸仅30多公里外十几万敌人的严密防守,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营二连连长杨上堃直接带领16名勇士乘坐竹筏,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强行渡江,成功突破敌人防线,为后续部队打下了坚守的登陆基础,随后整个二连全部过江,在杨上堃的带领下冲向敌人阵地,一举拿下乌江几个山头。
随后,红军主力突破乌江天险,成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毛主席“西进贵州”战略的正确性得到验证,红军开始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杨上堃对此功不可没,自此一战后在全军扬名,并被授予了“勇士”的称号。此后,杨上堃又率红四团二连屡次作为主攻连,在血战娄山关、突破腊子口等战斗中为整个方面军打开长征和北上通道,在整个长征中立下汗马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杨上堃所在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又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取得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之后黄土岭战役,时任参战主力部队参谋长的杨上堃更率部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可谓战功赫赫。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会称他作“有功之臣”,并在他私逃事发后为他说话,认为功大于过,应给他一条活路。
所幸杨上堃确是一时冲动下私逃,7天后即回过味,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主动回到了部队,最终,中央对他予以宽待,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行政撤职,开除党籍,将他送去抗大高级干部班学习。
从抗大毕业后,1945年,杨上堃被派南下开辟新区,结果就在南下途中,日本无条件投降,局面发生重大变化,杨上堃转而被派往东北,并在北上途中被批准恢复了党籍。
作为抗战时期最早沦陷的地带,东北不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还有日军留下的兵工厂和大量武器弹药。
抗战胜利后不久,东北已经成为各方瞩目和争夺的焦点。而杨上堃到东北后,在短时间内即将吉林省重要城市敦化鱼龙混杂的局势稳定下来。
他相继参加了敦化平叛、保卫四平、解放吉林、围困长春等战役,为东北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根据中央指示,吉林省委组织干部南下,杨上堃被任命吉林省南下干部大队参谋长,协助率领千名干部南下,抵达南昌。
自此,杨上堃开始了在家乡江西十几载的奋斗岁月,从赣南土匪和国民党残余武装清剿到赣州军分区建设,再到江西省军区建设,杨上堃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革命劲头和拼命精神,忘我工作,为赣南秩序稳定以及部队建设贡献了力量。
在一段风雨岁月,他坚持正义原则,后又赴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投身林业工作,为绿化祖国贡献力量。
1975年,杨上堃又重新调江西省军区任副司令员,1982年,他按正军职离休。
离休后,杨上堃将经历放在了撰写回忆录上,写下了近十万字的战争回忆录,其中着重提及长征中红四团坚苦卓绝的战斗经历,为我党我军翔实了一笔可贵的基层部队战争资料。
1984年,杨上堃在南昌去世,终年71岁,自此走完了革命战斗的传奇一生。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