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查出肠癌,崩溃大哭:大便早就“提醒”,可是我却没放心上

慕梅玩转养护 2024-11-11 02:01:1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人老了以后,很多事情都没有精力去关心了,尤其是独居的老人,日子过得单调,身体的很多小信号也常常被忽视,可是,身体并不会因此停止发出警告。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一旦积累起来,可能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

今天的故事,一位老人查出肠癌的痛苦过程,他的崩溃和悔悟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年轻时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对健康的忽视,可能会在岁月的尽头,以一种无情的方式呈现出来。

孙大爷今年80岁,平时他最爱干的事,就是小酌两杯,酒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大鱼大肉也是他饭桌上的常客。

年轻时的他,像许多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一样,总觉得自己身体好,无所畏惧,每次朋友们劝他少喝点酒,多注意身体,他总是笑呵呵地说:

“我这身体好着呢,哪那么容易生病?”

孙大爷生活中没有子女陪伴,老伴在五年前因病去世,这使得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了孤独感,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地起床,在小区公园散步,遇到熟人便停下来聊上几句,仿佛这样就能赶走内心的空虚。

然而,回到那空荡荡的家中,面对冷清的房间,孙大爷心中的孤独却又悄然涌上心头。

大约从两年前开始,孙大爷注意到自己大便有些异常:

时常带有血丝,颜色也有些发黑,形状变得细长,有时候还会感到肠道不适。

每次上厕所,他都发现这些异常,但总觉得只是年纪大了,身体自然会有些小毛病,他拿起家里老花镜看了看大便上的血丝,摇摇头,自言自语说:

“这大概是吃坏肚子了吧。”

他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这些异常,也没有去医院检查。

两年里,这些症状逐渐变得明显,有时候大便带血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腹部的隐隐不适也时常困扰他,然而孙大爷还是一如既往地,忽视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继续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

每次肠道不舒服的时候,他就躺在床上休息,想着过一阵子就会好转。

直到最近,孙大爷的肠胃不适变得越发严重,有几次在公园散步时,他感觉腹部疼痛得难以忍受,额头上冒出了冷汗,邻居见状,赶紧扶他到一旁休息,并劝他赶紧去医院。

几天后,在邻居的再三劝说下,孙大爷终于决定去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

检查结果,却像晴天霹雳一般击中他——肠癌晚期。

当医生把结果告知他时,孙大爷的双腿仿佛失去了力量,一下子瘫坐在了椅子上,他再也无法抑制情绪,放声大哭起来。

年轻时的身体给出的“提醒”,应该放在心上

其实,有的肠癌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身体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积累不良因素,最终酿成的恶果。

年轻时的生活方式,影响了晚年的健康状态,尤其是一些日常习惯,更是潜移默化地,对肠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如果长时间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而不注意膳食纤维的补充,就可能会导致肠道内毒素堆积,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对于孙大爷来说,他年轻时的身体其实已经在给他发出信号,只是这些信号都被忽略了。

毕竟肠道的健康,与日常饮食密不可分。

回顾孙大爷的生活方式,他平时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质的肉类食物,同时也不喜欢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对肠道蠕动具有极大的帮助。

但由于长期缺乏这类食物的摄入,肠道内的纤维素摄入不足,导致了肠道蠕动功能减弱。

蠕动功能减弱后,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更容易与肠壁接触,增加了对肠壁的刺激和吸收,这些有害物质的积累,可能引发肠道细胞的不正常增生,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大便异常,是肠道健康的直接“警报器”。

大便的形状、颜色和频率都能够反映肠道的状态,比如,像孙大爷那样大便时常带血、颜色发黑、形状变得细长,可能是肠道内发生病变最早的信号之一。

而血便,往往是肠道内某些炎症或息肉的症状,颜色发黑可能表示肠道内的出血位置较高,对于这些信号,许多人因为不痛不痒而掉以轻心,忽视了及时的检查与处理,这样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肠癌的发生,通常是由肠道内息肉,逐渐恶化演变而来的。

息肉本身并不是癌症,但它是一种生长异常的组织,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处理,部分息肉会逐步发展为癌症,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息肉并进行切除,从而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

然而,像孙大爷这样的人,往往因为怕麻烦,或者认为自己平时“没有什么大问题”,而对肠镜检查采取回避态度,这样就给了肠癌发展的机会。

从医学机制上来看,肠癌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其中包括基因突变、慢性炎症的刺激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例如,长期的便秘使得粪便中的致癌物质,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对肠道内壁的细胞造成损伤,慢性炎症则会刺激细胞反复增生,而增生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癌变。

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比如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胆汁酸分泌增加,这些胆汁酸在肠道内代谢后,可能产生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增加癌症的风险。

孙大爷的例子提醒我们,每一个小的身体信号,都可能是健康问题的先兆。

对于肠道健康的维护,不仅需要从饮食上下功夫,还需要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提醒”,而不是忽视它们,早期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改善肠道的健康状态,还能够降低许多重大疾病的发生风险。

尤其是在年老体弱的时候,肠道的健康尤为重要。

喝酒吃肉,对肠道健康有影响吗?

孙大爷的日常生活中,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爱喝酒和爱吃肉。

那么喝酒吃肉到底,会对肠道健康造成影响吗?

酒精和高脂肪饮食的组合,对肠道的伤害是非常明显,且不可忽视的。

酒精本身是一种毒性物质,它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破坏肠壁屏障功能,肠壁屏障是保护肠道的第一道防线,酒精的破坏作用使肠道防御力下降,降低肠道的免疫能力。

这就使得有害物质,更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进而影响全身健康。

同时,酒精还会对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肠道内的微生物环境失衡,这些菌群是维持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微生物环境一旦失衡,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比如慢性炎症、免疫力下降等。

长期如此,这种内环境的不稳定会让肠道内的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增生,进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高脂肪饮食,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特别是红肉和加工肉类,会显著增加肠道的负担。

研究表明,红肉和加工肉类中富含饱和脂肪,和某些特定的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生成,对肠道内壁的细胞造成强烈刺激,从而增加患癌的风险。

此外,高脂肪饮食还会影响胆汁酸的分泌,胆汁酸是帮助脂肪消化的关键物质,但代谢后的副产物可能对肠壁产生有害作用,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还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

肠蠕动功能的降低,会使粪便滞留在肠道内的时间变长,导致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时间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癌变的风险。

而酒精,它进入体内后,肝脏会将其代谢为乙醛,而乙醛对细胞的DNA具有破坏性作用。

特别是在肠道内,乙醛会导致DNA断裂和突变,增加癌症的发生几率,而高脂肪饮食,则通过改变胆汁酸的代谢和肠道环境,使得肠道中的炎症反应加剧,细胞更容易在慢性刺激下发生癌变。

孙大爷长期的饮酒和高脂肪饮食,无疑给他的肠道带来了伤害。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断加重了肠道的负担,使肠壁的细胞在长期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最终走向癌变,可能这种日积月累的伤害,最酿成了肠癌的悲剧。

酸奶可以预防肠癌吗?

近年来,很多人提到酸奶对肠道的好处,尤其是益生菌的作用被广泛宣传。

可是,酸奶真的能够预防肠癌吗?

酸奶中的益生菌,对肠道的确有一定的好处,益生菌能够帮助维持肠道的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持肠道的健康状态。

而且,酸奶中的乳酸菌还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粪便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肠癌的风险。

酸奶对肠道健康有益,但并不是万能的,也不能单靠酸奶来预防肠癌。

酸奶中的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存活率有限,很多菌种在通过胃部时就被胃酸杀死,能够真正进入肠道并发挥作用的菌种非常有限。

因此酸奶是有益的补充,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肠癌最重要的仍然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定期检查。

结语

肠癌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结果。

孙大爷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身体的每一个信号都需要被认真对待,肠道健康与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年轻时对身体的忽视,往往会在年老时以沉重的代价回馈给我们。

希望每一个,都能对自己的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对待身体的每一个“提醒”,这样才能在年老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

1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