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打卡贺新春#
众所周知,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夸下海口,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他担任美国总统,将会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然而,胜选后的特朗普,立马就改变了这一承诺。
事实上,“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的承诺,现在已被特朗普团队淡化为更为模糊的“100天计划”。近期,特朗普团队钦点的“和平特使”凯洛洛,公开提出了一个相较理性的新时间表——100天。
他们认为,特朗普正式就职后,可以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推动俄乌和谈。这一调整显然更接近实际,也让外界重新审视,特朗普并非真得有“快速解决”的神机妙算,而其竞选期间的夸张的宣传噱头,也难以接受严酷现实的检验。
特朗普之所以不能兑现竞选时的承诺,主要原因是对俄乌冲突复杂性的认识不足,以及来自于俄乌战争严酷现实的挑战。
一、竞选时作出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的承诺,是特朗普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民意、博眼球,从而赢得大选的权宜之计
可以说特朗普当初许下“24小时停战”的承诺,只不过是打出了一张精准的“心理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所带来的全球能源短缺、农业供应链受阻,让许多国家民众怨声载道。
尤其是美国,在援乌的资金上已经投入了大把钞票,可战争却依然看不到尽头。选民对冲突的消极情绪越来越浓,而特朗普则准确的抓住了这一点。
作为美国政坛的一位资深政客,特朗普深知,美国人对停止无休止的消耗战充满期望,而作为候选人,只需要抓住民意,给他们以希望,一切就将水到渠成。历史证明,几乎所有美国总统竞选者都是这么干的。
二、战争绝非儿戏,岂能简单地说停就停
事实上,俄乌冲突不仅关系到俄乌两国利益,它还牵涉到诸多有关地缘政治、欧洲安全、能源供应以及全球格局的等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这些矛盾解决起来并非易事,不像一场足球比赛那样,按照游戏规则行事,以比分决定胜负,说结束就结束了。俄乌冲突背后涉及的复杂矛盾交织,使得任何政客都不可能轻易说服俄乌双方停战。这也是为何特朗普胜选后,其承诺就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
再次入主白宫后,特朗普逐渐意识到“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这一目标的难度。特朗普的幕僚透露,他们在与特朗普讨论后发现,结束俄乌冲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随后,特朗普的用词也从“24小时内结束冲突”变为“能够非常迅速”解决,最终简化为“将会解决冲突”,但并未提供明确的时间表。
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和现实挑战是导致特朗普改变承诺的主要原因。俄乌冲突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还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三、战争进程超出了人们之前的预期
虽然战争初期,俄罗斯在战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战事的持续,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和欧美援助,使得战争呈现出拉锯式的胶着态势。
而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与军援的升级,则更进一步增加了冲突的复杂性。此外,俄乌双方在停战条件上的分歧也是导致冲突难以快速解决的原因之一。
四、俄乌双方都不接受美国提出的停战条件
特朗普团队对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包括停止交战、乌克兰承诺未来20年内不加入北约、建立非军事区、欧洲国家派遣维和部队监督停战情况以及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等。
然而,这些条件很难得到俄罗斯的同意,特别是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触及了俄罗斯的安全底线。
实际上,要调和乌克兰的领土诉求、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美欧盟友的立场,以及包括中国在内其他大国的态度,难度之大,完全超乎特朗普之前的想象。由于各方诉求不同,任何一方态度的变化,都有可能促使得整个局面出现变动,这也导致“快速停战”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欧盟国家则“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也使得俄乌和谈变得复杂化。例如法国倾向于加强对乌克兰的支持,以此换取谈判桌上的筹码;而匈牙利等国则一心希望尽快促成停战,减少战争对欧洲经济的冲击。由此可见,北约成员国内部这一分裂的立场,让特朗普的100天计划在执行前就已充满了挑战。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也是一个难以对付“麻烦”。如果特朗普试图与普京直接对话,免不了要遭到舆论“通俄门”的攻击。但如果他迟迟不行动,又会被批评当初的竞选口号虚张声势,不兑现承诺。
总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和名义上的世界警察,虽然在调停俄乌冲突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无论是盟友还是对手,都有着自身考量,不可能无原则、毫无底线地接受美国提出的和谈条件。
特朗普团队现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想让美国在这场冲突中适时退出,不丢面子。像历史上的一战、二战一样,美国总能在世界大战中将自身损失降到最低,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一场俄乌冲突,美国能否再次重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那一幕,对于特朗普团队的智慧和执政能力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