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医学》:中国农村地区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接受强...

翱皓皓 2025-04-23 14:48:38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痴呆症的患病率逐渐上涨,据估计,到2050年,患者数量将从2019年的5740万升高至1.528亿[1]。在死亡率方面,痴呆症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每年大约会导致240万人死亡[2]。除死亡外,痴呆症对患者自身、亲近的护理者和整个社会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情感负担。

然而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治愈的方法,这就使得预防痴呆症发生变得尤为重要。根据《柳叶刀·全球卫生》研究的发现,痴呆症是高度可预防的,研究提出了14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能够预防或延缓45%的痴呆症,其中就包括高血压[3]。不过,支持降低血压作为高血压患者痴呆症一级预防的确凿证据仍然不足。

在今天的《自然·医学》杂志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何江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在中国农村地区近3.4万40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由受过培训的村医提供抗高血压药物和阶梯式护理,相比常规护理,能够将全因痴呆症风险显著降低15%[4]。

这项临床试验在2018年时从中国的326个村子中招募了33995名患高血压且年龄≥40岁的受试者,其中163个村的17407人被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另外163个村的16588人被分配至常规护理组,两组分别有91.8%和90.9%完成了48个月的随访。

干预组中,由受过培训的村医执行强化降压治疗,采用简易阶梯式护理,降压目标为收缩压(SBP)<130mmHg,舒张压(DBP)<80mmHg,村医会根据治疗方案提供打折或免费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启动和调整药物剂量,进行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方面的健康指导,并提供血压监测仪和家庭血压监测指导。受试者的用药还会由乡镇医院的初级保健医生定期审查并向村医反馈。

常规护理组中,村医只接受标准血压测量的培训,未接受完整的高血压管理培训,受试者在常规的医疗环境中由村医或乡镇医院的初级保健医生进行血压管理。

排除死亡和数据缺失的受试者后,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有14541名和13594名受试者被纳入主要结局分析。两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2.8岁和63.3岁,60.8%和61.6%为女性,10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为14.7%和14.5%。

48周内,干预组的SBP从基线时的157.0mmHg降至127.6mmHg,DBP从87.9mmHg降至72.6mmHg,常规护理组则分别从155.4和87.2mmHg降至147.7和81.0mmHg。两组分别有67.7%和15.0%的受试者达到了既定的降压目标。

干预组(橙)和常规护理组(紫)在48周内的SBP(a)和DBP(b)变化

干预组平均使用过3.0种抗高血压药物,常规护理组则为1.2种。两组自报告的服药依从性分别为88.0%和66.4%。

主要结局方面,48周时,干预组有668人(4.59%)确诊全因痴呆症,常规护理组有734人(5.40%)。干预与全因痴呆症风险显著下降15%有关。

次要结局方面,干预组有2506人(17.2%)确诊非痴呆认知障碍(CIND),常规护理组有2808人(20.7%),干预与CIND风险显著下降16%有关。将全因痴呆症和CIND作为复合结局时,干预也与复合结局风险显著下降16%有关。

安全性结局方面,在4年的随访中,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的严重不良事件(死亡和住院)发生率分别为35.7%和38.2%,干预组与风险显著下降6%有关。

试验的主要结局、次要结局和安全性结局

事后分析显示,干预组的平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而功能活动问卷(FAQ)和快速痴呆症评定系统(QDR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基于传统年龄分层(≥75岁、65-74岁和<65岁)、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史或卒中史进行分组的亚组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风险下降结果。

综上所述,这项在中国农村地区进行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强化降压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全因痴呆症和认知障碍风险。

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有专家除了肯定试验结果的里程碑意义外,还提出,由于试验在真实世界的农村环境中开展,并由非专业医护人员执行,对于未来在医疗资源有限地区进行高血压管理会有很大帮助,当然还需要更长期的随访,以确定强化降压的益处如何延续[5]。

参考文献:

[1] GBD 2019 Dementia Forecasting Collaborators. Estimation of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2019 and forecasted prevalence in 2050: an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7(2):e105-e125. doi:10.1016/S2468-2667(21)00249-8

[2] Ferri CP, Jacob KS. Dement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Different realities mandate tailored solutions. PLoS Med. 2017;14(3):e1002271. Published 2017 Mar 28. doi:10.1371/journal.pmed.1002271

[3] Mukadam N, Sommerlad A, Huntley J, Livingston G.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s for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in low-income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 analysis using cross-sectional survey data. Lancet Glob Health. 2019;7(5):e596-e603. doi:10.1016/S2214-109X(19)30074-9

[4] He, J., Zhao, C., Zhong, S. et al.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all-cause dementia in people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n open-label, blinded-endpoint,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616-8

[5]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cluster-randomised-trial-of-blood-pressure-reductions-for-all-cause-dementia/

本文作者丨应雨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