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叛乱汇总(十四)愈加乏味的三国时代

映天评历史 2024-07-14 18:00:38



公元234年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这一年,备受后世尊崇的诸葛丞相在第五次北伐途中溘然长逝,享年53岁。

丞相府长史杨仪奉丞相遗命撤军,征西将军魏延拒绝撤军。魏延向来孤傲,与军中大佬关系一般,与杨仪更是势同水火,所以没人支持他。为了阻止大军撤退,魏延星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之前烧毁栈道。

杨仪告魏延谋反,魏延反告杨仪谋反。可悲的是,朝中大佬同样没人支持魏延,皆力挺杨仪。魏延被逼无奈,试图发兵攻杀杨仪,结果王平出战,痛斥跟随魏延的军卒,众人自知理亏,纷纷溃散。

失去了军队,魏延只得带领自己的儿子逃往汉中。杨仪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派遣马岱追杀,斩首而还。事后,魏延被以谋反论罪,夷灭三族。

同年,荆州武陵蛮叛乱终于被潘濬平定,斩首俘获达数万人,武陵蛮自此衰落,荆南乃定。

同年,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被任命为丹阳太守,负责平定境内山越。诸葛恪剿抚并用,历时三年,收服山越之民达十数万,择精壮四万余人成军,大大增强了东吴的军力。诸葛恪自此声名鹊起,平步青云,逐步向权臣之路迈进。

公元235年

蒋琬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这令自以为可以接班的杨仪大为愤怒,心生怨怼。费祎跑去安慰,结果杨仪口不择言,甚至说出了后悔当初没有带兵投靠曹魏的混账话。

费祎转头就把杨仪所言密告刘禅,天子震怒,将杨仪贬为庶民,流放汉嘉郡。就这,杨仪还不老实,甚至上书朝廷,恣意诽谤,言辞激烈。刘禅忍无可忍,下旨论罪,杨仪不愿受辱,自刎归天。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同年,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韩龙暗杀了鲜卑族自檀石槐后最出色的首领轲比能,即将统一的东部鲜卑各部再次分崩离析,争斗不休,曹魏北疆得以安定。

公元236年

东吴老臣张昭去世,享年81岁。

武都氐王苻健降蜀汉,其弟苻双率部分族人降曹魏。

公元237年

在曹魏与东吴摇摆不定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受到魏明帝曹叡的征召,公孙渊顿时明了这是朝廷要对他动手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立即反叛,出兵击退了前来宣旨的幽州刺史毌丘俭。

随即自立为燕王,招抚鲜卑各部,引诱其侵扰曹魏北方,减轻己方压力。同时再次向东吴称臣,希望可以得到支持。

司马懿奉诏入京,筹划平叛事宜。

同年,曹魏庐江郡主簿吕习叛变,遣使入吴,请求接应,届时里应外合。孙权立即派遣全琮、朱桓等将前往。吴军到达时,吕习的计划败露,生死不知,吴军无奈折返。

公元238年

司马懿率军北伐辽东,这是曹叡在位期间第三次对公孙渊势力发起的军事行动,战前司马懿预计要用一年时间将之讨平。最终仅用时八个多月便彻底扫灭了割据辽东近半个世纪的公孙氏,并筑京观,彰显魏武之强,警示周边异族及新归附的势力。

公孙渊父子于逃亡途中被杀,其兄长公孙晃作为质子于雒阳被迫吞金自杀。

公孙渊的叔父,丧失生育能力的公孙恭则被释放。一个连家族传承都无法延续的废人而已,掀不起什么风浪。

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正式归属曹魏统辖。

同年,日本九州岛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入贡,曹叡册封其为亲魏倭王。

同年,凉州烧当羌叛乱,曹魏凉州刺史出兵平叛,斩杀贼酋。

公元239年

孙权派去支援辽东的渡海部队姗姗来迟,为了不无功而返,吴将率军击败曹魏辽东守将,掳掠大量人口跨海返回。

同年,东吴将领蒋秘(具体职司不详,陈寿与裴松之都没写)奉命讨伐南方蛮夷叛乱(应该是交州的异族叛乱)。

蒋秘部属廖式趁老大不在,突然反叛,斩杀临贺太守严纲(与公孙瓒大将严纲同名,有可能是讹误),并与弟弟廖潜攻打荆南零陵、桂阳二郡,交州诸郡震动。

年近八十的老将吕岱自请出征,孙权立即拜其为交州牧,并派遣唐咨率军协助,历时一年,叛乱平定,廖式被杀。

公元240年

益州汉嘉郡蛮夷复叛,刘禅令《出师表》中的良将向宠(向朗的侄子)领兵前往平叛,结果向宠在混战中阵亡。

庲降都督(统辖南中各郡)马忠部将张嶷被封为越嶲郡太守,成功平定了多次反叛的越嶲蛮。

公元241年

未找到叛乱记载,唯一的大事件便是东吴四路伐魏,大败而返。

公元242年

未找到叛乱记载。

公元243年

未找到叛乱记载。

公元244年

未找到叛乱记载。

蒋琬因病退休,费祎继任。

曹爽伐蜀,大败而归。

毌丘俭奉命剿灭高句丽,屠其国都丸都城,高句丽王逃入朝鲜半岛避祸。

公元245年

东吴两宫之争(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开始进入白热化,太子太傅吾粲被下狱处死,丞相陆逊被孙权诘难,愤懑而死。

同年,原曹魏叛将马茂叛吴,伙同朱贞、虞钦、朱志等人谋诛孙权,并勾连曹魏趁机攻吴。后事泄,马茂诸人被夷灭三族。

同年,蒋琬、董允相继离世,蜀汉贤臣所剩无几,宦官黄皓逐渐开始操弄朝政。

公元246年

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该职务通常由重臣兼任,职无不总,权力极大,是汉末三国时期权臣的标配),同掌朝政。

同年,益州平康夷叛乱,姜维奉命讨平。

公元247年

作为继马超、魏延之后,蜀汉第三任凉州刺史,姜维的民族政策颇有成效,使之在曹魏雍、凉二州的羌胡之中威望甚著。

这年,姜维的经营终于初见成效,雍凉二州的羌、胡各部叛魏降蜀,姜维出兵陇右接应,曹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出兵平叛。

姜维不敌郭淮,未能借此良机实现吞并陇右的目的,仅接应了白虎文、治无戴等部归蜀。其余叛乱的羌胡势力皆被郭淮讨平。

未完待续……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