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主席夜宿保定郊外,汪东兴发现了有几挺机枪对准了专列

梦里花落秋 2025-04-18 18:11:00

从1947年起,他就一直陪在毛主席身边做警卫,这一做就是29年,直到1976年。他是毛主席特别信赖的人。正因为这样,1977年的时候,他就升到了正国级,成了中央权力核心里的第五号人物。

汪东兴能取得这番成绩,肯定是有他特别厉害的地方。

说白了,他这人既勇敢又心细,对毛主席那是忠心耿耿,干起活来认真负责,从来不怕吃苦受累。

毛主席经常把他比作汉朝的大将周勃,说他是个实在人,不太爱说话,但心思却特别细腻。

老覃最近写了篇文章,说1949年8月,25岁的王鹤滨去给毛主席当保健医生了。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个年轻人,经常请他到家里吃饭,还老给他夹菜。王鹤滨这人挺害羞,不好意思拒绝,慢慢地就习惯了。结果,这事儿被汪东兴看到了。汪东兴就找了个时间,单独跟王鹤滨聊,跟他说:“你和主席吃饭,不能老让主席给你夹菜啊。”王鹤滨一听,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从那以后,再和毛主席一起吃饭,他就主动给毛主席夹菜了。

汪东兴这人,做事真是没得挑,特别细心,一丝不苟。

老覃去年写了篇文章,说的是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对《毛选》的编辑尤金发了火,问他们到底想干嘛。文章里提到,早在1950年年初,毛主席去苏联访问。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一完事儿,斯大林就觉得,毛主席刚来那会儿他招待不周,心里挺过意不去的。于是,他特别真诚地提议,中国革命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但一直都很坚强,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总结一下。他希望毛主席能把革命过程中写的那些论文、文章、文件啥的,整理一下出个《毛泽东选集》,并且再出个俄文版。

到了1950年快结束时,斯大林老派人来问《毛选》编得咋样了。

1950年12月份,汪东兴当上了公安部八局的副局长。后来,毛主席找他谈话,说:“北京这边事儿太多,太杂了,我得找个安静的地儿,专心把《毛选》给弄出来。这地方不能是招待客人的那种,也不能占老百姓的房子,而且也别离北京太远了。”

汪东兴四处寻找,最后在石家庄西边郊区找到了一家保育院。

他觉得,一到春节,这个保育院就会放假,整个院子都变得空荡荡,挺适合毛主席用来审核《毛泽东选集》的稿子。

1951年2月6号那天,正好是农历新年头一天,也就是咱们说的春节、大年初一。

这天下午,中央政府在中南海的勤政大厅举办了春节的聚会。聚会搞完后,时间已经过了下午6点。在罗瑞卿、汪东兴他们几个警卫的护送下,毛主席和杨尚昆、滕代远、叶子龙以及随行卫士们,一块儿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专列。

这趟专列是从北京的清华园站启程的,它一路呼啸,顺着京广铁路线直奔石家庄而去。

车到了保定站,天已经黑得深沉。

不过,雪花大得像鹅毛,一片片地在天上飘洒下来。

路灯洒下橘黄的光,照在雪地上,把一片洁白映得光彩夺目,好看极了。

毛主席往车窗外面仔细瞧,心里头越看越觉得欢喜。

当火车开到保定南边,快到飞机场,路过桃上村边上的小路时,他让司机停了车,打算就在这儿歇一晚,好好瞅瞅这漂亮的雪景。

车一停稳,罗瑞卿和汪东兴立刻向北京报告了专列到达的情况,并且赶紧告诉保定那边,让他们准备好晚上的安保工作。

任务分配完成后,罗瑞卿就忙着在车上搞定警卫的安排。另一边,汪东兴下车去查看保定当地军队的警卫设置得怎么样了。

那天晚上,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汪东兴一从车上下来,就被迎面的冷风和雪花猛扑了个满怀,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

这一阵发冷,让他脑子变得更加灵光。

他一眼就瞅见几挺明晃晃的机枪把专列给围了个圈,在黑夜里头闪着幽幽的黑光。

他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说实话,他确实被吓到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些武器的枪口全都指向了那列特别列车,场面紧张得仿佛随时都会爆发。

他连忙大声问道:“你们到底来这儿干嘛?”

黑漆漆里有人回应:“我们的任务是守卫头儿的。”

汪东兴又震惊又恼火,质问起来:“你们到底是怎么保护领导的?怎么把枪都指向火车了?”

有个人从黑暗里走出来,说他是连长,朝着汪东兴站得笔直,敬了个礼,然后很坚定地说:“我们把枪口对着火车,是因为领导在火车上。火车上有啥风吹草动,我们就能马上动手,飞快地把敌人干掉。”

汪东兴大声斥责:“瞎扯!你们这就动手?怎么动?难道要开枪吗?隔着火车皮,你们分得清谁是领导,谁是坏蛋吗?要是你们那些机枪都突突起来,我们车上的这些人岂不是全完了?”

“这个嘛……”连长抓了抓脑袋,一时语塞,脸上露出了一副无辜的表情,直勾勾地看着汪东兴,啥也说不出来。

汪东兴瞧见他那副可怜的模样,语气就软了下来,耐心跟他解释:“火车上我们安排了警卫,叫你们来,是为了防着可能有外面的敌人来偷袭火车。你们要做的,就是别让外面的敌人有机会靠近火车,懂了吗?”

连长一下子明白了过来,立刻指挥战士们调转枪口,对准了周围黑乎乎的田地。

这样一来,专列周围形成的“封锁”立刻就没了。

汪东兴心里一松,赶紧过去瞅瞅战士们的枪。一看,嘿,所有机枪的保险都开着,子弹也都上膛了。他这下心里有点发憷,回想起刚才的“包围”情况,觉得真是后怕:要是哪个战士不小心碰了下扳机,或者哪把枪突然走火,那可就麻烦大了,后果根本不敢想啊……

汪东兴上了专列,跟罗瑞卿感叹道:“真是吓人,我不明白当地的同志是怎么安排警卫的,不亲自过问真不行。”

20 阅读:12055
评论列表
  • 2025-04-22 19:10

    胡扯淡!

  • 2025-04-26 22:00

    当时并不是京广线,而是京(北京)汉(汉口)线。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才是京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