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老虎来袭!长江出现大量米级鱤鱼,一条鱼可吃光一个鱼塘

钓鱼七天乐 2023-09-07 17:45:49

一条鱼,能让养鱼户白干一年。对渔民来说,这种令人头疼的鱼就是有“水老虎”之称的鱤鱼。

近年来,巨型鱤鱼在长江水域频频出现,又勾起了一些养鱼人不堪的回忆。

鱤鱼是鲤科动物中的一种大型凶猛性鱼类,它们的体形细长,头尖,嘴大,眼小,鳞细,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背鳍和尾鳍青灰色,其余各鳍黄色。它们的体长可达2米,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

让养殖户头疼的“水老虎”,一年可吃光一个鱼塘

对于养殖户来说,鱤鱼曾经是一种非常让人头疼的鱼类。它们食性凶猛,在淡水中几乎没有对手,黑鱼、狗鱼等掠食鱼类在它们面前也只能算是个“弟弟”。在放鱼苗的时候,如果里面不小心混入这样一条鱼,到头来整个鱼塘里的鱼可能被它吃光。

因此,渔民们在投放鱼苗的时候,都会仔细检查,以防鱤鱼混入其中。但有时候往往百密一疏,总有一些不速之客光顾,导致鱼塘里的鱼迅速减少,等养殖户反应过来之后,塘子里面的鱼苗早被吃光了。

如果发现得晚,殖户就相当于白白投入了一年的劳动和资金,却没有任何收益。因此,为了防范这种“害鱼”,渔民们有时候往往要耗费不少精力,甚至有些喜欢搞恶作剧的人会往别人的鱼塘里放生鱤鱼,给他人造成巨大损失。

鱼塘害鱼,如今在长江频频出现,大量米级鱤鱼被垂钓者擒获

不仅是在人工养殖的水域里,就连在自然水域里,也出现了大量的米级(即超过一米长)的巨型鱤鱼。这些巨型鱤鱼被钓起来时,往往让钓鱼人惊讶不已,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近期,湖南和杭州的钓友接连钓获巨型鱤鱼,体长堪比一个成年男子。

其中,湖南钓友钓获的鱤鱼,重量达到60多斤,垂钓者背起大鱼往回走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引得不少网友驻足围观。

面对这些水中巨无霸,垂钓者们心里乐开了花。

长江水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巨型鱤鱼呢?在前些年,这么大的鱤鱼根本不可能如此频繁地出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影响。

在长江流域实施了十年禁渔后,水域环境得到了改善,水生物资源得到了恢复和增长。其中,作为长江流域物种之一的鱤鱼也受益于此,不但数量有所增加,在体型上也迅速膨胀。

据统计,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在长江流域共有超过数十条米级以上的巨型鱤鱼被钓起。其中,有些鱤鱼的体重甚至超过了100斤,创造了钓鱼的新纪录。这些巨型鱤鱼的出现,不仅吸引了众多钓鱼爱好者的目光,也引起了媒体和专家的关注。

有些人认为,这是长江流域水生态恢复的一个积极信号,随着禁渔的深入,饵鱼数量增多,鱤鱼不缺食物,体型越来越大。

但是,有些人则担心,这是长江流域水生态失衡的一个危险征兆,暗示着鱤鱼这种食肉掠食者已经占据了水域的优势地位,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生存。

鱤鱼的大量出现,究竟是喜是忧?

那么,鱤鱼的大量出现,究竟是喜还是忧呢?

在很多人看来,喜的是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忧的是“鱤鱼”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掠食鱼类,数量一旦失控,会不会像在鱼塘一样,将其它鱼类统统吃光,造成生态失衡。

鱤鱼是一种迁徙性的大型淡水鱼类,它们通常在春季从下游迁徙到上游产卵,在秋季从上游迁徙到下游越冬。它们以其他鱼类为食,每天可以吃掉自己体重10%以上的食物,寿命可以达到20年以上,成年后可以长到2米以上,体重可以超过100公斤。

如果单单从这个角度来看,鱤鱼的确挺可怕的。这种水中巨无霸,在禁渔之后除了钓鱼人可以垂钓之外,别人基本上拿它们没有办法,照这样下去,鱤鱼的数量会不会有失控的风险?其他鱼类岂不是要遭殃了?

其实,鱤鱼数量的增加与否,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关系。首先它们的繁殖能力较弱,每年只能产卵一次,每次产卵数目也不多。其次,鱤鱼对水质和水温有较高的要求,鱼卵的成活率较低。

再加上生态系统本身就是处于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鱤鱼作为一种顶级捕食者,它可以控制其他鱼类的数量和质量,防止某些物种过度繁殖或退化。同时,它们同类之间也会存在相互竞争与制约的关系,如果种群数量过多,为了争夺食物必然发生自残,因此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下去。

从总体上来说,鱤鱼的大量出现是一个积极信号,不必过于担忧。但对于鱼类养殖户来说,仍需警惕它们通过自然水系流入到鱼塘当中,导致鱼塘绝收。

对垂钓爱好者而言,鱤鱼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鱼类,如果能够好好开发利用这种鱼类,吸引更多的钓鱼爱好者和游客,也可以很好地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

在一些垂钓场的经营者看来,鱤鱼大量出现可能是一个机会,如果能够搞一个“鱤鱼坑”,想必一定会吸引大量钓鱼爱好者吧。

1 阅读:1120

钓鱼七天乐

简介:保护鱼类资源,享受快乐垂钓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