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破解北平特务案后,却找不到电台,曹纯之仰头思考时发现蹊跷

庞逸晨阿 2025-03-26 09:19:38

1950年2月,北京的天气依旧带着寒意。

然而,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新中国侦查科的负责人曹纯之,在成功侦破北平特务案件之后,竟未能寻获敌特的电台踪迹。

2月16日,根据既定安排,毛泽东主席将前往苏联,目的是为斯大林庆祝生日,并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在出发之前,情报不慎泄露。

周总理给出了明确指示:“务必迅速定位该电台的位置。”

不过,那时大众对事件的唯一认知仅限于电台的编号为0409,其余信息一概不知。

曹纯,新中国侦查部门的一位科长,当时正因病在家休养。然而,他深知任务的紧迫性,于是毅然立下了军令状:“给我三天时间,我必将找出隐藏的电台!”

时间悄然流逝,急需找到电台的位置。

曹纯能否在三天期限内,确定电台的准确地点?

信息被外泄

【曹纯之是新中国公安部反间谍第一侦察科长,他的工作一直都在隐秘战线中完成!】

关于曹纯的信息,后世鲜有记载,然而,在1950年发生于北平的特务案件中,他的身影竟意外地引人注目。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亟待发展。

除了美国及西方国家对我们持怀疑态度外,国民党势力也在暗中伺机而动。

在此宏观环境下,北京作为政治、经济与军事的核心区域,面临着诸多潜在威胁。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共中央面临的任务繁多,堆积如山。

政治保卫局负责人杨奇清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突然接到了一份高度机密的报告。这份报告的到来,令他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杨奇清紧急会见了周总理,最终揭示了那份绝密文件所含的信息。

敌特曾掌握毛主席访苏消息

根据既定安排,1950年2月16日,毛泽东主席计划访问苏联,目的是为斯大林庆祝生日,同时,两国将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然而,当前的情况是,信息已经泄露,敌对势力通过一个标识为0409的通讯站获取了该信息。

面对困境,中共中央当时缺乏任何有关电台的线索,那么,要如何定位这个电台呢?再者,在成功找到电台之前,又该如何确保其他信息不被泄露呢?

周总理果断地发出了一项严令:务必迅速定位该电台。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侦查科科长曹纯之,于深夜时分接到了一个急促的电话通知。

此项职责应委派给经验丰富的侦查人员曹纯之承担。当周总理探望正在病中休养的曹纯之时,注意到他面色苍白,不禁心生怜悯。

从常理上讲,此刻绝非邀请他出山的合适时机。

曹纯一得知消息后,立刻振奋起来,他表示:“周总理,给我三天的时间,我无论如何都会把电台找出来。”

立下军令状看似容易,只需简短几句话便可完成。

应采取何种措施呢?曹纯之内心是否真的有所把握?

【侦察过程】

那时,人们仅知晓的是,信息泄露源于敌方潜伏在北平某处的秘密电台,其编号为0409。除此之外,我们毫无头绪,无从着手!

曹纯立下军令状时颇为果断,北平城地域辽阔,敌人若想在某个隐蔽角落安置一台小型电台,要想找到它,无异于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针。

面对重大事宜,曹纯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施展出他毕生积累的技能,将其在侦察方面的才智充分发挥。

曹纯担任侦查科科长一职,其麾下配备有一个专门的案件处理小组,成员们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任务。

面对紧迫的时间,曹纯迅速召集了一次紧急会议,并立即成立了一个为期三天的专项工作小组。

团队成员缺乏其他信息,但坚定信念要在72小时内寻获无线电设备,并规划出应对策略,以防该设备可能进一步泄露关键信息。

曹纯华是一位资深的老一辈侦察专家,在许下承诺后,他选择留在办公室,而非返回医院,静静地坐在那里,连续抽了几小时的烟。

在他的工作桌上,摆放着一本与学习侦查相关的书籍,其内容聚焦于《经济政治学》。

清晨六点,天边渐渐泛白,预示着太阳即将升起,但此刻的北京却异常寒冷。

曹纯放下了手中最后一支燃尽的香烟,将烟蒂轻置于桌面。

他心中已有了抓捕的初步计划,于是专案组紧急召集了另一次会议。

他对侦查处的同事们说明:当前形势紧迫,任务繁重。虽然我们已掌握泄露情报的电台代号为0409,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侦查工作没有遗漏之处。

由于特务活动的存在,必然伴随着敌特之间的资金流动。

专案组成员在调查过程中,思维迅速得到了拓展。

曹纯提到,军统昔日四大要员中的毛人凤,曾在北京设立了一处多功能无线电通讯站,该通讯站可能为我们提供诸多有价值的情报线索。

曹纯之立即行动起来,他利用一些非正规途径,成功追踪到万能电台所关联的香港一个可疑的资金转账地点。

然而,专项小组的成员在北京多个(超过十个)提款地点持续搜寻相关线索,却仍旧未能追踪到通过可疑汇款地址所确定的收款人的下落。

这条线索,是否即将在此中断?

曹纯为大家提供了明确的保证,让大家心中的疑虑得以消除。

他提出疑问:那些特工并不愚蠢,为何会直接把钱款汇往北平?与北京相近的地方是哪里呢?

天津,需再次前往进行复查。

曹纯为侦查处的同事们分配了各自的侦查职责后,首先前往天津一家专注于国际转账业务的银行。他直接找到该行负责人,表明自己需要对方的协助。

他声称要给一位国外的友人转账,却在此过程中碰到了不少阻碍。

围绕这个话题,双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一起将万能电台相关联的香港地址及汇款人资料递给了银行经理。他们要求经理以为这些信息属于曹纯之的一位友人,并希望能通过他来处理相关银行业务。

对方迅速而主动地承担起了任务,不久之后就完成了票据的打印工作。

曹纯之获得了一个重要线索,通过票根上的信息,他追踪到了一个名为纪彩蓝的女子。

此人是否为北平特务案件的主要执行者?

【找到电台】

曹纯之并未草率做出决定,他迅速指令公安处的同事去搜集有关计采楠的资料。

经过公安部门的努力查找,曹纯之收到了一份机密信息。

计梓萱,女性,个人生活颇为纷繁。

在1945年之前,计采楠曾与一位外国商人共同生活,然而他们并未结成夫妻。结束这段关系后,她开始与一位美国男士交往。但由于发生了不忠行为,她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曹纯之进一步得知,名叫计采薇的女性,其家庭背景颇为纷杂。

计彩南有一位姐夫,他时常擅自使用她寄来的款项,这导致了两人间产生了不和。

此事在街坊四邻间广泛流传,成为了大家日常闲聊的话题。

据可靠消息,计采楠有一位名为计兆祥的弟弟,其背景颇为复杂。

该人物隶属于国民党,当这五个字被提及,专案组成员瞬间目光闪烁。

或许,计兆祥所涉及的嫌疑程度可能超过计采楠。

经过细致探究,众人了解到计兆祥的日常生活习惯极为有序。

侦查部门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得出,编号为0409的电台信号发射位置与计兆祥的居住地高度吻合,且其发射时间与计兆祥关灯入睡的时间基本一致。

世上哪来如此众多的偶然事件?

专案组迅速将焦点集中于计兆祥,为避免惊动他并确保中共中央的信息不被其电台截取,曹纯之在规划逮捕计划前,先指示人员在计兆祥周边安装了一个特殊电源控制装置。

每当计兆祥通过电台发送信息时,我方工作人员会迅速采取措施切断电源。此行动旨在有效阻止敌方电台截获我方的机密信息,同时也作为验证手段,用以确认北平特务案中的目标嫌疑人是否为计兆祥。

事实已经明晰!问题得到了解答!

调查部门与公安部协同行动,次日清晨,成功在72小时期限内将目标嫌疑人捕获。

然而,计兆祥此人态度坚决,无论采用何种询问方式,他都拒绝透露0409电台的藏匿地点。

根据任务期限,距离最后的时限仅剩不到两小时,原定三天的时间已近乎耗尽。

尽管针对特务案件的主要嫌疑人已实施抓捕,但0409电台仍面临被敌方特工进一步利用的风险。

务必寻得此物!即便时间仅余两小时,也绝不能放弃寻找!

曹纯之再次点起一支烟,他将最终的调查焦点锁定在了嫌疑人落网的出租房中。

公安部的工作人员逐一将拥挤的房间清空,曹纯之坐在那张被遗忘的旧沙发上。

他要求一个静谧的环境,以便迅速确定侦查的路线。

然而,我们面临困境,缺乏任何有效线索。计兆祥守口如瓶,尽管我们尽力询问,却未能从他那里获取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吐出烟雾之际,曹纯之的眼神变得恍惚。

为了避开烟雾,他自然而然地抬起下巴。

就在抬头之时,曹纯不经意间,目光边缘捕捉到了天花板的存在。

在曹纯之的思绪里,仿佛一道光芒乍现,他凝视着天花板,心中生出诸多疑惑。

计兆祥的房间狭窄,里面的物品显得颇为老旧。让人不解的是,在这样简陋的空间里,他为何要在天花板上挂上一幅牡丹画呢?

有误吗?或许广播电台就隐藏在这幅牡丹画作的背后?

实际情况与曹纯之的推测一致,0409号电台确实被敌方特工藏匿于天花板后方的一个隐蔽小孔中。

该洞穴内藏有不止一样物品,除了敌方的秘密电台,还发现了一支手枪。

曹纯被吓得冒出了一身冷汗,在成功把编号0409的物品转交给公安处的同事后,他随即向组织进行了事件的报告。

此刻,距离他立下军令状的72个小时,精确到了极致,分秒未差!

案件成功告破,广播电台的位置也已确定。

1950年2月16日,毛泽东主席成功抵达苏联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北京的冬季,终于迎来了它春天的转变,花儿开始绽放,温暖的气息弥漫开来。

【参考资料:】

1950年2月14日,中国与苏联正式缔结了互助同盟条约。该条约的签署信息来源于中国网,参考日期标记为2016年2月3日。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