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反叛后儿孙被杀,皇孙的头颅被挂城墙,他被剖棺戮尸

圣恒看历史 2024-08-25 20:48:53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十三日,也就在吴三桂弃用康熙年号建立大周政权(辖湖南、广东半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南部小部分和甘肃南部小部分)自称周王不久,康熙帝立即将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还有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琳处死,以震慑其他藩王。

“吴应熊及其子吴世琳处绞,其余幼子及公主俱免死幽禁”。

当时的吴三桂正在饮酒,他正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规划中。当听到儿子被杀时,吴三桂顿时脸色大变,浑身发抖,酒杯从手中滑落,摔到地上被打得粉碎!丧子、丧孙之痛,使他痛彻心扉,忍不住老泪纵横,长叹一声,说:“今日真是骑虎啊!”当即“魂迷意乱,气阻神昏”。

一、吴三桂造反前曾派人解救吴应熊

吴三桂有两个儿子,长子吴应熊。次子吴应麒,不过他已过继给吴三桂的哥哥。

吴应熊是吴三桂的妻子张氏所生,他一表人才,重情重义,是吴三桂的世子,以后是要世袭吴三桂的亲王爵位的。

因吴三桂兵权在握,曾在山海关前的一念之差,决定了清军的入关之路,清廷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管辖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权倾西南大地。

吴三桂的势力长期以来都为皇帝所忌惮。朝廷方面权衡利弊,由孝庄太后主婚,将皇太极的第十四女、13岁的硕恪纯长公主下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这样一来吴应熊就以额驸的身份留居京师,成为清廷的人质。

这场政治婚姻,表面上看是为了表彰吴三桂的功劳,实际上是为了威慑并束缚吴三桂,吴应熊的留京等于给吴三桂戴了个紧箍咒。

8年后,顺治帝驾崩了,多尔衮也死过11年了,6岁的康熙帝继位。就在康熙继位的第一年,吴三桂就送上一份大礼,他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杀死于昆明。清廷晋封吴三桂为亲王,并命贵州省亦属管辖。吴三桂遂久镇云贵。

之前都是多尔衮和顺治帝和吴三桂打交道。自从他们两个不在后,康熙和吴三桂之间互不信任。天高皇帝远,吴三桂在边远之地犹如土皇帝,又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很潇洒。

在康熙帝19岁时,决定削藩,削三个汉族藩,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也就是说,康熙帝要把以前明朝投降过来的汉族藩王都给削了,剥夺他们的军权、财权等一切权利,把他们削的片甲不留,如若再不听话就将他们轰成炮灰永绝后患。

康熙首先撤了尚可喜的藩王位,吴三桂心里七上八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自然知道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他了,就算他不反也不会有好结局。

康熙杀鳌拜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他会允许吴三桂这样的人物活着?就算让他活着也是暂时的,早晚得清算,说不定会交给云南百姓,做他们的刀下鬼。再说,吴三桂当时有能力和清廷一决高下,他为什么不反?吴三桂不反就彻底成为刀板上的鱼肉,就算他不反,他身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不会同意,他的二儿子吴应麒骁勇善战更加支持他造反。

从各方面来说吴三桂不反也得反。

这点也在康熙帝的意料之中。康熙认为,吴三桂和朝廷对立已久,

“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

由于吴三桂坐镇云南已有十四年之久,兵多将广在军事上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更是对周围的地形了如指掌,在反叛之初,叛军势如破竹,连下贵州全省,继而挺进湖南。

吴三桂的叛乱,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各地引起了连锁反应。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同样手握重兵,见吴三桂起事,纷纷揭竿而起,与吴三桂遥相呼应。

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相当有利。

此时的吴应熊和建宁公主已结婚21年,建宁公主先后为吴应熊生育了五个孩子,长子吴世璠,次子吴世琳,夫妻感情深厚。

吴三桂考虑到自己在京城的子孙后代,在起兵前夕,特别交代密使偷偷去京城,将儿子吴应熊及孙子接出来,可令他万万没想到是,在宫中待了20多年的吴应熊很留恋那里,他放不下妻子,说什么也不肯回昆明,他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康熙看在建宁公主的面子上不会那么绝情。他把康熙帝“将提前削藩之策”告知吴三桂,让使者将大儿子吴世璠秘密带出了京师。

二、、康熙帝不顾姑姑的哀求,处死她的丈夫和儿子

康熙帝马上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进行撤藩事宜。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

吴三桂的反叛引起了康熙的高度警觉。为了杜绝吴三桂和吴应熊的里应外合,他立刻将吴应熊拘禁投入大牢。朝中纳兰明珠等一些大臣,纷纷请求将吴应熊和吴世琳处死,以绝后患。

吴应熊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建宁公主苦苦哀求侄子康熙帝,求他放过吴应熊及儿子,康熙帝看在姑姑的面子上不忍心杀吴应熊,但为大局考虑,不得不杀。就这样,吴应熊和儿子吴世霖被残忍处死。建宁公主悲痛欲绝,后悔那晚没有让吴应熊及儿子早点逃出京师。

三、吴三桂的反击

吴三桂听闻子孙惨遭毒手的噩耗,他心如刀绞,失望、痛心、愤恨一齐涌向心头,几乎窒息昏厥,他后悔将康熙想的太肤浅了,他以为康熙会顾及其子与清廷的关系而不致伤害,20多年来吴应熊对清廷忠心耿耿,是康熙帝亲封的少傅兼太子太傅,“初得湖南还望生得其子。”吴三桂曾以为,加上他的势力足以让康熙帝投鼠忌器,不会轻易对吴家下手。可谁知看似荣耀无限,实则步步惊心。

如今子孙都被杀死,他才意识到康熙远非他想的那般低能,现实以最残酷的方式告诉他,在权力的游戏中,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康熙帝,这位看似温文尔雅的年轻帝王,实则心深似海,手段狠辣,远非他所能揣度。

吴三桂懊悔不已,但已成骑虎之势,只好硬着头皮拼下去,为了子孙的血不白流也要拼下去。

他的孙子吴世璠被解救到云南后,康熙帝紧锣密鼓对其搜捕,他下令包围“斩草除根”, 吴三桂起兵时,让吴世璠留居云南。

可是,吴三桂的叛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战事的深入,清廷逐渐稳住了阵脚,开始调集全国之力进行平叛。康熙帝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他一方面派遣重兵围剿叛军,另一方面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进行离间吴三桂与其他叛军之间的关系。接着,王辅臣投降,耿精忠反正,尚之信归顺清廷……

吴三桂做着垂死挣扎。

四、吴三桂称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衡州衡山之巅,云雾缭绕之中,吴三桂为了鼓舞士气,在此设坛,举行称帝大典,国号为周,年号昭武,以衡州为“定天府”。他望着人间美景,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皇权无上荣耀的渴望与向往。吴三桂从降清封王到反清复明,到登基称帝,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

为了巩固新政权,吴三桂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与军事部署。他吴应熊的生母张氏为皇后,立吴应熊的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孙吴世璠为皇太孙。同时,他重用亲信,让女婿郭壮图、方光琛等,为大学士,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网络。

在军事上,他设立云南五军府兵马司,改留守六曹为六部,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与调度。此外,他还晋封胡国柱、吴应麒等人为大将军,王公良、巴养元等人为将军,并赐予他们国公、郡公、侯、伯等爵位,以激励士气,稳固军心。

正在举行称帝仪式时间,突然风雨大作,吴三桂的登基典礼短暂而仓促,成为吴三桂一生的遗憾。

吴三桂虽然完成了称帝的梦想,吴三桂的叛军虽然勇猛善战,但终究难抵康熙所派的大军的围剿。加上吴三桂的内部各将领之间因利益纷争而暗流涌动,战斗力急剧下降,另外民心向背,使吴三桂的“周”国的统治摇摇欲坠。再加上吴三桂本人年事已高,这位昔日曾驰骋疆场、威风凛凛的平西王对于局势的掌控已不尽如意。

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得了不治之症“中风噎嗝”、“下痢”, 即便是宫中太医倾尽所能,用尽奇珍异药,也终究无力回天。吴三桂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赶紧让心腹大臣,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吴三桂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就病死了。

为了稳定大局防止军心涣散,叛军对吴三桂秘不发丧。

五、吴世璠的即位

总理军务吴国贵,派吴三桂部将胡心水之子胡国柱回云南,迎吴世璠前来衡州奔丧。

当吴三桂的心腹将领胡国柱到达云南要接回吴世璠时,却遭到吴三桂的女婿郭壮图的反对。郭壮图的女儿嫁给了吴世璠,卫朴的女儿也嫁给了吴世璠,他要帮女儿与卫朴之女争皇后位,因而坚决不让吴世璠去衡州。

无论胡国柱怎么劝说,壮图就是不听,胡国柱气急大哭,在城外东郊来回徘徊许多天,痛哭流涕,郭壮图丝毫不为所动。

胡国柱只好回去,用棉裹吴三桂遗体,秘密运往常德,再辗转送回贵州、云南。吴世璠没有去衡州,只迎至贵阳,并在此即帝位,以贵阳府贡院为其行在,定明年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给其祖父上尊号“太祖高皇帝”,父吴应熊为“孝恭皇帝”。

当吴世璠召顾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云南时,只有曹申吉听调应命,其余皆托故不到。

更为不祥的是,吴世璠即位之日,天象异常,为女儿争到皇后位的胡国柱在筑坛代祭时遭遇“阴风疾起,灯烛皆灭”的诡异景象。这一幕,被后世史学家视为天意难违、吴氏气数已尽的象征。

六、面对清军的进攻打,逃跑加窝里斗

吴世璠虽匆匆继位,但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难以独撑大局。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吴军军心涣散,面对清军的攻城,坚守岳州的吴三桂的侄子吴应期弃城逃跑,清军蜂拥渡江如入无人之境,吴军全线溃退。吴应期、胡国柱、王绪等一溜烟逃到辰州。

吴应期从湖南逃到贵州,去朝见逃到昆明的吴世璠,把一切责任推到方光琛身上,内部互相倾轧。

随从吴世璠从贵阳逃回云南的吴应期,有了叛变之心。他一路上招集散逃兵士,没有去昆明,而是在交水(今曲靖附近交河)驻扎。他打算继续集结逃散的吴军,然后回昆明搞宫廷政变,废黜吴世璠,取而代之。

吴应期的反常举动引起郭壮图的注意,他识破了吴应期的险恶用心,马上派遣吴将线率军前去,用计策骗过吴应期,当场用绳子勒死了他。接着郭壮图又把吴应期的两个儿子吴世琚和吴世珵一并勒死。

吴应期父子一死,吴氏政权完全被郭壮图掌控。才16岁的吴世璠,面对内部倾轧,骨肉相残;面对吴氏政权逐步削弱,人心的涣散,根本无所适从,整个吴氏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清兵围城半年多,吴世璠盼望马宝等人的救援早已化为泡影,但他们仍不愿投降。清军向城内射出一封封招降书,吴世璠拒绝投降。城内已断粮食,守城将领也无心作战,打算早降。

余从龙、吴成鳌偷偷投降清军,将城中军情出卖。吴将线、吴国柱、吴世吉、原任都统何进忠、林天擎等密谋,准备发动兵变,欲逮捕吴世璠、郭壮图献给清军。

七、吴氏政权的灭亡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八日,16岁的吴世璠陷入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绝境,他立即穿上皇帝的服装,登临大殿,他的眼中没有恐惧,只有决绝与解脱,他举刀自刎,一刀未死,又朝喉管抹了一刀,血流如注,一头栽倒在血泊之中。

他的皇后郭氏也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忠贞与决绝,她没有选择苟且偷生,上吊自杀。宫中从死的达百余人,有的是自幼陪伴吴世璠长大的贴身侍卫,有的是对皇室充满敬仰与忠诚的宫女……

也就在同一年,建宁公主所生的其他幼子,还有吴应熊的所有庶子,也被康熙帝一并处死。39岁的建宁公主彻底被击垮,她失去了丈夫的依靠,时隔7年她听闻她牵肠挂肚的长子自刎、又一次亲眼目睹幼子的惨死,心中的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

吴将线砍下吴世璠的头颅,带兵丁闯入郭壮图家,杀死郭壮图心腹郭得胜。郭壮图和儿子郭宗汾皆挥剑自刎。

接着吴将线等将官打开昆明城门,向清军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北京。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康熙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康熙对吴三桂恨之入骨,死后也没有放过他。1682年正月,他下令将死去4年之久的吴三桂剖棺戮尸,付之一炬扬其灰,以警告那些不忠不孝的臣子,并将吴世璠的首级交刑部悬挂城门示众,将吴三桂的女婿夏国相凌迟处死。

怂恿吴三桂起兵并为其谋划的方光琛和他的侄子方学范、儿子方学潜被擒获后立即处死。马宝虽然投降,但他罪大恶极,而且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投降的,不能饶恕,康熙下令,将马宝押赴到京,凌迟处死。

建宁公主成了清朝最悲惨的公主,作为无子无夫的孤寡老人,在深宫中凄凉度日,夫妻永不能再见,母子永不能相逢,最终抑郁而终。

总结:

吴三桂投降了清军,为清军卖命差点认满清为祖宗,他亲手将南明永历帝勒死在十字坡,还杀害了朱由榔的儿子以及眷属,共计25人。他为满清奋斗了大半生后,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走向反叛之路,导致他最爱的儿子吴应熊被杀,当得知自己失去了可以倚重的儿子时吴三桂心如刀绞,脸色大变,双手颤抖,他深知,自己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依靠和寄托。

吴三桂儿孙的被杀,导致后继无能人,最终家破藩撤。可怜建宁公主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孤独活了30年抑郁而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