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优酷推出“预览集”计划、爱奇艺推出“跳看”功能、芒果TV合作红果短剧……进入4月下旬,长视频几乎每天都有新政策,还没研究明白上一个,下一个已接踵而至。再结合一季度骤减的开机量,显然,长视频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如果说三年前那轮降本增效,受冲击最大的是腰部剧。那么现在这轮新行动,则是自上而下地波及每一个项目。一季度未能如约开机的项目里,不乏“大编剧+头部演员”的IP剧。然而这些项目要么搁置延期,要么遭遇换平台风波。
这轮长视频调整期中,有的平台在大刀阔斧砍集数,有的平台在斩钉截铁砍预算。但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做同一件事——加码“短内容”,包括横竖短剧、中剧,以及开发长剧相关的短剧功能。
而在为数不多能如约开机的项目中,不难发现“平台系”艺人占主流。除了一贯被戏称为“XX太子”“XX公主”的艺人们,观众还不太熟悉名字如孙珍妮、张淼怡、周翊然等也戏约不断。再结合平台不断拓展经纪业务的消息以及央视入股爱奇艺的新闻,或许艺人与长视频的关系真能发展成“去台里上班”。
长视频一连串动作究竟在指哪打哪?硬糖君想引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的发言:“理性的人不是在寻找快乐,而是在回避痛苦。”长视频曾经不顾一切寻求爆款,现在则想为内娱重新定价。
降集数,做精品还是走下沉?“老板已经明确告知我们,只做12、16集,最多24集的项目。”影视公司策划老陈告诉硬糖君,缩减集数并非单一平台的强硬变革,而是行业的整体趋势。
“目前各大影视公司都在为平台投递12集的项目,有原创、有IP改编,但大家都还没有探讨出一个好的制作方式。”编剧小余透露,缩减集数遭遇的挑战不小,平台如果没有细则出来,制作公司便只会观望。毕竟能做长,谁会想做短,长短收益差不止一点半点。
自打2020年《隐秘的角落》横空出世后,业内就掀起了对短集数“精品剧”的讨论。当时不少预言家表示,咱们或许会和美剧殊途同归。
而如果说五年前,平台做精品剧是为了做出剧场品牌效应、方便后续招商;那么现在做精品剧则是形势所迫的求生之举。
在老陈看来,平台降集数的背后无非两个原因,一是长剧的完播率数据下降,二是以红果为代表的免费短剧如同洪水猛兽般冲击着长剧体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长视频这轮的策略是“什么都要短”。正如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所总结的:“微短剧时长短、长剧集数短、电影占用时间短。”
与之相应的,腾讯视频将投入10%-20%剧集预算用于横屏短剧开发;“爱奇艺极速版”将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与红果短剧展开正面竞争;优酷成立微短剧中心,并将APP上的“短视频”频道更名为“短剧”。
4月23日的爱奇艺世界大会上,龚宇回应了一季度剧集开机减少的情况。他认为微短剧只是增量业务,并不影响长剧。爱奇艺虽然集数要减、时长要减,但是项目数要增加、总预算要增加。那么,如果产出的项目数量比以前多,其实是能给到更多创作者机会。
但在影视策划老陈看来,单个项目的预算降低,也极大考验着创作者的能力。面对比往日更少的成本,摆在制作公司面前的无非两条路。一是做十来集的短集数精品剧,二是做二十集以上的粗糙长剧。
有才华的导演从两条路都可能走出来。比如《开端》《边水往事》背后的新锐导演算,早年一直在做微短剧、短集数长剧,扎根在“短内容”里发挥自己的创意;还有黑马古偶剧《九重紫》的导演曾庆杰,是靠口碑短剧《虚颜》《招惹》等被观众看到。
刚在腾讯视频热度破2万的黑马分账剧《春来定风波》则可算“粗糙长剧”的代表。观众一边吐槽服化道,一边对其抓马剧情上头。制作上可以粗糙一点,但剧情要有吸引力。上一轮“降本潮”中失宠的分账剧、横屏短剧、中剧,或有望重振旗鼓。
降本中最重要的一环,莫过于明星片酬。这一轮降本潮后,能开机的项目几乎都是平台自制,启用演员也几乎都是“关系户”。
早在上一轮降本潮,硬糖君就盘点过95一代出头的演员,几乎都与平台有合作关系,因此被戏称为“桃太子/公主”“鹅太子/公主”“酷太子/公主”。背后依据的是经纪公司的股份构成,以及演员大多数戏约的平台归属。
平台入股经纪公司的艺人,自然承蒙平台的厚爱。爱奇艺占股95%的超级向上艺人丞磊,自打出演《云之羽》男二有声量后,一连拍了爱奇艺的三部男主戏;比丞磊更早受捧的陈哲远,是爱奇艺占股95%的果然娱乐艺人,古偶、现偶演过一轮后,还被安排进悬疑赛道转型,刚开机的短集数悬疑剧《把黑夜点燃》将搭档蒋欣。
爱奇艺占股20%以下的众星时代艺人张凌赫、浩瀚娱乐艺人常华森等,也以出演爱奇艺剧居多,但有吃百家饭的趋势。
没有明面上经纪关系的演员,却一连接了单平台好几部主角戏,大致可以推测与平台有分约合作关系。
比如《封神》“质子团”出来的李昀锐,一连演了腾讯视频的6部男主戏;黑马小甜剧《当我飞奔向你》出来的周翊然,手握腾讯视频4部男主戏。他俩均被网友称为“鹅太子”。丝芭传媒正捧的孙珍妮,与优酷合作了4部女主戏,被称为新晋的“酷公主”。
另外,自打去年起,优酷便启动经纪部签全约艺人,《边水往事》的“但拓”江奇霖正是其一。据相关人士透露,他还真常去公司开会上班。江奇霖现在不仅是优酷的悬疑剧“专业户”,还是优酷短集数精品剧的试水员,去年播了一部文艺爱情剧。
除演员外,优酷在培养自家导演上也大刀阔斧。网传的“预览集”其实并不是要求每个项目先拍短片,而是优酷把培养电影导演的“海纳计划”融入进来,选拔电影人才来拍电视剧。“海纳计划”是2024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阿里影业启动的计划,旨在吸纳优秀海归人才。
结合去年《边水往事》导演算“入职”优酷,优酷这是想把导演、演员都叫来大厂上班了。腾讯视频携手正午阳光的“光合计划”与爱奇艺刚刚宣布的燎原、“爆前”、大片导演培养计划,其实也有类似的意思。
去大厂上班的主创能稳定接活,项目赚钱则有分成。演员不靠片酬赚钱,被剧捧红之后靠商务赚钱。这种经纪关系仿佛回到了电视台时代,日娱很长时间都在沿用这一模式。但随着流媒体来袭,曾经被电视台封杀的艺人也能有流媒体戏演,越来越多主流艺人转战流媒体,不断冲击着原本的低片酬体系。
现在咱们流媒体厮杀了十来年、砸出了无数流量明星,倒又走起了复古路线。而主创、演员能否像过去在台里上班一样,与平台保持长久的契约精神,考验的是所有平台能否统一战线,建立起足够大的话语权。
台网融合进行时?当年长视频刚开始搞降本增效时,国资接盘长视频的消息就不断传出。当时传出收购爱奇艺的主角是国资派咪咕,今年的绯闻主角则变成了儒意。儒意收购万达电影,让外界见识了其财大气粗“蛇吞象”的能力。但儒意背后大股东腾讯收购爱奇艺涉及垄断问题,所以难度不小。
就在坊间议论纷纷之际,爱奇艺股权突然发生变动,股东新增央视频融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占股0.9999%。但与其说这是资本层面的投资并购,不如说是台网融合的一步棋。
其实早在入股之前,长视频与电视台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这两年,爱奇艺剧集频繁登陆央视。从《我是刑警》《北上》到刚开播的迷雾剧场新剧《借命而生》,爱奇艺不少大剧的第一出品方为央视。央视频制作的网络春晚、元宵晚会、综艺《乐在旅途》等,也在爱奇艺同步播出。爱奇艺绿眼睛工作室的负责人梁仁红,就曾是央视制作人、制作过《大决战》等高收视率的央视剧。
腾讯视频2023年宣布与上海文广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去年又宣布与TVB展开合作。优酷早在2021年,就宣布与北京卫视、河南卫视、天津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六大卫视深度合作,生产、播出40档以上的节目。办了三季的话题综艺《无限超越班》,正是优酷与浙江卫视合作的成果。
有了电视台这层关系,视频网站招商也能多个渠道。台网融合跑在前列、平台盈利也跑在前列的芒果,或许正是各家学习的对象。
早年芒果TV主要靠湖南卫视及其他湖南广电子媒体供给内容。2014年,芒果TV吸纳电视台人才探索自制综艺,《花儿与少年》打响了第一枪。2015年芒果TV的广告签约金额接近10亿元。2017年设立节目自制部、节目定制部、节目艺人部等六大部门,把成本降了下来,实现扭亏为盈。很多艺人去芒果综艺,就相当于去拍正午戏,以友情价参与,目的是曝光与转型。
很多流量艺人走红前,都在芒果混过熟脸。比如,2016年加入“天天兄弟”录制《天天向上》的王一博、2022年初开始常驻《你好星期六》的王鹤棣。后续的浪姐、披哥更是如此,好些被押宝的艺人,一连接了多档芒果综艺,比如李斯丹妮、李承铉戚薇夫妇。
除了靠自制综艺降本,芒果TV还拥有一个大客户咪咕。2019年,中国移动以16亿元入股芒果超媒后,咪咕与芒果TV签署了2021-2023年整体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金额不低于35亿元;2024年,双方续签合作协议期限到2027年,金额加码到44亿元。
背靠大树好乘凉,台网融合也算各取所需。传闻广电的CVB视听大数据即将纳入网播数据,到时不仅有官方的收视率,还会有官方的网播数据。剔除泡沫、革故立新,影视圈的“降本”想必也能走上快车道。
从减集数、降片酬到台网融合、拓宽渠道,爆款看天意、降本靠打拼。就让我们衷心祝福穷则思变的长视频,毕竟咱从小是电视儿童,就好看点大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