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生猪养殖业,全行业一致性看衰2025年猪价,养猪业终于到了既决高下,也定生死的关键时刻了,本人从12月3日起福建出发,历时十天,跑完了全国主要的产区,今天开始更新这个新的系列的文章,我把他命名为《决胜2025系列文章》,这个系列的文章,前后连贯性较强,单看一篇很难领悟这个系列的文章,合集链接我就放在下方的红色字体这里了,以方便大家顺序阅读
《决胜2025系列文章》
转眼已经写到第六篇文章了,今天聊一聊明年的趋势,正如标题所言,加速整合与兼并,这是必然发生的,原因主要就以下三点,分别是优质仔猪资源集中化带来的垄断性优势,产业细分化带来的快速合并趋势,居高不下的产能导致猪价长期拖底引发集中兼并潮,下面我们详细来分析一下。
优质仔猪资源集中化带来的垄断性优势
前面的文章我们分析了,我们国家自从2020年以后快速崛起的集团公司养猪潮,利用后来者优势,大批量的应用国外引种回来的优质种猪,快速改写种猪行业。乃至于现在国内的种猪只剩下两种,一种叫做2020年以前国外引种的,另外一种叫做2020年以后国外引种的。
随后集团公司又凭借着新场优势,在防非上面执行铁桶模式,同时也实现了蓝伪的双阴,凭借着好品种+蓝伪双阴,快速的拉低了全程料比,造肉成本优势明显。同时应用分点式饲养,公司加农户模式,精准控料模式,快速的建立起了成本优势,走上了迅速扩张的道路。
集团公司利用采购优势,建立起了白名单采购体系,精准锁定市面上的好的仔猪资源,通过统计跟母猪场采购的猪苗最终的成活率与料比,纳入这个白名单体系,整个集团各省各个区域的分公司共享这个白名单采购目录,这样就能够直接锁定这部分优质仔猪的资源,同时也便于白名单内的母猪场合理安排产能,走向共同扩张的道路。
这种白名单各个集团公司都有,除非是自有母猪场能够完全匹配自身仔猪用量的,不需要外采小猪苗的公司,其他需要外采的全部都是采用白名单制度,同时各个集团公司的白名单还具有可复制性,能够加入一个公司的白名单,也就能够加入另外一个公司了。
这就和我们昨天的文章里面分析的一样了,普通猪场根本买不到好的猪苗,或者说以为大家买到的猪苗都是一样的,压根就不知道集团公司买的猪苗有多好,只看到人家也一样买猪苗,我们也一样买猪苗,凭啥他们成本就比我们低一大截,难免心里嘀咕他们数据造假,其实这就是不了解猪苗行业。
产业细分化带来的快速合并趋势
还有一个群体看到了这些优质种猪和高品质断奶小猪潜在的巨大市场价值,那就是各地数不胜数的各种小型育肥公司,他们通过养殖同盟的构建,采取合作或者合并共赢的模式,去锁定这些优质的小猪苗。同时也采取母猪代养的模式,自行掌控一部分产能资源,做得好得已经走上了大量外销的道路,做得一般的也普遍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了,我想这就是产业细分模式的底层逻辑吧,传统的全进全出模式的代养户直接被切割为大保育阶段,架子猪阶段,部分外销,部分自用,各自发挥各自的专业,就像下面的这张图片,关于一个母猪放养公司的运行模式,大家就能够看得出来,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人家就买市面上品种最好的种猪,蓝伪双阴的,去找母猪场给他代养,断奶小猪全部外售。
居高不下的产能导致猪价长期拖底引发集中兼并潮
集团公司与大量的专业育肥公司,凭借着好猪加双阴加精细化管理,终于将猪价卷到了今天这种样子,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猪价均价也就七块钱了,那些小型的放养公司,特别是没有掌握自有母猪场资源的,或者虽然有母猪场但是没有好的种猪的这个群体,几乎就是可以预见性的明年会产生巨大的亏损,而且这个群体都非常清楚,明年亏了后年大概率也没有赚回来的机会的,这种情况下唯有萎缩才行,原本养五万头肥猪的,现在减到五千头,还想往下减,没有更好的降本方案的情况下,只能放弃代养户,收缩规模。
放养公司放弃养殖户收缩规模,养殖户可不会傻等着他们回来继续养。没有投苗计划了,代养户就麻溜找别的放养公司,大家都不傻,你干不成不代表别人干不成,所以这部分流失的代养户,就是真流失了,今天流失了的代养户,以后也不会回来了。
就这样,2025年就会在快速的整合,兼并,合并中度过,大潮已经褪去,谁在裸泳已经一目了然,还能站在场上的,要么是满足《好猪苗加蓝伪双阴加过程管理三项要素》的企业,要么就是自己有一套独特的降本秘籍的,除此之外,都是被兼并的对象!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