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更是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那你知道大熊猫的另外两重身份吗?其实,大熊猫除了会吃吃喝喝和卖萌,它们还扮演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即自然保护中的“旗舰物种”与“伞护种”。
什么是旗舰物种?
旗舰物种是指容易受到人们喜爱或关注的物种,它们对生态保护具有特殊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什么是伞护种?
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威尔科克斯于1984年最早提出“伞护种”的概念。伞护种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物种,这个目标物种的生态环境需求能涵盖其他物种的生态环境需求,在保护该物种的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伞护种可用来确定应被保护的生态环境的类型与面积,常用于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为什么大熊猫是旗舰物种和伞护种
在全球范围内,大熊猫、老虎、大象、海豚等都是常见的旗舰物种,它们分别对应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即竹林、热带雨林、草原、海洋。保护它们以及它们所处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之所以能成为旗舰物种与伞护种,与其自身的特点紧密相关。
一方面,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之久,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极具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1950年,中国颁布了《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大熊猫被列为禁止任意捕猎的稀有动物。国际上,198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从科学上认定大熊猫为濒危物种。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大熊猫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
另一方面,大熊猫可爱的外在形象也深受国内外大众喜爱,在全球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拥有巨大的号召力,不仅激发了人们保护动物、珍爱自然的意识和行动,还在有效拯救和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熊猫的这些特点让它们当之无愧成为了旗舰物种,间接保护了栖息地内许许多多的其他物种,担当起伞护种的角色。
大熊猫国家公园“伞护效应”显著
2021年,国家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公园的试点区规划范围包括四川省岷山片区、四川省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整合了各类自然保护地80余个,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片区1.93万平方公里,有野生大熊猫约1227只,伞护着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珙桐、红豆杉等野生动植物8000余种。
熊猫谷是领先型大熊猫国家公园示范地和生态文明保护展示窗口,自建设以来持续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在最大程度保护原生植被和群落结构的同时,着力修复区域生态环境,努力恢复野生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风貌。截至2023年12月,熊猫谷记录到的植物种类已增至668种、兽类17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8种、两栖类11种,其中植物类、爬行类、两栖类相比2009年分别增长29.71%、100%、37.5%。据现场调查,熊猫谷及周边区域分布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CITES附录物种2种。
由此可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增强大熊猫栖息地的协调性和完整性,保障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更有利于加强大熊猫及其伞护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实现典型生态脆弱区整体保护,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据了解,我国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举措,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数量呈现总体恢复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如大熊猫野外种群从20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为近1900只,栖息环境也不断优化。
珍爱环境,保护野生动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