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特朗普对华关税生效7个小时后,美国没有等来中方的“和好电话”,反倒是迎来了全面反扑,同样高达84%的对美关税就是中方唯一的答复。
当美帝霸权主义重现,中方率先吹响了抗美的号角,连带着加拿大和欧盟也纷纷做出反制举动,受美制裁的各国势必要让特朗普看清现实。
然而,就在中国做出反制的同时,官媒陆续发布“谨慎赴美”通知,这似乎正预示着中美未来不会再局限于贸易战,而是众人最不乐意看到的“全面动武”和“新冷战”!
奉陪到底,中方说到做到!
特朗普在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名单中,对华累计关税已经高达104%的惊人比例,此举显然是美国有着和中国彻底展开贸易战的想法。
中方很清楚,美国是想借此机会胁迫中方做出更多让步,以此好让特朗普达成挽救美国经济的目的,同时也能加速刺激起美国制造业的复苏。
然而,在美国关税政策尚未正式落地之前,中方仍旧希望特朗普能在看清现实后做出悔改。
可惜的是,特朗普已经完全被“美国优先”蒙蔽了双眼,既然美国已经看不清现实,那中方自然也不会惯着,你要战,那便战!
4月9日晚上19点整,中方在美国关税正式落地的7个小时后,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产品再次加征50%的关税。
不比你多一分,但绝对不会比你少一厘,这就是中方奉陪到底的坚决态度,而且未来就算是美国想要继续拔高这个数字,中方也依旧会寸步不让。
当中方反制消息传出的时候,无数国人为之振奋,我们被美国制裁太久了,现在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如何叫人不心潮澎湃?
最重要的是,中方作为对美出口大国,一旦商品成本因高昂关税继续增加,那最后买单的依然是美国企业,而最终影响到的同样是美国经济。
如今美股三大指数持续下跌,科技七巨头也是赔的不像样,甚至就连一直支持着特朗普的马斯克,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特拉斯蒸发数千亿美元。
反观中国股市,不仅没有受到美国关税的冲击,反而还有了全线飘红的迹象,这样的盛况也正在吸引各国投资者关注中国市场。
退一万步讲,就算特朗普能借助关税大棒在一定程度挽救美国经济,那美国国内的矛盾又该如何应对?
1300多场覆盖全美的抗议活动,美国经济最强州加州也正嚷嚷着要“独立”,就连共和党内部都开始出现反对特朗普的声音。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可美国如今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特朗普又怎么可能通过关税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梦想呢?
几乎就在中方做出反制的同时,加拿大和欧盟那边也没闲着,而这场“抗美之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势力选择站在一起...
落井下石,西方得心应手!
加拿大一直都是美国最为“照顾”的对象之一,不然特鲁多也不会在国民压力中倒台。
曾担任过两国央行行长、已组建新内阁的卡尼,显然不是一个软脚虾,所以这就导致加方在对待美国时也变得愈发强硬。
4月8日,加拿大财政部发布消息,明日将正式对美国汽车征收25%的关税,一切直到特朗普甘愿罢手为止。
与此同时,加拿大也正在不断呼吁更多势力加入抗美浪潮,而那份由美国主导的《美墨加协定》也即将沦为一张废纸。
在这场抗美斗争中,加拿大也算是担任了急先锋的角色,后面就是由中方担任中坚力量,同时也使得不少势力开始坚定抗美的决心。
欧盟显然就是受到了中方的影响,同时也预见了美国不敌众多势力反扑的未来,所以他们的反制,甚至还要超出美国的针对程度。
4月9日,欧盟27个成员国齐聚一堂,其主题就是为了商讨如何应对“美国加征20%关税”的威胁。
在经过多轮讨论和投票后,欧盟的对美态度终于敲定,而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就是他们向美国做出的报复性举动。
当加拿大和欧盟都开始站在美国对面的时候,美国身边的贸易伙伴已经所剩无几。
反观中国,不管是在东盟中的影响力,还是主导着金砖和上合的经济实力,都在不断说明着中美之间的贸易差距,同时也预示着中美贸易战的未来。
然而,即使是瘦死的骆驼,那也是比马大的,就算中国在某些方面占据优势,可这依然不能成为我们小觑美国的理由。
就在中国放出反制消息的同时,各个官媒纷纷转发的“谨慎赴美”通告,也正预示着中美未来会变得一触即发!
谨慎赴美,官媒意有所指!
4月9日夜间,文旅部、教育部陆续发布通报,紧急提醒近期所有想赴美的旅客和学子谨慎赴美。
就算迫于现实不得不去,也得提前做好安全评估,而且还要尽可能增强安全意识。
因为以中美目前紧张的经贸关系、美国国内动荡局势来看,在这个节骨眼上飞往美国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谁也保不齐特朗普会在看到中方强有力的反制后,是否会做出什么威胁到旅客、学子的举动,而中美之间也极有可能因此事件激化矛盾。
结合起前段时间针对台岛的“海峡雷霆-2025A军演”来看,虽然解放军手上杀的是台独鸡,但想要恐吓的却是美国猴,这不难看出我们对美国的防范之心。
中美之间向来积怨已久,当双方贸易战全面展开的时候,谁也不敢说中美之间不会出现动武的局面,况且就算双方能忍住不动手,但“新冷战”还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一幕。
官媒不会无的放矢,既然已经给出通知,那大家赴美的心思还是收收为好,免得去的时候容易,回来恐怕就难如登天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