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为何国足首胜背后仍暗藏隐忧?
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令所有中国足球人都深感忐忑。在2024年国足18强赛对阵印度尼西亚的比赛中,中国队虽终以2∶1的比分斩获三分,但比赛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着实令人难以释怀:这支国足,当真已为迎接更为严峻的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吗?
"胜利是令人欣喜的,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必须正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在赛后点评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确实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比赛的后半段,特别是第61分钟后的换人调整,一系列令人揪心的画面便开始不断上演
伊万诺维奇在这场比赛中把5个换人名额都用光了,这本该表示着教练对比赛形势能够积极控制。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换人产生的实际影响之后,就不得不接受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替补球员跟主力阵容比起来,实力上的差距真的太明显了。
最具代表性的是来自上海申花的汪海健。
作为一名在俱乐部都难获首发机会的球员,他替补登场后,让所有关注这场比赛的球迷都为之捏了一把汗。
从第83分钟开始的短短7分钟内,他连续出现三次重大失误:盲目出脚造成危险任意球、头球解围失误导致失球、关键传球犹豫不决险些酿成大祸。
这些失误不仅暴露出个人能力的不足,更折射出国足在替补阵容上的短板。
据数据显示,2023赛季中超联赛里,汪海健的出场时间仅为396分钟,如此之少的比赛经验,显然难以承担起国家队比赛的重任。除此之外,在本场比赛中,他的传球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球队85%的平均水平,这些冷酷的数字,无情地暴露了问题的严重性。
据亚足联技术研究组报告显示,在现代足球比赛中,替补球员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平均能影响比赛结果的概率高达35%。不过就本场比赛表现来看,国足在此方面与亚洲一流水平尚存较大差距。
更为让人忧心的是,临近比赛结束时,球队整体体能明显不够用,这直接影响到了场上球员的判断能力与执行能力。据专业数据显示,在比赛最后十五分钟,国足运动员的跑动距离相较上半场减少了约百分之二十,高强度冲刺次数也降低了三十五%。
对于即将到来的与巴林队的比赛,国足需汲取此次赛事的经验教训。前中国足协技术专家方斌表示:“关键在于提升替补球员的实战能力及心理素养,这须于平常训练中强化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此同时主教练在换人时机的把控上也应更为审慎,务必综合考虑比赛形势和球员状况。”
此番惊心动魄的胜利过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追求胜利的时候,是不是更该注重球队整体建设,别光陶醉在这一时的胜利里啦?
相信每一位关注中国足球的球迷,皆期盼能目睹到答案。诸位如何看待国足在此役中的表现呢?诚邀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下你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