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CNNIC报告:互金理财网民1.29亿,P2P收益率降低,风险下降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整理的精华版如下。无论数据分析还是市场调研,此文都是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统计报告,建议收藏。
一、这些数据你要知道
1.网民总规模达7.72亿
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6:47.4,截至2016年底,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2:48.8,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与人口性别比例逐步接近。
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2017年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0%。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0%;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9.6%、23.5%,与2016年底基本持平。与2016年底相比,60岁以上高龄群体的占比有所提升,互联网继续向高龄人群渗透。
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规模最大。2017年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9%、25.4%,其中,初中学历网民占比较2016年底增长0.6个百分点。
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2017年学生群体占比为25.4%;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1.3%;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4.6%,我国网民职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月收入在中高等水平的网民群体占比最高。2017年月收入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分别为16.6%和22.4%。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向高收入群体扩散,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群体占比较2016年底增长3.7个百分点。
2.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
3.上网设备:手机、电视比例提升,PC、平板比例下降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7.5%,较2016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使用率再创新高;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53.0%、35.8%,较2016年底均有所下降,其中使用台式电脑的比例变化尤为明显,下降7.1个百分点;网民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达28.2%,较2016年底提升了3.2个百分点。
4.上网时长:人均周上网时长27小时
2017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0小时,相比2016年提高0.6个小时。
5、IP地址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23430块/32,年增长10.6%。全球IPv4地址数已于2011年2月分配完毕,自2011年开始我国IPv4地址总数基本维持不变,截至2017年12月,共计有33870万个。
6、网站数量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533万个,年增长率为10.6%。
二、网民上网都在做什么
2017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发展,其中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增长显著,年增长率达到64.6%;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外卖、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增长明显,年增长率分别达到66.2%和29.7%。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2亿,年增长率达到22.6%;共享单车成为2017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的互联网应用类型,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半年增加1.15亿,增长率达到108%,共享单车业务在国内已完成对各主要城市的覆盖,并渗透到21个海外国家。
1.即时通信产品差异化
截至2017年12月,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7.20亿,较2016年底增长5395万,占网民总体的93.3%。手机即时通信用户6.94亿,较2016年底增长5562万,占手机网民的92.2%。
从行业发展来看,即时通信产品的差异化、服务连接能力的拓展和办公场景下应用能力的增强是其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
2.人工智能为搜索市场注入增长动力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40亿,使用率为82.8%,用户规模较2016年底增加3718万,增长率为6.2%;手机搜索用户数达6.24亿,使用率为82.9%,用户规模较2016年底增加4887万,增长率为8.5%。
2017年,搜索引擎继续保持稳步移动化的趋势。同时,人工智能继续为搜索市场注入增长动力,在流量红利结束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帮助搜索引擎应用继续保持互联网应用的根基地位,并为搜索引擎企业的平台化多元创新发展继续贮存宝贵的用户数据。
3.网络新闻从单纯流量向内容、形式、技术等多维度转移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47亿,年增长率为5.4%,网民使用比例为83.8%。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6.20亿,占手机网民的82.3%,年增长率为8.5%。
2017年,新闻资讯领域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健全;传统新闻媒体加速互联网改造;平台竞争从单纯流量向内容、形式、技术等多维度转移。
4.社交应用:媒体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微信朋友圈、QQ空间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7.3%和64.4%;微博作为社交媒体,2017年继续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深入布局,推动用户使用率持续增长,达到40.9%,较2016年12月上升3.8个百分点。知乎、豆瓣、天涯社区使用率均有所提升,用户使用率分别为14.6%、12.8%和8.8%。
社交媒体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社交媒体已成为互联网媒体中最为流行的媒体类型之一,凭借用户基数大、信息传播快、互动功能强等特点,成为网上内容传播的重要力量。
5.网络购物:线上线下融合纵深发展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33亿,较2016年增长14.3%,占网民总体的69.1%。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06亿,同比增长14.7%,使用比例由63.4%增至67.2%。与此同时,网络零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达到71751亿元,同比增长32.2%,增速较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
2017年,网络购物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行业持续向高质量、高效能阶段过渡;线上线下融合纵深发展,线上向线下渗透更为明显。
6.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同比增64.6% 高频市场需求形成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43亿,较2016年底增加1.35亿,同比增长64.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22亿,增长率为66.2%,使用比例达到42.8%,提升14.9个百分点。
在经历几年市场补贴培育后,网上外卖已成为网民又一常态化就餐方式,高频市场需求已经形成。
7.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76亿 手机预订比例增至45.1%
截至2017年12月,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76亿,较2016年底增长7657万人,增长率为25.6%;在线旅行预订使用比例达到48.7%,较上年提升7.8个百分点。手机成为在线旅行预订的主要渠道。通过手机进行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达到3.40亿,较2016年底增长7782万人,增长率为29.7%。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37.7%提升至45.1%。
8.互联网理财:P2P利息继续下降 不合规业务得到整顿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同比增长30.2%,网民使用率为16.7%,较去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
P2P网贷理财市场利息继续下降,业务进一步合规发展;现金贷、金交所、网络小额贷等不合规业务得到有效整顿,有效降低系统性风险。
9.网上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和老龄网民渗透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5.31亿,较2016年底增加5661万人,年增长率为11.9%,使用率达68.8%。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5.27亿,较2016年底增加5783万人,年增长率为12.3%,使用比例达70.0%。
线上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和老龄网民渗透。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上支付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47.1%;50岁以上网民中使用率从14.8%提升至32.1%。
10.网络音乐:版权竞争和泛娱乐生态融合延续
截至2017年12月,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5.48亿,较去年底增加4496万,占网民总体的71.0%。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12亿,较去年底增加4381万,占手机网民的68.0%。
2017年国内网络音乐行业格局基本确立,版权竞争和泛娱乐生态融合趋势得到延续,线上线下音乐产业联系更加密切。
11.网络文学:进入全面盈利期
截至2017年12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78亿,较去年底增加4455万,占网民总体的48.9%。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3.44亿,较去年底增加3975万,占手机网民的45.6%。
公开资料显示,阅文、掌阅、纵横等网络文学企业在2017年均已实现盈利。从行业发展来看,原创内容的扶持和听书业务的发展是2017年网络文学行业变化的两个重要特点。
12.网络游戏:吃鸡火爆 企业出海热情高涨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42亿,占整体网民的57.2%,较去年增长2457万人。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较去年底明显提升,达到4.07亿,较去年底增长5543万人,占手机网民的54.1%。
从产品类型变化来看,得益于游戏直播的强大宣传能力,新兴的沙盒类射击游戏在2017年取代MOBA游戏成为最受用户喜爱的游戏类型;从市场覆盖范围来看,以腾讯、网易、蓝港互动、心动网络为代表的中国游戏厂商在2017年出海热情高涨。
13.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达到42.9%
截至2017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79亿,较去年底增加3437万,占网民总体的75.0%。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49亿,较去年底增加4870万,占手机网民的72.9%。
2017年网络视频行业保持良性发展,用户付费能力明显提升。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达到42.9%。
14.网络直播:违法违规直播内容治理成效显著
截至2017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24亿,较去年底增加7756万,占网民总体的29.0%;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2亿,较去年底增加7522万,占网民总体的28.5%。
行业发展方面,网络直播行业依旧延续了蓬勃发展趋势;政策监管方面,2017年网络直播行业的内容监管力度持续提升,违法违规直播内容治理成效显著。
15.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超2亿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共享单车成为2017年下半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显著的互联网应用类型。截至2017年12月,共享单车国内用户规模已达2.21亿,占网民总体的28.6%,用户规模半年增加1.15亿,增长率达到108.1%。从业务覆盖范围上看,共享单车业务在国内已完成对各主要城市的覆盖,并渗透到21个海外国家。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资金实力较弱、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在下半年普遍开始面临日渐增长的资金链压力,造成大部分经营不良的厂商退出市场。
16.网约车:规范发展 打车难仍待有效缓解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2.87亿,较2016年底增加6188万人,增长率为27.5%;网约出租车使用比例达到37.1%,较上年提升6.4个百分点。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2.36亿,增长率为40.6%,用户使用比例由23.0%提升至30.6%,较上年增长7.6个百分点。
各地网约车细则陆续出台后,网约车市场规模由无序的激进式发展向规范的渐进式发展演进;然而,随着网约车服务门槛提升,市场保有量降低,居民潮汐式出行遇到的打车难题未得到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