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美国“Naval Nnews”网站报道,英国海军“可畏”号战略核潜艇举行了龙骨铺设仪式,英国首相斯塔默和国防大臣希利现身活动现场。这一消息释放出英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建造工作正稳步推进的信号,看来2035年前服役的目标大概率能实现。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法国也将目光瞄准了2035年,而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早已服役。如此形势下,中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面临的时间紧迫问题愈发凸显。
如同全球隐身战斗机的发展存在领先、普通和落后等不同层级,战略核潜艇领域亦是如此。目前,俄罗斯处于领先,而中国相对落后。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各国纷纷开启第二代战略核潜艇的研发征程,当时美国一马当先,苏联紧跟其后,英法处于中间位置,中国则排名末尾。不过,苏联建造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虽名气响亮,但造价与使用成本惊人,苏联自身也不堪重负。因此,在建造“台风”级的同时,苏联就赶忙着手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研发,期望借助“台风”的经验,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原本有望在90年代形成美苏双雄争霸的态势。然而,苏联解体改变了一切。
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失去了发展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动力,中国、英国和法国在这方面的动作也较为低调。但俄罗斯因无法承受“台风”级的高昂成本,选择完成苏联遗留的新一代战略核潜艇方案,即后来的“北风之神”级。该级艇的前3艘由于技术不成熟、资金不充裕,采用了苏联时代的旧艇身和反应堆,性能欠佳。直到2020年,第4艘“弗拉基米尔大公”号,也就是“北风之神 - A”型服役,才宣告了战略核潜艇新时代的到来。可以说,俄罗斯能获得领先地位,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台风”级的特殊情况。面对俄罗斯的领先,美国推出了“哥伦比亚”级作为应对。2022年6月,“哥伦比亚”号首艇铺设龙骨,预计2027年下水,2031年服役,比“北风之神 - A”晚了整整十年。英国的“可畏”号比“哥伦比亚”号又晚三年,法国下一代SNLE 3G战略核潜艇去年才开工,比英国还晚四年。届时,“北风之神 - A”的世界第一宝座恐将易主。而中国在战略核潜艇领域,最近一次展示成果是在2021年4月,“长征18号”那高耸的“龟背”,性能仅比苏联“德尔塔IV”稍好,未达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主流水平。
俄罗斯从“德尔塔IV”一步跨越到“北风之神”,实现战略核潜艇的跨越式发展,证明这并非难以企及。其核心要素主要有两个:大直径耐压艇壳和小尺寸、远射程潜射弹道导弹。抛开“台风”这种高成本的过渡方案,俄罗斯的发展路径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完全可以效仿,通过两级跳的方式,追赶世界主流水平。不过,时间紧迫,最好能在2040年之前完成。毕竟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周期普遍接近10年,15年看似漫长,实则转瞬即逝。另外,战略核潜艇造价高昂,美国“哥伦比亚”级预计单艇造价超150亿美元,英国每艘“可畏”号编列78亿英镑,法国SNLE 3G不低于70亿欧元。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国产军事装备在多数领域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像东风 - 17、055等装备更是领先全球。然而,核潜艇领域却表现欠佳,不仅无法与美俄比肩,甚至落后于英法。作为国之重器,这种情况亟待改变。如今,西方因冷战结束,战略核潜艇发展迟缓,这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就如同当年美国拆毁F - 22A生产线,集中资源发展F - 35时,给中航工业带来的机遇一样,中国绝不能错失。
战略核潜艇应该是目前中国和霉国差距最大的一环了 存在代差 而且短时间内很难抹平 英法都比我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