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文一武两条路可以走。
文者,当个小镇做题家,抱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决心,头悬梁锥刺股,苦读诗书,考科举。
典型的例子有吕蒙正,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无一不是寒门出身,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得以出将入相,青史留名。可这条路不好走,万人争过独木桥,大家都挤破脑袋考科举,要不是天赋好,肯吃苦,再加点运气好,恐怕得一辈子名落孙山。
二来读书是要看门槛的,前面说的几位,虽然是寒门,起码人家有门儿,范仲淹虽然早年丧父,可老爹是个地方小官,继父也是个小官吏,人家有读书的条件,欧阳修也是苦命孩儿,幼年丧父,可人家老妈是个大才女,可以画荻教子,从小就有当学霸的基础。
你家要是八辈子种地的,老爹老妈大字不识一个,又没钱供你读书,那么对不起,此路不通。
武者,并不是考武举,那也很难,俗语有云:穷学文,富学武。那也是条万人争度的道路,不比考科举易。宋代有谚语道:要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那时候的你,如果不想一辈子埋头田间,最好的办法就是扯旗造反,拉上一票人,占个山头,喊一嗓子:老子反了。声势最好闹大点,要不然县里衙役,战五渣的厢兵都能把你收拾了,那就没招安的价值了。
到时候,发点狠,豁出命去,带着兄弟们干翻几次厢兵,引来朝廷禁军前来镇压,和长官一谈条件。
“兄弟我,不是想造反,而是想为朝廷出力,可惜没有门路,这才行此下策。”你动情地说道。
然后你和众弟兄扯下衣衫,后背都纹着:报效朝廷。
长官一看,激动不已,握着你的手不放,说:“俺懂,俺懂,前年时俺还带着兄弟,在桃花山混饭吃呢,今年就来平叛了,以后跟着俺混,有肉有酒有前程。”
于是你和众家弟兄摇身一变,成了官军,有了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