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都在狂“卷”高阶智驾,为什么燃油车却没有翻起什么浪花呢?
如今新能源“卷”智驾已经成为常态,以前要花几十万才能使用的城区NOA、智能泊车等功能,现在已经下放至十几万级车型中,比如深蓝L07就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甚至连几万块的新车也要加速普及高阶智驾。
对比之下,高阶智驾在燃油车领域基本没有存在感,就连高端车也十分稀缺。不过随着上汽奥迪A5L的推出,这一现状或将被改变。
最近,上汽奥迪A5L的工信部新车申报图曝光,新车保留了Sportback溜背造型,并采用大尺寸熏黑蜂窝状进气格栅,视觉冲击力得到加强。
除了外观方面,上汽奥迪A5L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将搭载高阶智驾系统。
首先来看硬件方面,上汽奥迪A5L搭载11颗高清摄像头、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传感器以及2颗激光雷达,高感知传感器数量降维打击同级竞品。
此外,上汽奥迪A5L并没有像新势力一样在车顶上长“犄角”,而是将2颗激光雷达“藏”在了中网两侧,使得新车的造型更加美观。
虽然高阶智驾有向纯视觉方案发展的趋势,但是现在的主流方案仍在采用激光雷达,比如小鹏G9、问界M9等高端新能源车均有搭载。
硬件配置已经拉满了,上汽奥迪A5L想把智驾水平和新势力拉平,华为或许是其中关键。
据悉,上汽奥迪A5L将搭载华为乾崑ADS 3.0,支持高架、高速、城区等场景下的高阶智驾功能。
不过,上汽奥迪A5L作为一款燃油车,真的有必要“卷”高阶智驾吗?
我们之前可能对高阶智驾并不看重,但是这几年,经过车企铺天盖地的宣传、技术的迭代以及体验的大幅升级,智驾已经成为国内用户购车时的重要决策因素之一。
并且随着比亚迪开始推动全民智驾,将高阶智驾门槛拉低至7万级后,就很容易培养起用户的消费习惯,未来我们对智驾的需求只会进一步增加。
所以燃油车需要“卷”智驾,不然新能源车把对高阶智驾有兴趣的用户全部吸引走了,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就基本所剩无几。
换言之,上汽奥迪A5L“卷”智驾,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大势所趋。至此,上汽奥迪A5L也成为首搭华为乾崑智驾的燃油车。
除此之外,自主品牌在智能化上的领先优势已经触发蝴蝶效应,直接影响传统豪华品牌的溢价能力。比如近期多款BBA新车上市,就不得不推出直降、“一口价”政策。
但是“价格战”终归治标不治本,反倒拉低品牌调性,那么用高阶智驾功能维持溢价能力,不失为BBA的较优解。
从行业趋势来看,燃油车发展高阶智驾十分必要,但是它与智驾的匹配性不如新能源,要想实现不错的体验,还需要克服诸多难点。
首先,高阶智驾通常需要通过大量的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采集道路信息。而车辆要保证传感器的正常运行,就需要足够多的电量支持。
一般燃油车就只有一个12伏启动电瓶,电量为1度左右,难以支撑高阶智驾系统的长时间运行。那么这里有个猜测:之后有高阶智驾的燃油车,都将搭载一个容量较大的电池。
另外,新能源车通过电信号控制动力,响应十分迅速。但是燃油车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机械传动才能实现加减速,所以响应速度存在一定延迟,在极限工况下就有可能反应不及时。
而高速NOA、城区NOA往往需要毫秒级的动力响应,车企和智驾供应商如何解决这一难点,值得关注。
同时,燃油车要实现高阶智驾能力必须全面升级整车电子架构,并对每个机械部件进行深度电子化改造,这需要极高的开发成本。
上汽奥迪A5L就是基于奥迪最新的PPC平台打造,并配备E³ 1.2高端电气架构,对电气化系统有更高的兼容性。
不过华为乾崑智驾和上汽奥迪A5L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还得打个问号。
上汽奥迪“卷”起高阶智驾后,或将带动豪华品牌跟进,进而辐射至所有燃油车品牌。
但不是所有车企都像奥迪这般财大气粗,能够直接花大钱与华为合作。所以未来燃油车“卷”智驾的方式或许会分为两条路。
一部分品牌搭载自研智驾系统,继续维持L2级智驾水平,但是会将其下放至平价车型中,走高性价比路线。
另一部分车企或将从下至上打通高阶功能,就像上汽奥迪A5L这样,但是在高额的成本压力之下,车型定价或许不会便宜。
因此,燃油车“卷”高阶智驾的难度、成本都很高,内“卷”程度预计没有新能源车那么激烈,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太大的技术变化。
随着上汽奥迪A5L的推出,华为乾崑智驾填补了与传统豪华品牌合作的空白。
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大厂选择与中国智驾供应商合作,比如大众牵手大疆、丰田牵手Momenta。
与跨国大厂强强联合之后,中国智驾供应商也将加速走向全球。
不过,现在燃油车开始比拼“智”力,你们还会为品牌情怀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