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拦腰斩断”世界最长的河流?近日一个不解之惑从苏丹人的口中传出,在看到现场情况后,美日两国的工程师们都直摇头。尼罗河大家都知道,从历史课本上我们得知,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养育无数生命的河流。苏丹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艰难。喀土穆是苏丹的首都,这里既炎热又干燥,所以人们习惯将这里称之为“全球热极”。这可不是什么好称号,你琢磨琢磨,每天的气温都有50多度,谁能受得了?在这里发展农业?无异于痴人说梦,这里的庄稼少的可怜,因为根本生长不起来。那工业呢?
更是不可能的事,其实苏丹早就成了全球最不发达的国家行列中的一员。可是要说起苏丹就绕不开尼罗河这个话题,毕竟是非洲的母亲河,可带给人们水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苏丹的天气变化莫测,要么长时间干旱颗粒无收,要么洪水泛滥冲毁家园。这也让那里的水资源利用率很低,说白了全看老天爷的脸色。而且更糟糕的是,时不时会有沙尘暴的侵袭,把原本就不是很肥沃的土壤变成荒漠,这让苏丹的环境越来越差,加上频繁爆发的内战,内忧外患让苏丹焦头烂额。里面外面都不省心,但苏丹政府这次决定豁出去了,要彻底解决外部麻烦。要想实现目标,他们就必须要兴建一个大型水利项目,看看以此能否给国家带来转机。
其实苏丹政府老早就盼着能好好利用尼罗河的资源了,所以他们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修建一座大坝。一来能赶紧解决缺电的大问题,二来也能管住洪水,这样就能让苏丹的百姓实实在在的得到好处。想法是很好,但现实问题却比想象中困难的多。基建能力本就很弱的苏丹,只能寻找外援。他们最先想到的是美国和日本,可是当美日的工程师们来勘察现场后,都两手一摊直接拒绝,表示根本不可能做得到。一是当地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而是施工条件太艰苦了,工人根本不愿到这来干活。最后直接拒绝了苏丹的邀请,果断放弃承接修建水利工程的项目。
随后苏丹找到了中国,因为我们之前有三峡大坝的成功经验打底,中国工程师们很快就搞定了麦洛维大坝的建设计划。五千多名中国和苏丹的工人齐心协力,在尼罗河上谱写出中苏友谊的美好篇章。仅仅5年多的时间,麦洛维大坝出现在尼罗河上,把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拦腰截断”,堪称人类现代基建史上的“奇迹”。随着麦洛维大坝的建成,苏丹人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好处,首先就是用电问题,400多万人的用电难题得到了解决。其次就是水资源利用的问题,不得不说,中国的基建不是世界其他国家所能比肩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