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美看中国隐患:70年产权到期,高楼就是垃圾?炸不掉也修不好

逸兴少年游 2024-12-24 15:38:44

透过欧美看中国高楼,隐患不止一点点。

还有人称当楼房的70年产权到期后,高楼就彻底走向了垃圾堆。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下欧美国家的高楼发展态势如何?

西方国家高楼困境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推进住房改造工程,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四合院、筒子楼等传统平房院落,逐渐被林立的高层建筑取代,城市天际线不断向上攀升。

可,纵观国外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尝到了苦头。

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美国的案例。

上世纪60年代兴建的普鲁伊特-艾格公共住房楼群,由著名建筑师山崎实设计,在建成之初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典范,获得了多项建筑大奖。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备受赞誉的项目仅仅使用了不到20年就被迫拆除。

究其原因,高层建筑导致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犯罪率居高不下、邻里关系疏离、公共空间难以管理,最终使这里成为了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危险地带。

与美国的情况相似,英国的高层住宅实践同样不容乐观。

伦敦的特伦特公园住宅区在70年代建成后,很快就成为了治安事件的高发地,这里的问题甚至比美国更为严重。

封闭的电梯空间俨然成为犯罪分子的"专属领地",狭长的走廊和阴暗的楼梯间由于缺乏自然监督,成为不法行为的温床。

更为严重的是,高层建筑从根本上割裂了居民与地面的自然联系。

导致,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失去了安全的户外活动空间,只能整天困在高楼中;年迈的老人们因为担心电梯故障带来的困境,干脆选择足不出户,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社会孤立感。

法国巴黎郊区的高层住宅区则呈现出另一种更为复杂的社会困境:阶层固化。

随着经济条件优越的中产阶级陆续向环境优美的低密度住宅区迁移,这些高层建筑逐渐沦为低收入群体的聚集地。

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这些区域面临着有限的公共资源、较差的物业管理以及日益严重的社会歧视等问题,最终演变成了警察都不愿意轻易进入的"问题社区"。

而在经历了泡沫经济后的日本,城市高层公寓的问题则集中体现在建筑老化方面。

这些曾经光鲜亮丽的高层建筑,如今正面临着严峻的维护难题:电梯系统频繁故障、外墙渗水、管道老化等问题层出不穷,而维修成本却高得惊人。

更为棘手的是,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许多高层住宅区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一些建筑甚至出现了"空巢化"现象,整栋楼只住着寥寥数户固执的老年居民,形成了"垂直的空城"。

反观我国的城市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我们似乎正在重复这些发达国家的老路。

特别是在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分化,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纷纷选择郊区别墅或者低密度住宅,追求更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与此同时,城市中心的高层住宅则越来越多地被中低收入群体占据。

更令人忧心的是,我国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密集建设的大量高层住宅,正在逐渐进入集中维修期。

高层建筑的困境

首当其冲的是建筑物本身的老化问题。

大多数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高层住宅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建筑结构开始显现疲态。

墙体出现裂缝、渗水等问题,而维修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需要投入巨额资金。

由于产权人众多,这笔费用的分摊往往陷入无休止的争议中。

更为棘手的是建筑内部管道和线路系统的老化。

在上海浦东的一处高层住宅区,地下管网多处锈蚀破裂,造成严重漏水。

但,更换整个管网系统的费用高达数百万元。

同时,由于管道分布在建筑物的各个角落,维修工程不得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有时甚至需要临时搬迁。

电梯系统的维护更新则是另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作为高层建筑的"生命线",电梯的安全至关重要。

可,一台电梯的大修费用动辄数十万元,更换新梯更是要花费上百万元。

这些高昂的花费让居民感到压力很大。

除了维护成本高昂的问题外,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更是令人担忧。

2017年伦敦格伦费尔塔的惨烈火灾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许多国内高层建筑为了节能,在外墙贴装了保温层,这些材料往往具有易燃性,一旦着火,将形成可怕的"火焰墙"。

广州消防部门的统计显示,全市约有40%的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存在安全隐患。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与实际需求严重不符。

消防栓水压不足、喷淋系统失效、消防通道被占用等问题屡见不鲜。

2019年,某省会城市的一次高层建筑消防演练中发现,25层以上的楼层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外部救援,而内部的消防设施也难以满足灭火需求。

面对这些问题,有人表示将这些危险且需要维修的建筑拆除重建不就解决了。

可,拆除才是最大的挑战。

高层建筑的拆与留

一栋建筑的拆除,并不是采用最传统的爆破就能解决的。

现在的高层每栋之间的距离都比较近,小区和小区、商业街的距离也相对较近,如果直接用爆破的方法清除,会对旁边的建筑产生影响。

就算不会,大量的粉尘也会影响建筑的回收,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QB切割施工法等逐层拆除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

这种技术通过特制的大型机械设备,从顶层开始逐层切割、拆除,像削苹果皮一样将建筑物"削"掉。

而且,这种方法能够做到让建筑材料更完整的回收,还能抵掉一部分的拆除成本。

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数据显示,2020年他们拆除的一栋32层办公楼,材料回收收益达到了拆除总成本的45%。

可,这种方法付出的成本高、时间长,对于迫切需要居民区改造的民众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但,如果选择不拆除,老旧高层建筑的维护问题则成为一个难解的困局。

所以,面对老旧房屋如何处置,出现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从政府角度看,如果由财政承担所有维修或拆除费用,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以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为例,仅主城区需要维修的高层建筑就有数百栋,按每栋楼最基础的维修费用计算,所需资金就高达数十亿元。

而如果选择拆除重建,不仅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还要解决成千上万居民的安置问题。

对开发商而言,参与旧楼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土地价格攀升,加上拆迁补偿成本增加,很多改造项目难以实现盈利。

而对普通居民来说,无论是高额的维修费用,还是漫长的拆迁过程,都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稳定,亟需国家层面制定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或许,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多元化改造机制,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参考资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