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藏着哪些规律?

京京聊太极 2024-07-25 21:58:38

陈鑫云:“拳虽小技,皆本太极正理。得其正理(即规律),无往不宜。”“明理则功进,功进则理更明。”

太极拳,其原理即太极阴阳学说。把握了太极阴阳哲理的基本论点后,即可以“一通百通”。所以,要深研此拳,必须下功夫钻研其基本理论(太极阴阳学说)。

基本原理概括言之,三句话:“太极整体观,阴阳相济论,变化的螺旋形式。”

一、为太极整体观

即讲求整体运作,大小动作,处处都要做到“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主宰于心,意领形随,丹田带动,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整体运作。

陈照奎老师讲:“力起于脚跟,腰为枢纽,丹田带动,发于梢节。”例如懒扎衣接六封四闭,手合肘拥,丹田内转,上挤,下沉,周身一家;金刚捣碓动作六,外形为握拳,内劲为收腹、吸气、提肛、松胯,内外配合;倒卷肱,双臂双腿的上下开合,手进脚退的上下配合,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体现周身一家。

因此,我们学这套拳,首先要细研其周身如何配合,使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都要谐调一致。防止“单摆浮搁”,互不相干。

二、为阴阳相济

每个动作,都要想到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对称平衡、对立统一,即所谓“阴阳相济”。细分起来,至少包括五种阴阳关系。

(1)阴阳对称(平衡)

所谓“三维平衡”,即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对称、谐调、平衡。

逢上必下。如起势,双腕上提,身子下沉,金鸡独立,一手上托。一手下按,右膝下提,左胯松沉,有上有下,上下对称。

逢前必后。如初收,双手上拥,身下沉;六封四闭,双臂前挤,身下沉;掩手肱锤,右拳前发,左肘后撑,有前有后,前后对称。

(2)阴阳互包(相寓、互孕)

开中有合。如白鹤亮翅,两臂上下斜向开,两手梢节合;单鞭定式,双臂开,左手塌掌根,指尖略内合,右手钩手,腕拥指合,腿开膝合,裆开脚合,有开有合,开合相寓。

合中有开。如初收,两手合,两肘开;第一金刚捣碓动作一,两手左掤合住,两肘拥开,即所谓梢节合中节开。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如掩手肱锤,蓄势时,缓慢、吸气;发力时,松活弹抖,肩、肘、拳三个劲,螺旋前进,处处可打人;出左腿时轻柔,“迈步如猫行”,右腿则刚沉有力。太极拳的所谓拥劲之中,就包含松柔与弹性的张力。从中体现刚柔相济。

(3)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即为虚实互换,实为虚的根,虚为实的根。左右腿,分清虚实,行拳中快速倒换重心。如金刚捣碓第三个动作,右为实,左为虚;第四个动作,左为实,右为虚,虚实互换。又如左蹬脚,右为实,左为虚;右蹬脚,按重心,左为实,右为虚,皆符合阴阳互根的哲理,这种虚实互换的中定劲,也正是保持人体随遇平衡的措施之一。

(4)阴阳折叠

陈家沟拳家有云:“不懂叠法枉徒劳。”阴阳交替,相反相成,欲阴先阳,欲阳先阴。拳论云:“意寓向上,必先寓下;意寓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例如指裆锤,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声东击西,左右往复,八次折叠。又如前招后招,左、右、前方,一波三折;双震脚,下按、上托再下按,上下折叠;金鸡独立,欲上托,先下按,两上两下,反复折叠,就像大树,树长得越高,根扎得越深,欲上必下;裹鞭炮,开之再开,合之再合,欲开先合,开合有序,变化微妙。

(5)阴阳消长(节奏)

即有快有慢,快慢相间。欲快先慢(蓄式),如青龙出水,合而后发;跌叉,打脚时决,双腕合时慢,跌叉时又快。行拳中,一般引化、蓄势时缓、柔,发力时快、刚,“常阈空间,节律一振荡”。

三、为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

螺旋形式,是陈式太极拳运作的主要特点。陈鑫公讲:“拳者,缠法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拳论日:“手足之运,绝无直来直去。”四肢顺逆缠,胸腰左右转,周身立体走螺旋。阴阳变化,都是螺旋式的,波浪式的,没有直来直去的。

所以,在打拳过程中,要始终突出陈式太极拳螺旋形式这一特点。要做到“打拳三个圆,推手三个球”,充实体现太极拳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

正是:“四肢一动顺逆缠,所有动作走弧线;周身处处皆掤圆,立体升沉呈螺旋。”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0 阅读:0

京京聊太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