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10月24日,皖北要津三河镇,守将吴定规府内,一众亲信将官正密议军机。部将薛交伦道:“哨探急报李妖头已拿下舒城,清妖只需六个时辰就能杀到庐州。”吴定规道:“庐州得失关乎皖省全局,英殿大军远在六合,为今之计只有将清妖引至三河,死命拖住。”说罢,招呼军帅陈文益等人,耳语一番布置妥当。此刻,吴定规与千余守军尚不知,他们将在脚下打出载入史册的三河镇大战。
太平天国英王部将吴定规画像
吴定规(生卒年不详),清广西人,英王陈玉成麾下战将,凭死守三河镇、围杀李续宾之功扬名,其后不见于史籍。他出身平在山勋旧,与冯云山、秦日纲等人同被萧朝贵假托天兄“超升”灵魂。1857年初,当年的童子兵陈玉成已手握重兵号令一方,而老资格吴定规始终默默无闻,在其麾下驻守三河镇。此镇濒巢湖之西,因马槽、丰乐、杭埠三河汇聚得名,吴定规丝毫未有懈怠,环镇筑砖城1座、坚垒9座,储备粮食、弹药,以备不时之需。
1858年夏,太平军克复失守3年的重镇庐州,咸丰帝震怒,严令清军拿回该城。当年9月,江宁将军都兴阿、浙江布政使李续宾由鄂入皖,22日合力攻占太湖。名将李续宾刚破九江,自恃功高,自率所部精锐不满万人,长驱直入皖北腹地。因陈玉成主力东解京围,湘军一月时间连克潜山、桐城、舒城,兵锋直指庐州,整个皖北,太平军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战场形势对天朝极其严峻,李续宾若走桃溪镇、上派河大路,6个时辰就能进抵庐州城下。如此,湘军将与新任安徽巡抚翁同书、钦差大臣胜保的2万余清军连成一片,摆脱孤军态势。届时别说围歼李续宾部,吴如孝驻防的庐州会因兵力空虚告急,庐州以南的庐江、巢县、无为、和州、含山也将岌岌可危。李续宾若再乘胜南下与围困安庆的都兴阿合兵,太平军的安庆保卫战很可能会提前两年开打。
李续宾与都兴阿两路分兵示意
危急关头,方显猛人本色。当年10月24日,在得知湘军攻克舒城后,吴定规决意“以自身为诱饵”,将李续宾部引至三河镇,死命拖住以求转机。但接下来,他至少要解决两个难题:如何让李续宾放弃大路绕道三河镇;又如何顶住这支湘军精锐的轮番猛攻。
第一个难题,关键在于诱敌,要让李续宾觉得绕道拿下三河镇,优于直接进攻庐州。在攻克舒城后,湘军照例休整,有许多太平军将士跑来投效。一个名叫陈文益的军帅,求见李续宾后舌绽莲花,称舒城东面不远的三河镇粮弹充足且守军单薄,官军可一鼓而下。据余一鳌《见闻录》记载,三河战后陈文益超升至豫爵,当是吴定规指使其施计诱敌。此计妙在句句属实真假难辨,李续宾势如破竹,断不会把小小三河镇放在眼里。
在休整数日后,李续宾留下部将谢永祜一营约5百人,及李孟群部袁怀忠2千人,自率约5500人离开舒城,于11月3日进抵三河。
吴定规的第二个难题,即如何硬顶湘军陆师最强战力,坚守到援军赶到。结合沈心康《太平军三河大捷》、方玉润《星烈日记》及李续宾奏疏,三河镇守军最多不超过2千人,且多为老弱。吴定规与部将薛交伦决定弃守河西五垒,倚仗大河,全力守备砖城及河东四垒。湘军筑好工事就发起进攻,吴定规指挥诸垒凭险坚守,又以小队袭扰湘军侧后。多日血战,湘军死伤千余人,太平军也损失惨重,收缩兵力据守砖城,“一日五文”告急于陈玉成。
三河镇之战局部地图
陈玉成彼时正在六合,当即上奏天王调后军主将李秀成来援,然后自率所部经江浦、和州、巢县至庐江,11月7日进抵三河镇西南15公里的金牛镇。但他未有动作,应是仓促回援兵力不足,且得知吴定规还顶得住,想待李部赶到后围歼湘军。14日,李秀成部进抵三河镇东南12.5公里的白石山。15日深夜,陈玉成部自金牛镇摸黑北上,不意在樊家渡王家祠堂遭遇湘军的7营偷袭部队,初战小挫后,陈玉成以少量兵力接敌,主力抄袭左路湘军侧后。
次日凌晨,大雾弥漫咫尺难辨,双方都陷入混乱。关键时刻,李秀成率部杀到,太平军迅速击溃左路湘军,将中、右两路湘军围困在烟筒岗一带。李续宾闻讯率4营湘军往救,冲杀十余次不得入,此时吴定规又率守军杀奔镇外湘军营垒,李续宾左突右奔回营坚守,于16日毙命。2日后,太平军攻破湘军全部营垒。
太平军的三河镇大捷,最终的收网、围歼是陈、李的手笔,但主动促成这一绝佳战机的人却是吴定规。他借前半生的默默无闻,换来克复40余城的名将李续宾轻视,以自身为诱饵赌命一搏。可谓“十年磨剑终成锋,一朝破竹势如虹”,但诡异的是此战之后,吴定规再次消失于历史深处,不知所终。
参考资料:陶短房《天国志》、傅耀琳《李续宾年谱》、沈心康《太平军三河大捷》、方玉润《星烈日记》、余一鳌《见闻录》